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452篇
  免费   14448篇
  国内免费   8976篇
耳鼻咽喉   1441篇
儿科学   2378篇
妇产科学   759篇
基础医学   8718篇
口腔科学   2663篇
临床医学   17965篇
内科学   12502篇
皮肤病学   1592篇
神经病学   3445篇
特种医学   607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3593篇
综合类   40904篇
现状与发展   42篇
预防医学   17345篇
眼科学   1673篇
药学   18072篇
  204篇
中国医学   14269篇
肿瘤学   6237篇
  2024年   497篇
  2023年   1728篇
  2022年   4409篇
  2021年   5606篇
  2020年   5079篇
  2019年   2697篇
  2018年   2881篇
  2017年   4080篇
  2016年   3025篇
  2015年   5542篇
  2014年   7302篇
  2013年   9225篇
  2012年   13342篇
  2011年   14304篇
  2010年   13150篇
  2009年   11919篇
  2008年   12166篇
  2007年   11694篇
  2006年   10329篇
  2005年   7960篇
  2004年   5865篇
  2003年   4831篇
  2002年   3773篇
  2001年   3549篇
  2000年   2658篇
  1999年   963篇
  1998年   205篇
  1997年   159篇
  1996年   162篇
  1995年   139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溴莫尼定对视网膜缺血性损伤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力  陆蓓 《眼视光学杂志》2003,5(3):156-159
目的:探讨溴莫尼定(brimonidine)对视网膜缺血性损伤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治疗组、噻吗心安(timolol)治疗组、brimonidine治疗组,每组8只。后3组为损伤治疗组,通过生理盐水前房高压灌注的方法,制成视网膜缺血动物模型,在视网膜缺血前lh其结膜囊内分剐给予生理盐水、0.5%timolol眼液或0.2%brimonidine眼液局部治疗。在灌注后7d,观察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b波振幅变化,并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计数分析。结果:灌注后7d,3个损伤治疗组相对b波振幅恢复率为:7%、11%和64%,RGC标准丢失率为:43%、38%和12%,brimori-die治疗组视网膜组织形态结构接近正常对照组,而生理盐水治疗组和timolol治疗组视网膜内层组织结构损伤明显。结论:Brimonidine局部治疗对缺血诱导的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损害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2.
Routinely the active can ICD is placed in the left side pectoral position, which theoretically gives optimal conditions for a low defibrillation threshold. Some patients, bowever, demand a right pectoral position, which possibly could result in a bigger defibrillation threshold. A right pectoral position was used in 3 of 85 active can ICDs implanted in our institution from 1994. the DFT was 12 J in two and 18 f in one patient. Thus, right pectoral implantation is feasible and offer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in selected patients.  相似文献   
993.
本研究探讨雷公藤多甙(GTW)与棉酚合用对雄大鼠生育力的影响。SD雄大鼠用棉酚及GTW各6 mg/kg/d,灌胃给药,每周6日,共11周。10只用药动物全部不育,附睾精子密度和活率也明显下降,而体重增长如常,性行为存在。睾丸光镜下结构绝大多数无明显异常,血清睾酮水平正常,副性腺重量无明显变化。停药6周后生育力恢复。在相同剂量下,单用GTW或棉酚均无抗生育效果。表明两药合用有相加作用,为减少棉酚和GTW副作用提供一条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评价改良Sugiura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04年12月施行的改良Sugiura术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随机抽取的以往施行的青木春夫式断流术50例做比较。结果改良Sugiura术:术后发生并发症10例,手术死亡5例,远期出血5例,肝性脑病3例,术后死亡4例;青木春夫式断流术:术后发生并发症7例,手术死亡2例,远期出血6例,肝性脑病2例,术后死亡4例,上述指标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Sugiura术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6±0.9)h、(27.5±10.5)d,显著短于青木春夫式断流术的(3.8±0.8)h和(53.2±34.2)d,P〈0.01。结论改良Sugiura术总体疗效肯定,是一种较好的青木春夫式断流术的替代手术,其操作简便,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5.
自Messerldinger 1972年开始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至今已近40年[1],在我国也已经有20年的历史.1995年Kennedy将其命名为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2].时至今日,FESS仍然是慢性鼻窦炎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种植牙的临床应用及酯套冠的修复疗效。方法:对80例失牙患者植入CDIC锥状螺旋种植体94枚,术后7-10d行暂时冠修复,6个月左右行永久性酯套冠修复。结果:随访2-5年,种植成功率达91.5%(86/94)。结论:3M聚碳酸酯套冠安全可以替代烤瓷牙冠作为前牙种植体的上部结构,CDIC锥状螺旋种植体操作方法简单,配合酯套冠修复成功率高,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7.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创伤愈合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对兔创伤的促愈合作用。方法:采用兔背部刀割伤模型,将rh-aFGF溶液隔日一次滴注于创面,用创面照像、透明膜描记称量法记录伤后第4、8、12、16天创面面积,用注水法测量伤腔容积,伤后第8、16天取创面组织,观察创面的病理学变化,包括肉芽组织生长与再上皮化情况。结果:rh-aFGF可明显加速兔皮肤创伤的愈合,使创面面积明显缩小(P<0.05),使伤腔容积明显减少(P<0.05)。组织学检查:rh-aFGF组创面伤后8天成纤维细胞生长活跃、数量多,其毛细血管胚芽与成纤维细胞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伤后16天,创面收缩与再上皮化明显,新生上皮向创面中心爬行较快。结论:rh-aFGF对兔背部刀伤创面有明显的促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乳腺肿瘤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表达在病理学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乳癌、乳腺结构不良、乳腺纤维腺瘤及正常乳腺组织各20例,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和嗜银染色技术,对乳腺病变组织的AgNORs进行形态计量学分析,观察每个细胞的胞核面积、核周长以及AgNOR颗粒数目、颗粒面积、AgNOR的大颗粒数、形态因子、面积比值、平均面积等8项参数。结果:正常乳腺及乳腺结构不良、乳腺纤维腺瘤组织的细胞核面积、核周长以及AgNOR颗粒数目、颗粒面积明显小于乳癌组织(P<0.01),AgNOR的大颗粒数、形态因子、面积比值、平均面积在乳癌组织与乳腺纤维腺瘤及正常乳腺组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8项参数4组间多类判别分析回代符合率为72.5%,癌和非癌的判别回代符合率达100%。结论:图像分析对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是一精确、客观的AgNOR定量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999.
减压后脑肿大早期磁共振弥散加权像和病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减压后脑肿大早期病理基础。方法: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脑水肿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于减压后2h、4和6h三个时点,对18只猫作减压后脑肿大动脉DWI检查,每相应时点处死6只猫形成一组,制取脑标本作Evan‘s Blue染色、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减压后2hDWI即显示脑肿大部位为低强度信号区,其范围在减压后4和6h明显扩大,中线向对侧移位加剧;1只猫减压后6h肿大部位原低强度信号区转变为高强度信号区。减压后2h即见脑肿大部位Evan‘s Blue染色,减压后4和6h染色范围明显扩大。减压后2h光镜和电镜检查发现全脑微小血管内淤血,但以脑肿大部位为重并伴有微小血管周围间隙明显扩大;减压后6h肿大脑组织内变性坏死脑细胞增多。结论:减压后脑肿大早期(<2h)由充血性脑肿胀和血管源性脑水肿共同构成,6h则可能有细胞毒性脑水肿发生。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建立稳定、制作过程简单、创伤小的大鼠脑室系统出血模型的方法 . 方法 取大鼠自体动脉血立体定向下注入右侧侧脑室建立大鼠腩室系统出血模型,对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并观察脑室及室周脑组织病理变化. 结果本方法 模型成功率为88.9%(16/18),注血后6h大鼠出现行为异常,7d后行为异常好转;光镜下观察发现注血后24h模型组大鼠室管膜连续性遭到破坏,细胞间隙增宽,室周脑组织轻度水肿及出现红色坏死神经元. 结论 本研究采用的造模方法 模型稳定,制作创伤小,病理变化接近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