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BACKGROUND: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e spine will be extended, and vertebral muscle atrophy, bone loss of vertebral body, increased height and area of intervertebral disc, changes of composition of intervertebral disc will occur in the condition of weightlessness. These are likely to be the cause of high incidence of low back pain.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适合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截骨矫形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44例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后凸患者,手术方法采用凸侧顶椎经椎弓根截骨、悬臂梁压棒技术实施矫形。术前进行日递增肺功能训练、脊柱弹性训练及床上排尿训练等术前适应手术训练,术中、术后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本组44例患者术中脊髓诱发电位监测异常2例;后路胸廓成形时胸膜破裂4例,术中进行修补;3例脑积液漏,术中修补;1例硬膜外血肿;2例术后出现下肢感觉存在、无运动;4例发生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未出现截瘫等严重并发症。经过围术期有效的护理,矫形效果满意,并发症得到了有效控制,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经椎弓根截骨、凸侧悬臂梁技术矫形,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围术期护理至关重要,也是保证手术成功、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60例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每组各30例,对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痛的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痛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60例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每组各30例,对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痛的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痛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轻症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保守治疗效果、手术时机的选择及影响患者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 90例轻症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首先进行正规保守治疗,并定期随访,当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进展时,及时给予手术治疗,以JOA评分作为疗效评价的标准。同时,对影响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对患者进行2 a以上的随访。78例获得完整随访且数据完整,其中有21例因神经症状加重进行了手术治疗(A组),其余57例始终行保守治疗(B组)。B组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神经功能获得明显恢复。A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JOA评分有明显恢复(P0.05),但末次随访时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颈椎管狭窄、节段不稳是导致轻症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症状加重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轻症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正规保守治疗往往有效;当伴有颈椎管狭窄、节段不稳等危险因素时,保守治疗效果差,需给予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7.
为帮助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我们于2 0 0 0年3月~2 0 0 2年10月对其6 7例进行早期护理康复,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38例,女2 9例,年龄6 5~92岁,平均71 6岁,手术治疗4 5例,非手术治疗2 2例。本组出现并发症7例,其中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2例,褥疮、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栓塞各1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康复活动均治愈出院,其余患者恢复良好。2 护理康复方法老年患者常合并一些内科疾病需要治疗,由于长期卧床会导致褥疮增加,产生便秘,增加深静脉血栓的危险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1…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颈前路减压+单纯Cage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CDH)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2月至2011年11月共3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颈前路减压+单纯Cage融合术治疗,其中32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男18例,女14例,年龄28~62岁,平均45.2岁,单间隙突出者17例,两间隙突出11例,三间隙突出4例。术后观察患者颈椎曲度指数、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脊髓损伤及神经症状加重等情况。平均手术时间96.3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90.7 mL。术前颈椎曲度指数为(14.2±4.1)%,末次随访时减小为(12.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由术前的(8.5±2.4)分恢复为术后3个月时的(13.8±3.6)分及末次随访时的(13.7±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改善率为(62.7±16.0)%。随访12~41个月,未出现Cage移位、下沉、脱出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单纯颈前路减压Cage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手术方法相对简单,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9.
背景:腰椎退变性疾病多见于老年人,因此导致手术风险居高不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部分学者提出了选择性减压的概念,但对于部分患者仍然难以明确责任节段或部位,从而导致在多项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中选择性减压技术并未能较广泛性减压获得更好的修复效果。目的:分析腰椎退变性疾病中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滑脱患者单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修复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滑脱患者23例。修复方法主要为单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采用常规X射线、腰椎MRI检查结合选择性神经根封闭,以及动态X射线测量(过伸过屈位及左右侧屈位)等判定病变阶段及不稳定区间。经动态X射线测量采用Posner评分明确责任节段稳定性;经腰椎MRI确定椎间盘明显退变变性;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明确主要责任间隙。采用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对患者的修复效果进行评定,加用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作为疗效的判定标准。结果与结论:患者均获得12-3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患者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改善率为88%,目测类比评分改善率为93%。未见术后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的病例,所有患者均获得融合节段的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无松动、断裂和拔出现象,无腰椎矢状位失平衡。提示多节段腰椎退变伴邻近节段腰椎滑脱患者,在术前根据症状体征和影像学特点给予正确、全面诊断、评估,对病变责任间隙予以减压、采用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椎弓根钉和连接棒以及椎间植骨融合可增加前中柱的支撑力,使内固定钉棒上的应力维持动态平衡,同时稳定的钉棒内固定系统也有利于前方植骨材料的骨愈合。内固定器械形成的框架式结构,使其抗旋转能力?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腰椎神经根管封闭术在腰椎退变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2011年1月-2012年3月57例患者采用腰椎神经根管封闭,观察封闭后的疗效及手术后疗效。结果57例行封闭后43例症状改善,其中37例行手术治疗,术后效果良好,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神经根管封闭术在腰椎退变患者中能起到良好的鉴别诊断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