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90篇
  免费   1076篇
  国内免费   483篇
耳鼻咽喉   90篇
儿科学   115篇
妇产科学   70篇
基础医学   731篇
口腔科学   145篇
临床医学   1038篇
内科学   879篇
皮肤病学   66篇
神经病学   255篇
特种医学   4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877篇
综合类   2127篇
预防医学   677篇
眼科学   146篇
药学   1137篇
  24篇
中国医学   1036篇
肿瘤学   578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95篇
  2022年   379篇
  2021年   561篇
  2020年   421篇
  2019年   261篇
  2018年   278篇
  2017年   364篇
  2016年   245篇
  2015年   450篇
  2014年   518篇
  2013年   494篇
  2012年   702篇
  2011年   693篇
  2010年   596篇
  2009年   488篇
  2008年   516篇
  2007年   564篇
  2006年   506篇
  2005年   415篇
  2004年   276篇
  2003年   251篇
  2002年   240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99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19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目的:对我国不同类型血站的收入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分析近年来我国血站收入结构变动情况及特征,找到影响血站收入结构变动的主要项目,合理优化血站收入结构。方法:2018 年8月采用普查的方法对全国353家(32 家血液中心、321 家中心血站)的收入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选取山东省6地市中心血站的负责人进行深度访谈。对收集的血站收入数据,运用结构变动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2013年-2017年公益一类血站收入的结构变动度为24.22%,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是构成公益一类血站收入变动的主要来源,其中财政补助收入的贡献率53.20%;2013年-2017年我国公益二类血站收入的结构变动度为16.79%,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是构成公益二类血站收入变动的主要来源,其中贡献率最大的是事业收入49.99%。结论: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是影响血站收入结构变动的主要项目,两类血站的日常运营与建设对财政补助收入高度依赖,公益二类经营收入增幅不明显,发展不足。  相似文献   
82.
目的了解西藏民族大学入学新生的血尿酸(SUA)水平和高尿酸血症(HUA)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18-09对西藏民族大学2018级1996名16~24岁汉、藏族新生进行体格检查及SUA等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2018年入学新生中,汉族学生HUA检出率为20.34%,藏族学生为16.76%,汉族HUA检出率高于藏族(P<0.05);汉、藏族SUA水平及两民族女性S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汉族男性SUA水平(393.09±81.94)μmol/L高于藏族男性的(380.88±71.31)μmol/L(P<0.05)。HUA组中汉族学生超重肥胖、HBP检出率高于藏族,藏族学生高血红蛋白检出率高于汉族(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汉族学生HUA发生的危险因素有男性(OR=2.036,95%CI:1.420~2.918)、超重肥胖(OR=2.784,95%CI:1.840~4.212)、高血脂(OR=2.721,95%CI:1.552~4.770)、肝功能异常(OR=1.924,95%CI:1.075~3.441)及高血压(OR=2.184,95%CI:1.115~4.277),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藏族学生HUA发生的危险因素有男性(OR=3.168,95%CI:2.225~4.510)、超重肥胖(OR=2.846,95%CI:1.739~4.656)、高血脂(OR=2.240,95%CI:1.157~4.339)、肝功能异常(OR=1.887,95%CI:1.125~3.165)、肾功能异常(OR=3.201,95%CI:1.162~8.822)及高血红蛋白(OR=2.814,95%CI:1.428~5.544),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族学生HUA检出率明显高于藏族学生,HUA与性别、BMI、血压、血脂、血糖、血红蛋白及肝、肾功能异常密切相关,汉、藏族分别有其突出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3.
目的 评价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联合OSA-18量表和针对儿童的改良版Epworth嗜睡量表(ESS-CHAD)初筛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准确性,以探讨更简便、快捷、可行的基层医院初筛疑似儿童OSA的方法。方法 纳入2020年8月13日—2021年2月8日就诊于本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睡眠监测中心完成整夜多导睡眠监测的儿童139例作回顾性分析研究,其家长在医生协助下完成OSA-18量表和ESS-CHAD。分析LSaO2和两种量表及三者联合早期初筛疑似儿童OSA的诊断价值。结果 LSaO2预测儿童是否患OSA的最佳界值为90.5%(P<0.00, AUC=0.82)。OSA-18和ESS-CHAD依据不同界值分别诊断儿童OSA的灵敏度最高,分别为74.8%、22.7%。LSaO2/OSA-18,LSaO2/ESS-CHAD、OSA-18/ESS-CHAD诊断儿童OSA的灵敏度最高,分别为88.2%、68.1%、77.3%。 结论 LSaO2有诊断儿童OSA的临床价值,OSA-18量表较ESS-CHAD初筛疑似儿童OSA有更高的灵敏度,但特异度低,LSaO2联合OSA-18量表诊断儿童OSA的灵敏度、特异度均较其他联合诊断方式高。在无法进行睡眠监测的基层医院可考虑应用LSaO2 与OSA-18量表结合的方式初步筛查儿童OSA。  相似文献   
84.
目的:总结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统计了1994年以来我院76例行STHG手术患者的适应症、临床效果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并选择同期实施的125 列行传统胆肠吻合(CJ)的患者进行对照。结果:STHG的手术适应症与传统胆肠吻合基本相同;STHG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CJ组,术后恢复良好,仅2例次并发症。结论;该术式既保存了胆囊及Oddi括约肌功能,又保证了胆汁的生理流向;防止了肠液的反,所以避免了消化功能紊乱,防止了反 流性胆管炎,对患者的影响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肝胆管结石和肝门胆管狭窄的术式。  相似文献   
85.
目的:为了解决传统胆肠内引流术在治疗区域性肝胆管结石中的诸多不足。方法:设计并应用了 一种新技术式以皮下通道型胆囊肝总管吻合术替代胆肠内引流术。在切除肝脏区域性结石病灶后, 切开肝总管约1.5cm,将胆囊壶腹部切开相应大小的切口与之吻合,并适当游离胆囊,使其底部可被固定于切口皮下,建立皮下胆囊与肝内外胆管间的吻合通道。结果:已完成该术式的27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现并发症。1例患者于术后1年零9个月,肝内再次发现结石且伴胆道感染症状,急诊局麻下切开皮下胆囊通道行胆道镜取石,效果满意。结论:该术式简单、方便、易行,既能保存胆囊、胆管、Oddi括约肌及胃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 又为术后结石复发或残留提供了一治疗新途径,且避免了传统肠吻合术的不足,因而不治疗区域性肝胆管结石的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6.
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在肝炎后肝硬化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估血清总胆汁酸(TBA)检测在肝炎后肝硬化诊断及判定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将79例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 Puph分级分3组,比较各组间血清TBA、TBil等值的差异及相关性,经治疗2月后再次Child Puph评分,根据不同预后(好转、恶化包括死亡)分组比较TBA等值。结果: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TBA异常率高,值随Child分极而递增,预后较好组TBA值较低。讨论:血清TBA值能较特异地反应肝脏摄取、合成功能和分泌状态,在肝硬化诊断及判断预后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7.
困难气管内插管的预测和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对困难气管内插管的预测及处理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各类需行气管内插管麻醉下择期手术患者50例,术前测量IG、Slux,TM,HENE,HFNF、气道分类及声门分级等各项指标,并分析它们在气管插管难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50例患者中,气道分类Ⅳ类者7例,声门分级Ⅲ级者17例,Ⅳ级者1例。17例声门Ⅲ级者以EtCO2引导下口腔盲插法插管成功,1例声门Ⅳ级者以气囊充气鼻腔盲控气管内插管法插管成功。结论 术前评价气管插管难易程度应综合考察各项测量指标,这些指标中又以声门分级最为可靠。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儿童期骨生长代谢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成都市城区 2 2 4名 3~ 15岁健康儿童的骨生化指标、腰椎骨密度及跟骨骨小梁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 儿童期血清钙、磷和尿钙、磷在各年龄段无统计学上的差异 (P>0 .0 5 ) ;血清碱性磷酸酶 (AL P)及骨碱性磷酸酶 (BAL P)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7~ 12岁时达到高峰 ,儿童期 AL P、BAL P明显高于成人 (P<0 .0 5 )。腰椎骨密度及跟骨骨小梁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结论 儿童期反映骨生长代谢的生化指标、骨密度、跟骨骨小梁有其自身的变化规律 ,不能以成人的指标作为判断标准 ,而应采用儿童期的骨生长代谢指标来诊断和治疗儿童骨代谢性疾病  相似文献   
89.
Aims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and diabetes mellitus increase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SCVD) risk. However,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renal outcome of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 and ASCVD risk is unclear.Methods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enrolled 218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biopsy-proven DKD, and without know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were obtained and the 10-year ASCVD risk score was calculated using the Pooled Cohort Equation (PCE). Renal outcome was defined as progression to 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SCVD risk and renal function and outcome was analyzed with logistic regression and Cox analysis.ResultsAmong all patients, the median 10-year ASCVD risk score was 14.1%. The median of ASCVD risk score in CKD stage 1, 2, 3, and 4 was 10.9%, 12.3%, 16.5%, and 14.8%, respectively (p = 0.268).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ith lower ASCVD risk (<14.1%), those with higher ASCVD risk had lower eGFR, higher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more severe renal interstitial inflammation. High ASCVD risk (>14.1%) was an independent indicator of renal dysfunction in multivariable-adjusted logistic analysis (OR, 3.997; 95%CI, 1.385–11.530; p = 0.010), though failed to be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ESRD in patients with DKD in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Cox analysis.ConclusionsDKD patients even in CKD stage 1 had comparable ASCVD risk score to patients in CKD stage 2, 3, and 4. Higher ASCVD risk indicated severe renal insufficiency, while no prognostic value of ASVCD risk for renal outcome was observed, which implied macroangiopathy and microangiopathy in patients with DKD were related, but relatively independent.  相似文献   
90.
殷浩  余利军  吴华杰 《新中医》2023,55(16):65-69
目的:观察在常规术后治疗措施基础上采用定痛和血汤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血 栓前状态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6 例血瘀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血栓前状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治 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 例。2 组均予常规术后治疗措施与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皮下注射,观察组 加予定痛和血汤加减治疗。2 组均以5 d 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2 个疗程。比较2 组术后10 d 肺栓塞、下肢深 静脉血栓(DVT)、皮下瘀斑的发生率,评定髋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记录术后48 h 内的切口 总引流量,检测血栓前状态指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P-选择素]。结果:观察组 术后48 h 切口总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2 组术后疼痛VAS 评分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2 组术 后5 d、10 d 的VAS 评分均较术后1 d 降低(P<0.05);2 组术后10 d 的VAS 评分均较术后5 d 降低(P< 0.05)。观察组术后5 d、10 d 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0 d,2 组vWF、D-D、P-选择素 水平均较术后1 d 下降(P<0.05),观察组vWF、D-D、P-选择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肺栓 塞发生率、下肢DVT 发生率、皮下瘀斑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术后治 疗措施基础上采用定痛和血汤联合低分子量肝素治疗,能有效纠正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血栓前状态,预防 下肢DVT 形成,减轻术后痛感,在预防术后出血倾向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