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12篇
  免费   4398篇
  国内免费   2682篇
耳鼻咽喉   372篇
儿科学   557篇
妇产科学   214篇
基础医学   2733篇
口腔科学   740篇
临床医学   4955篇
内科学   3718篇
皮肤病学   521篇
神经病学   746篇
特种医学   1651篇
外科学   3771篇
综合类   12058篇
现状与发展   17篇
预防医学   5195篇
眼科学   633篇
药学   5409篇
  76篇
中国医学   4984篇
肿瘤学   1442篇
  2024年   133篇
  2023年   642篇
  2022年   1529篇
  2021年   1829篇
  2020年   1652篇
  2019年   848篇
  2018年   931篇
  2017年   1246篇
  2016年   954篇
  2015年   1721篇
  2014年   2175篇
  2013年   2771篇
  2012年   4004篇
  2011年   4219篇
  2010年   3787篇
  2009年   3405篇
  2008年   3429篇
  2007年   3397篇
  2006年   2866篇
  2005年   2233篇
  2004年   1594篇
  2003年   1217篇
  2002年   970篇
  2001年   884篇
  2000年   705篇
  1999年   253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8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经皮肾镜超声弹道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超声弹道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方法:采用经皮肾镜联合EMS Ⅲ代超声弹道碎石清石系统治疗48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完全性鹿角状结石12例,部分鹿角状结石30例,多发性结石6例。结石直径2.0~6.5cm,平均2.8cm。结果:48例患者中,43例Ⅰ期取净结石;5例完全性鹿角状结石者术后2个月仍有结石残留,结石直径均小于1.0cm,辅助施行ESWL后排净。结石粉碎率100%,结石清除率89.6%(43/48)。手术时间50~120min,平均70min,平均出血量50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6个月,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经皮肾镜下使用EMSⅢ代碎石清石系统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具有高效、可靠、安全、损伤小、出血少及恢复快等优点,可以作为目前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造瘘碎石术(PCNL)对肾脏旋转不良并发结石的疗效。方法:对15例(20侧)肾脏旋转不良并发结石患者采用PCNL治疗。旋转不完全型13侧,旋转缺如型4侧,反向旋转型3侧,无过度旋转型。病变位于左肾4例,右肾6例,双肾5例;结石大小(94.25±38.71)mm^2。结果:所有结石均成功击碎,一期PCNL清除结石11例,二期PCNL2例,结合ESWL治疗2例,行顺行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切开9例。术后出现肉眼血尿4例,肾绞痛2例.均经妥善处理治愈。结论:PCNL是肾脏旋转不良并结石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前应仔细阅片,注意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急诊右半肝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治疗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的价值。方法 同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1月至2007年2月6例接受急诊LDLT的ALF患者临床资料,评价转归和疗效。结果 全部供体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或死亡,3周后恢复日常生活。全部受体均接受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肝,手术顺利,术后48h内苏醒,未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与术前水平相比,血氨术后第1天明显下降至(53.3±21.6)μmol/L (P〈0.05);总胆红素(TB)术后第1天即可恢复至(212±130)μmol/L(P〈0.05),以后呈继续下降趋势;凝血酶原时间(PT)术后1周内即可降至正常水平(13±1)s(P〈0.05);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变化与PT类似;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术后1周内持续下降,至术后第7天降至较低水平。1例患者术后第10天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激素冲击疗法治愈,其余5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全组受体均于术后1月内康复出院。结论 急诊右半肝LDLT能有效治疗ALF。  相似文献   
64.
研究了脂肪酶固定化及其催化大豆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采用溶胶-凝胶法对脂肪酶进行了固定化,考察了固定化酶催化大豆油转酯化的生产工艺中酶用量、醇油比、含水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剂等参数对转酯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大豆油4.5 g时,最佳的反应条件为:固定化酶646 mg,醇油摩尔比4∶1,含水质量分数为6%,40℃,甲酯的最终转化率为96.33%。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先天性膈疝的产前超声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先天性膈疝胎儿声像图表现特征,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左侧膈疝5例,右侧膈疝1例,其中2例伴有其它复杂畸形。超声显示胎心、纵隔受压移位,心轴偏移明显。疝入器官见有胃泡、肠管、肝脏,胎儿呼吸样运动可致疝入器官运动幅度增加。结论:先天性膈疝的特征性声像图表现,可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检测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肝组织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状况,TTV感染与肝组织炎症程度 及与血液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TTV,并经原位 杂交证实;对TTV阳性和阴性组的血液学生化指标,诸如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 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γ 球蛋白(γ G)、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组织学活动指数(HAI)进行了比较。 结果 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TTV抗原(TTVAg)阳性15例,检出率为28.8%;阳性物质主要定位于肝细 胞浆内,呈棕黄色细小颗粒,偶见肝细胞核内有表达;TTV阳性表达细胞呈单个、散在或片簇状分布;TTVAg阳性的 组织切片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可观察到病毒性肝炎的一些病理变化,如肝细胞胞浆疏松化、气球样变、嗜酸 样变、灶性坏死、凋亡、小叶内及汇管区炎细胞浸润;从15例TTVAg阳性病例中任选10例进行TTV DNA原位杂交 检测,结果8例阳性,二者符合率80.0%;同时对5例免疫组化TTVAg阴性肝组织进行TTV DNA原位杂交检测,结 果5例均为阴性,二者符合率100%;TTVAg阳性组ALT、AST、TBIL、γ G均值均高于TTVAg阴性组,ALB、PTA 均值均低于TTVAg阴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67.
腹股沟带蒂皮瓣是临床常用的轴型带蒂皮瓣之一。主要用于手、腕部皮肤缺损。其优点为皮瓣血循环可靠,质地优良,有韧性,弹性好,皮瓣面积大,供皮区隐蔽,不影响美观,而且易于切取和成活。围手术期的护理关系到手术的成败。我科于2000—2004年对68例患者行腹股沟带蒂皮瓣移植术,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8.
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54例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患者、60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不伴浸润性突眼患者及76名健康人的TNF-α基因-1031T/C多态性,发现TAO患者尤其是男性患者TC+C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后两组(均P〈0.05),提示TNF-α基因-1031T/C多态性可能与中国北方汉族TAO患者尤其是男性患者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69.
目的 了解无糖尿病家族史、糖代谢正常的脾虚痰湿型、气滞痰阻型肥胖女性体脂改变及β细胞功能变化,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60例入选对象按体重指数(BMI)分为非肥胖者和肥胖者,肥胖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脾虚痰湿型、气滞痰阻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检测体脂,通过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评估急性相胰岛素分泌(AIR)、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ns)、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血糖曲线下面积(AUCins/AUCglu)等β细胞功能指标。结果 与非肥胖者比较,脾虚痰湿型、气滞痰阻型肥胖者BMI、腰围(W)、脂肪含量增加,但两种证型肥胖者间BMI、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脾虚痰湿型肥胖者比较,气滞痰阻型肥胖者躯干、总体脂肪含量、躯干脂肪质量/总质量比增加,AIR、AUCins、AUCins/AUCglu亦明显增加。AIR、AUCins、AUCins/AUCglu与BMI、W、躯干和总体脂肪含量呈良好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躯干脂肪含量是影响AIR的重要因素。结论 气滞痰阻型肥胖者具有更高的体脂(尤其是躯干脂肪)含量和伴胰岛素抵抗的AIR增加,该人群是临床干预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70.
酸枣仁提取物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酸枣仁醇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 ①小鼠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酸枣仁醇提取物,连续观察14 d,记录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并计算LD50及LD50 95%可信限;②小鼠灌胃给药,测定一次给予酸枣仁醇提取物的安全剂量.结果 ①静脉注射酸枣仁醇提取物后,部分小鼠出现中毒反应并死亡,测得LD50为27.5 g·kg-1,LD50 95%可信限为25.1~30.1 g·kg-1,死亡动物尸检,其主要脏器未见病理改变.14 d后存活小鼠体重平均增加20.4%,略高于生理盐水组(18.2%).②小鼠灌胃给药(340 g·kg-1,相当于成人一次用量的326倍)后,连续观察14 d,小鼠全部存活,无明显毒性反应,小鼠体重平均增长17.2%.结论 酸枣仁醇提取物毒性很低,临床给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