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975篇
  免费   14141篇
  国内免费   9080篇
耳鼻咽喉   1611篇
儿科学   2007篇
妇产科学   1095篇
基础医学   9051篇
口腔科学   2731篇
临床医学   16446篇
内科学   12596篇
皮肤病学   1545篇
神经病学   3715篇
特种医学   577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13517篇
综合类   35353篇
现状与发展   37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14030篇
眼科学   2183篇
药学   16525篇
  187篇
中国医学   12686篇
肿瘤学   7089篇
  2024年   416篇
  2023年   1930篇
  2022年   4478篇
  2021年   6148篇
  2020年   5216篇
  2019年   3136篇
  2018年   3419篇
  2017年   4269篇
  2016年   3304篇
  2015年   5683篇
  2014年   7246篇
  2013年   8812篇
  2012年   12499篇
  2011年   13300篇
  2010年   11167篇
  2009年   9930篇
  2008年   10064篇
  2007年   10033篇
  2006年   8902篇
  2005年   7214篇
  2004年   4951篇
  2003年   4275篇
  2002年   3257篇
  2001年   2829篇
  2000年   2104篇
  1999年   1086篇
  1998年   396篇
  1997年   350篇
  1996年   307篇
  1995年   263篇
  1994年   244篇
  1993年   128篇
  1992年   127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63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0篇
  1978年   12篇
  1965年   10篇
  1964年   10篇
  1962年   11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1.
92.
外感之邪从口鼻、皮毛侵袭人体,肺卫首先受邪。在外感病初期,肺卫失宣是病机的关键,治疗应重在宣通肺卫。外感风寒邪气,寒邪直接损伤卫阳,郁遏肺气,治当辛温解表。外感风热邪气,阳邪郁遏气机,损伤津液,易化燥化火,甚则内陷生变,治当辛凉解表。湿热邪气从口鼻、皮毛而入,初起即表现为卫气同病,治当宣化表里湿热。燥气为病,易伤肺脏、耗津液,与热相合则易化热化火,而成温燥,治宜辛凉甘润。外感热病初起,六淫邪气侵袭肺卫,气机郁滞,进而津停成饮、成痰;气有余便是火,郁滞之气化燥化火,甚则动血。治疗总则为宣通气机,此即"透法"之运用。故在外感热病初起的治疗中,贵在把握气机状态,让肺卫之气宣畅,正气宣布,则邪气潜消。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经皮电刺激联合导乐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60例在我院住院待产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其中对照组予导乐分娩镇痛,观察组给予经皮电刺激联合导乐分娩镇痛。观察比较两组的VAS评分、产程时间、产后出血、剖宫产率、产妇满意度、新生儿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与镇痛前比较,观察组镇痛后各时间段VAS评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产后2 h出血量、剖宫产率降低,产妇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 经皮电刺激联合导乐镇痛可减轻产妇痛苦,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提高产妇满意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4.
95.
徐慧  陈敏  孙永峰  程星  王琦  靳蓉 《广东医学》2020,41(23):2394-2397
目的分析贵阳地区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病原学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收集989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将支气管肺泡灌液采用支气管镜取出进行细菌培养、病毒以及肺炎支原体(MP)检测。结果(1)989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病原检出阳性716例,阳性率72.40%,细菌、病毒、支原体检出率分别33.27% (329例)、22.45%(222例)、31.45%(311例)。(2)细菌感染中的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为常见的革兰阳性菌株(G+);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最为常见的革兰阴性菌株(G-)。培养菌株对青霉素类、红霉素、第1、2、3代头孢类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对头孢吡肟、拉氧头孢、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有较高的敏感性,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均无耐药发生。(3)病毒感染检出222例,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131例,腺病毒检测49例,流感病毒6例(A型2例,B型4例),副流感病毒36例(1型3例、2型4例、3型29例),病毒检出率以0~12月龄组最高,RSV、ADV感染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4)肺炎支原体检出阳性率31.45%(311例),肺炎支原体检出率以3~5岁组最高。结论贵阳地区重症肺炎中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重要的细菌病原。重要病毒为腺病毒和呼吸道病毒为主,1~12月龄组的病毒感染检出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96.
脑部胶质瘤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脑肿瘤,具有复发率高、死亡率高以及治愈率低的特点。常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技术进行鉴别。随着成像技术和机器学习方法的不断发展,多模态影像智能分析技术已经逐步成为研究热点,在脑胶质瘤的病灶分割测量、肿瘤分级、预后生存周期预测和基因型辨别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介绍基于机器学习和多模态影像在脑胶质瘤临床辅助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肛窦炎应用针刺配合肠炎散保留灌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就诊的72例肛窦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6)与对照组(n=36)。对照组给予肠炎散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为针刺配合肠炎散保留灌肠治疗,比较2组症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症状(放射痛、指诊症状及镜检症状)少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安全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肛窦炎患者,予以针刺配合肠炎散保留灌肠治疗效果确切,可减少临床症状,加快疾病转归,且治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8.
化学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紫杉醇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已被广泛应用,能有效降低复发率并延长患者生存期。但部分患者对紫杉醇类药物反应不佳,紫杉醇类药物诱发的不良反应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会导致化疗的延误,甚至中止,均会影响治疗效果。ABCB1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是紫杉醇类药物体内转运途径的关键酶。大量研究表明ABC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会改变P-糖蛋白的结构,从而影响其功能活性,继而对紫杉醇类药物清除和细胞内外转运过程产生影响,产生个体化差异的化疗反应。这不仅与紫杉醇类诱导的不良反应相关,并且能够影响患者的远期生存。因此,ABCB1基因多态性具有预测紫杉醇类药物化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潜在价值,对于个体化的药物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
当利用放射线对胸部恶性肿瘤进行治疗时,位于纵隔的心脏会不可幸免受到照射,从而诱发放射性心脏损伤(radiation-induced heart disease, RIHD)。随着手术以及放化疗技术的提升,肿瘤患者生存时间得到延长,使得RIHD这一放疗远期并发症被越来越多的报道。因此,学者们对于RIHD的研究逐渐升温。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该疾病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临床上缺乏有效阻止其发生的方法。动物模型研究可为临床该疾病治疗及预防提供可靠证据,为此本文回顾分析近年来放射性心脏损伤动物模型实验研究情况,旨在为后续实验开展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家庭逆境致精神病理症状结局的累积性与关键期效应,为预防与干预逆境伤害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12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安徽省阜阳地区2所农村学校的710名青少年。采用《童年期不良经历问卷》评估家庭逆境,《MacArthur健康与行为问卷》评价内化症状和外化症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家庭逆境发生时间与数量和精神病理症状的关联。结果持续家庭逆境组与内化症状、外化症状增加均有相关性[β值(95%CI)分别为0.35(0.15~0.54),0.16(0.01~0.32)]。家庭逆境数量为2和≥3与内化症状[β值(95%CI)分别为0.20(0.04~0.36),0.42(0.24~0.60)]、外化症状[β值(95%CI)分别为0.14(0.01~0.26),0.23(0.09~0.37)]增加有关。在仅童年期家庭逆境中,家庭逆境数量为2和≥3的内化症状[β值(95%CI)分别为0.23(0.06~0.41),0.34(0.11~0.58)]、外化症状[β值(95%CI)分别为0.17(0.02~0.31),0.21(0.02~0.39)]的风险增高。在持续家庭逆境组中,逆境数量≥3与内化症状、外化症状相关[(β值(95%CI)分别为0.56(0.31~0.82),0.24(0.02~0.45)]。仅青春期家庭逆境与精神病理症状无关。结论家庭逆境的多次发生可增加精神病理症状风险,童年期可能是家庭逆境致精神病理症状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