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取家兔16只,冠状动脉左室支结扎后均分为血液稀释组(HD)和正常红细胞压积(Hct)组(NG)。另取兔8只仅行开胸手术作为对照组(CG)。观察血液稀释对心肌梗塞兔循环。肾上腺素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剂量(E/V)及梗塞区大小的影响。结果Hct:HD31.3±2.7%,NG38.1±2.62%,CG39.1±1.6%。冠状动脉结扎后至半小时内三组HR,MAP,CVP及心肌耗氧量均明显增加。HD的增加达1h(P<0.05)。(EIV:CO23.3±4.5μg·kg-1,HD18.0±2.95μg·kg-1(P>0.05),NG,6.86±1.7μg·kg-1,差异显著(P<0.05)。心肌梗塞区占全心重HD为6.4%,NG8.1%。(P>0.05)。证实血液稀释有提高心肌应激性,成少室性心律失常,改善心肌微循环和减小梗塞范围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单独及复合靶控输注(target—contolled infusion,TCI)时维持ICU患者适度镇静的效应部位靶浓度,寻找适合ICU患者长时间镇静的合理用药方案,探讨BIS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与危重患者镇静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综合ICU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A组和B组分别单独靶控输注丙泊酚和咪达唑仑镇静,C组在背景靶控输注效应室靶浓度30ng/ml咪达唑仑的基础上,输注一定靶浓度的丙泊酚。记录各组患者在不同RASS镇静评分(richmond agitation-sedation scale)时的药物效应部位靶浓度、BIS指数和生命体征变化以及维持8h适度镇静的用药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苏醒时间。结果A组和C组维持患者适度镇静(RASS~2—3)的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在分别为(1.26±0.19)~(1.52±0.18)ug/ml和(0.50±0.95)~(1.01±0.24)ug/ml。B组维持适度患者镇静的咪达唑仑效应室靶浓度为(97.05±14.51)~(134.75±9.66)ng/ml。患者适度镇静时对应的BIS值为(66.10±2.52)L(71.05±1.45)。停药后苏醒时间B组明显长于其他两组(P〈0.05),A、C组无明显区别;再睡眠率也以B组最高(P〈0.05);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3组无明显区别(P〉0.05)。C组维持8h适度镇静所需咪达唑仑和丙泊酚的用量均较单一用药组明显减少(P〈0.05)。BIS值与RASS评分呈正相关,总的(n=60)相关系数为0.93(P〈0.01)。结论(1)丙泊酚一咪达唑仑复合靶控可成倍减少单一用药量,在降低应用成本的同时避免了单一用药的缺点,保留了各自优点,是ICU长时间镇静的理想用药。(2)BIS指数与主观镇静评分有较好的相关性,可用于指导ICU的镇静治疗。  相似文献   
13.
将全身麻醉术后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咪达唑仑 芬太尼组(MF组)和异丙酚 芬太尼组(PF组).全麻清醒时分别给予负荷剂量的不同镇静剂后,改用微量泵持续泵入镇静镇痛药物,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调整用量达到目标镇静.用药即刻开始记录动态心电图及用药前后的心率(HR)、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 血流动力学、频域分析指标中,两组均表现为血压、总功率、低频(LF)、高频(HF)下降(P<0.05),但MF组HR增快,LF/HF升高,而PF组HR减慢,LF/HF下降,两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时域指标分析,RR间期标准差随时间延长均显著降低(P<0.05),相邻RR之差的均方根值仍在正常范围内.认为心率变异性分析可动态反映咪达唑仑和异丙酚镇静时患者自主神经的不同变化;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可根据病情选择镇静药物,以提高镇静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在内毒素(LPS)诱导下,用ELISA法检测10例正常志愿者正常温度(37℃)及亚低温(33℃)下单核细胞体外合成细胞因子TNF-α、IL-6、IL-8、IL-10、IL-12水平,以及IL-12/IL-10、IL-6/IL.10与TNF-α/IL.10比值。结果显示,与37℃条件下比较,单核细胞在33℃条件下48h分泌的TNF-α、IL-6、IL-12明显升高,且IL-12/IL.10与TNF-α/IL-10比值明显升高(P〈0.05)。提示亚低温可促进单核细胞分泌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2,使IL.12/IL.10与TNF-α/IL-10比值升高,导致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5.
丙氨酰谷氨酰胺对危重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 (力肽 )对伴肠功能不全危重病患者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方法  4 6例伴肠功能不全危重病患者随机分为力肽组和常规治疗组 ,分别给予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 6天 ,力肽组静脉应用力肽 0 .4 g/ (kg· d)提供谷氨酰胺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淋巴细胞记数及其亚群包括 CD+ 3、CD+ 4、CD+ 8、CD+ 4/ CD+ 8、CD+ 3CD+ 2 5、CD- 3CD+ 1 6 + 56 细胞的变化情况 ,取 2 0例健康献血员作健康对照。结果 治疗前危重病患者的淋巴细胞数及其功能均低于健康对照 ,力肽治疗后明显改善 (P<0 .0 1) ,表现为 T淋巴细胞数 (CD+ 3)增加(P<0 .0 5 ) ,其亚群 CD+ 4、CD+ 4/ CD+ 8、CD+ 3CD+ 2 5、CD- 3CD+ 1 6 + 56 (P<0 .0 1)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增高。结论 力肽能有助于改善危重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对原位肝移植病人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2007年10月—2011年10月,选择原位肝移植病人15例,均有肺动脉高压。麻醉诱导后,从右颈内静脉放置漂浮导管,监测肺动脉压(PAP)及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经微量泵持续泵入PGE1 35μg·kg-1·min-1,分别观察无肝前期(T1)、无肝期(T2)、新肝期10min(T3)、新肝期30min(T4)、新肝期60min(T5)时PAP、PCW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变化。结果 T2、T3、T4、T5与T1比较PAP明显降低,T3较T2的PAP明显升高,T4、T5与T3比较PAP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78,P<0.05)。T2、T3、T4、T5与T1比较MAP明显降低,T3与T2比较MAP明显降低,T4、T5与T3比较MAP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51,P<0.05)。T2、T3、T4与T1比较HR明显升高,T4、T5与T3、T2比较HR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91,P<0.05)。结论经微量泵持续泵入PGE1 35μg·kg-1·min-1,对原位肝移植病人肺动脉高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重症医学科(ICU)感染性疾病中对细菌性感染和非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ICU感染性疾病病人72例分为细菌感染组(47例)和非细菌感染组(25例),治疗前空腹采集静脉血2mL,分别采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法及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PCT和CRP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PCT、CRP水平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t=41.77、5.74,P<0.01)。以PCT≥0.05μg/L、CRP≥5mg/L为阳性标准,PCT和CRP诊断细菌感染的灵敏度分别为95.7%、97.9%,特异度分别为88.0%、8.0%,对细菌感染的诊断PCT比CRP具有更高的特异度(χ2=13.60,P<0.01),而灵敏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CT和CRP测定可较好地区分细菌性感染和非细菌性感染,且PCT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对于细菌性感染及早诊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调查ICU医护合作关系及ICU护士职业获益感,分析医护合作对护士职业获益感的影响。方法采用医护合作量表、护士职业获益感量表对230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医护合作量表总分为(90.60±14.48)分,条目均分为(3.62±0.58)分;护士职业获益感总分为(133.39±17.11)分,条目均分为(4.04±0.52)分。回归分析显示,护士和医生的关系、患者信息的交流能力及职称是护士职业获益感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整R2=0.428)。结论ICU医护合作和护士职业获益感较高,且医护合作是护士职业获益感的重要影响因素,管理者应重视医护合作关系的建设,提升护士的积极职业认知。  相似文献   
20.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MODS 21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我们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2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