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PCR-SSCP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中国成人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组织中p53抑癌基因结构的突变及与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受检的89例AS组织中的9例发现有PCR-SSCP的异常,其中6例经测序证实p53基因突变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应用高特异性的p53蛋白单克隆抗体,证实在有p53基因突变的AS组织中也同时有p53突变蛋白的异常表达;对动脉管腔狭窄面积、斑块的相对厚度及二者与p53基因突变之间关系的弹力纤维特殊染色及计算机定量图像分析结果显示:p53基因突变组的管腔狭窄面积明显严重于无突变组(P<0.025),AS组织的相对厚度也明显大于无突变组(P<0.05~0.01)。结论:在人类的AS病变中存在有p53抑癌基因的突变;该基因的突变与AS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并可能是AS形成的一个新的、重要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考察不同疗程直流电治疗创伤性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40只家兔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电刺激一疗程组、电刺激二疗程组、电刺激三疗程,分别给予不同程序电刺激治疗,进行组织学观察,神经电图测定、计量病理学研究。结果①电刺激各组对神经恢复均有促进作用,电刺激二疗程、三疗程作用效果明显优于电刺激一疗程。②对于中度神经损伤,电刺激作用时间与神经恢复并不呈线性关系。电刺激三疗与二疗程治疗效果相近。结论地神经中度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鼠肠系膜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形态结构。方法大鼠麻醉后,将肠系膜平辅在微循环观察盒内,用棉球吸干膜上的水份,滴染液于肠系膜表面,染一定时间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去多余的染液,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结果并用彩色CCD摄录象系统采集图象。结果胶原纤维形态,呈粗细不等的带状,相互交织排列,数量多。弹性纤维呈细线状,走行较直,有分枝,彼此交叉,纤维之间有细胞。结论肠系膜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活体染色,可较好地观察到两种纤维的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茶籽油对兔眼底动脉血管的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即3个试验组(分别喂食添加茶籽油、花生油、橄榄油的高脂饲料)和对照组(喂食普通饲料),分别喂养2个月。实验前、实验1个月和实验2个月时分别从兔耳静脉抽血检测血脂。实验结束以后,处死动物,取眼底动脉标本,做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用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血管粥样硬化的程度。结果:喂养高脂饲料的3组大白兔眼底动脉血管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增生。花生油组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较重,约占管壁的30%~50%。茶籽油组和橄榄油组血管内皮细胞轻微增生,约占管壁的5%~8%。结论:茶籽油和橄榄油对高脂饲料诱发的眼底动脉血管变性和粥样硬化作用较小,它们的作用效果与目前消费量最大的花生油相比则有显著差异。本研究对于日常的油类饮食提供了科学参考数据,同时对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的预防的营养康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幼儿的髁状突纵形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mandibular condyle,SFMC)对颞下颌关节的损伤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直接伤及髁状突软骨,损伤下颌骨生长发育中心,还对关节盘有继发性损伤[1、2].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在生长发育和骨组织修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5].为观察不同保守方法治疗SFMC骨折愈合时的成骨及髁状突的生长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本实验应用BMP单克隆抗体,观察不同方法治疗时BMP的定位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6.
减压后脑肿大早期磁共振弥散加权像和病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减压后脑肿大早期病理基础。方法: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脑水肿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于减压后2h、4和6h三个时点,对18只猫作减压后脑肿大动脉DWI检查,每相应时点处死6只猫形成一组,制取脑标本作Evan‘s Blue染色、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减压后2hDWI即显示脑肿大部位为低强度信号区,其范围在减压后4和6h明显扩大,中线向对侧移位加剧;1只猫减压后6h肿大部位原低强度信号区转变为高强度信号区。减压后2h即见脑肿大部位Evan‘s Blue染色,减压后4和6h染色范围明显扩大。减压后2h光镜和电镜检查发现全脑微小血管内淤血,但以脑肿大部位为重并伴有微小血管周围间隙明显扩大;减压后6h肿大脑组织内变性坏死脑细胞增多。结论:减压后脑肿大早期(<2h)由充血性脑肿胀和血管源性脑水肿共同构成,6h则可能有细胞毒性脑水肿发生。  相似文献   
7.
正常胎儿垂体组织学与MRI对照研究张笑明,马林,(1.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100853)1材料和方法16~33周正常胎儿33例,未分性别,均为水囊引产或流产;未作组织学检查前每例垂体均用德国IBAS2000图像分析仪进行密度值测定。2组织学检查每...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PDGF-B和BMP-7受体在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界膜组织细胞中的分布,探讨骨-假体界膜组织的分化趋势、假体松动的生物学原因并提出防治因界膜形成而导致假体松动的相应措施。方法 以预聚合SABC法,采用PDGF-B受体(PDGFR-β)和BMP-7受体(ActR-I)的多克隆抗体分别对10例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溶骨区和非溶骨区界膜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每例每种阳性各100个的相对灰度值,在不同部位的组织和细胞间进行比较。结果 界膜组织中PDGFR-β在不同细胞上的分布没有特异性,但溶骨区界膜中巨噬细胞的成纤维细胞该受体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非溶骨区(P<0.01),并以成纤维细胞表达量较高(P<0.05),ActR-I主要分布于无磨损颗粒非溶骨区界中层丰富的间充质细胞或成纤维细胞上,存在磨损颗粒的界膜中细胞也可有表达。结论 溶骨和成骨因子受体在界膜组织细胞上均有分布。磨损颗粒等因素致PCGF-B表达增加可能促进界面骨溶解和纤维增生,从而造成假体的不稳定或松动。而在界面施加成骨因子则可能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生物学因素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益肾达络饮对PLP139-151诱导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内轴突病变标记物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的影响,探讨益肾达络饮在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各组小鼠中枢神经组织中APP蛋白含量.结果: APP蛋白表达正常组与模型组、激素组、中药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模型组与中药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与激素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激素组与中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AE小鼠APP表达升高,提示存在轴索损害.醋酸泼尼松、益肾达络饮均降低EAE小鼠中枢神经组织内APP的表达,且益肾达络饮优于醋酸泼尼松.益肾达络饮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APP、抑制轴突变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