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59篇
  免费   4035篇
  国内免费   2598篇
耳鼻咽喉   373篇
儿科学   868篇
妇产科学   264篇
基础医学   2516篇
口腔科学   797篇
临床医学   5607篇
内科学   3806篇
皮肤病学   429篇
神经病学   731篇
特种医学   1677篇
外科学   4037篇
综合类   11751篇
现状与发展   18篇
预防医学   4702篇
眼科学   371篇
药学   5059篇
  47篇
中国医学   4028篇
肿瘤学   1911篇
  2024年   125篇
  2023年   513篇
  2022年   1220篇
  2021年   1568篇
  2020年   1461篇
  2019年   749篇
  2018年   818篇
  2017年   1140篇
  2016年   874篇
  2015年   1510篇
  2014年   2047篇
  2013年   2616篇
  2012年   3903篇
  2011年   4026篇
  2010年   3839篇
  2009年   3404篇
  2008年   3637篇
  2007年   3423篇
  2006年   3045篇
  2005年   2352篇
  2004年   1686篇
  2003年   1284篇
  2002年   1141篇
  2001年   1035篇
  2000年   782篇
  1999年   273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1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7篇
  1963年   7篇
  1962年   7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 观察甘酸缓急中药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4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甘酸缓急法治疗组和西医治疗对照组,两组均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口服,治疗组加用甘酸缓急中药,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诊室血压以及动态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后相比,两组中医证候、诊室血压以及24 h动态血压各项参数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相比,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更加明显(P<0.05),治疗组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下降更加明显(P<0.05).[结论] 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甘酸缓急中药能够更好的改善临床症状,进一步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992.
《症因脉治》是明代医家秦昌遇所撰的临床型医书。脾者,乃仓廪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通过对脾主运化观点的阐释,说明脾主运化的重要性。根据本书特点并结合《症因脉治》中的症、因、脉、治4个方面对脾主运化理论进行探讨,同时结合诸贤附论与临床实践阐明对脾主运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肠溶片联合莫沙必利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治疗的反流性胃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予埃索美拉唑肠溶片20 mg口服,每日2次,莫沙必利5 mg,饭前30 min吞服,每日3次,对照组予铝碳酸镁1 g,饭前60 min嚼服,每日3次,莫沙必利5 mg,饭前30 min吞服,每日3次,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临床症状评分,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vs 78%,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72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肠溶片联合莫沙必利可以提高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调节及疗效观察。方法将86例儿童CVA随机分为孟鲁司特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予以口服酮替芬片0.5 mg/次,2次/d;连用10周;孟鲁司特组予以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5 mg/次,1次/d,连用10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并比较其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0周后,两组患儿的血清hs-CRP、TNF-α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血清IL-10水平均不同程度上升(P<0.01或P<0.05),且孟鲁司特组下降或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孟鲁司特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79.07%)(χ2=4.16,P<0.05),两组患儿治疗中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孟鲁司特用于治疗儿童CVA的疗效较显著,安全性较佳,其机制与孟鲁司特能降低血清促炎症因子hsCRP、TNF-α水平,提高血清抗炎症因子IL-10水平,从而纠正患儿血清炎症因子网络紊乱,抑制气道炎症介质的释放,控制儿童CVA发作。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DC-CIK细胞和不同浓度顺铂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将DC细胞和CIK细胞共同培养得到的DC-CIK细胞与顺铂分别作用于MCF-7细胞,共同培养12h、24 h和48 h,MTT法检测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对比DC-CIK细胞和顺铂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结果与DC-CIK细胞共培养12 h、24 h与48 h,MCF-7细胞均出现一定的凋亡,增殖受到明显的抑制;与5×106个DC-CIK细胞共培养12h与40 ng/mL顺铂对其作用12 h的抑制效果相同,共培养24 h与50 ng/mL顺铂对其作用24 h的效果相同,共培养48 h与60 ng/mL顺铂对其作用24 h的效果相同。结论该研究为DC-CIK法治疗乳腺癌作出了实验室基础性研究,为临床DC-CIK细胞抑制乳腺癌细胞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结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患者的实际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混合痔患者50例,按硬币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实验组联合应用自动痔疮套扎术、外痔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外切内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混合痔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混合痔治疗有效率为100.0%,与对照组的96.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尿潴留、术后出血、肛门直肠狭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痔疮套扎术结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患者,效果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袋式子宫肌瘤切除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腹腔镜组为54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袋式子宫肌瘤切除术,对照组为54例患者行经腹多发性子宫肌瘤切除,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无手术并发症发生。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118.35±2.98)min,术中出血(96.06±1.86)mL,术后排气时间(22.13±0.53)h ,术后住院天数(4.17±0.15)d。腹腔镜组术中出血少、术后肠功能恢复快、住院天数短,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袋式子宫肌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扩大了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联合应用专题研讨课(Seminar)和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CBT)的效果。方法在《老年护理学》课程中实施Seminar-CBT教学法,采用自设问卷调查的形式,在课程结束后收集学生对《老年护理学》结合Seminar-CBT教学法的态度和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结果 90.8%的学生认为Seminar-CBT教学法有助于提高自身对老年护理知识与技术的掌握程度;87.6%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增进了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了合作性学习能力(93%),对学习资源的利用能力(94.1%)和解决临床实践问题的能力(98.4%);相较于传统老年护理学理论授课模式,92.4%的同学表示更喜欢Seminar-CBT教学模式。结论 Seminar-CBT教学法应用于《老年护理学》教学,操作性和可行性强,有利于增进师生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灵活应用老年护理学知识的综合能力,从而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及Cullin蛋白4B(CUL4B)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ACC1和CUL4B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ACC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CUL4B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其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FIGO分期、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0.001)。结论 MACC1基因可能不是子宫内膜癌变的重要影响因子。CUL4B基因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CUL4B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对βTC6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βTC6细胞,0.1~10.0ng/mL CXCL10分别干预βTC6细胞12,24,48h后,应用Westernblot检测TLR4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和DNA Ladder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XCL10干预12h,10.0ng/mL干预组开始出现TLR4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0.840±0.049,P<0.05);干预24h,1.0和10.0ng/mL干预组TLR4的表达水平上调[分别为(0.851±0.052)和(0.893±0.030),P<0.05];干预48h,1.0和10.0ng/mL干预组TLR4的表达进一步上调[分别为(0.876±0.046)和(0.923±0.027),P<0.05],且各干预浓度两两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L10干预βTC6细胞24h,仅10.0ng/mL干预组细胞出现DNA梯状条带;干预时间延长至48h,1.0和10.0ng/mL干预组均出现DNA梯状条带。流式细胞术显示,CXCL10诱导细胞凋亡呈浓度依赖性。结论长时间高浓度的CXCL10作用将导致TLR4表达显著上调,并诱导β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