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74篇
  免费   4606篇
  国内免费   2759篇
耳鼻咽喉   412篇
儿科学   908篇
妇产科学   304篇
基础医学   2820篇
口腔科学   847篇
临床医学   6421篇
内科学   4196篇
皮肤病学   460篇
神经病学   859篇
特种医学   18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364篇
综合类   12712篇
现状与发展   21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4989篇
眼科学   426篇
药学   5646篇
  64篇
中国医学   4436篇
肿瘤学   2214篇
  2024年   144篇
  2023年   643篇
  2022年   1518篇
  2021年   1962篇
  2020年   1790篇
  2019年   930篇
  2018年   1008篇
  2017年   1342篇
  2016年   1015篇
  2015年   1771篇
  2014年   2347篇
  2013年   2867篇
  2012年   4188篇
  2011年   4335篇
  2010年   4049篇
  2009年   3591篇
  2008年   3810篇
  2007年   3594篇
  2006年   3210篇
  2005年   2472篇
  2004年   1783篇
  2003年   1351篇
  2002年   1207篇
  2001年   1090篇
  2000年   854篇
  1999年   338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1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7篇
  1963年   7篇
  1962年   7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幕上星形细胞肿瘤Ki-67抗原表达及其预后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Ki-67抗原在幕上星形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作用。方法 使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2例原发性幕上星形细胞肿瘤标本中Ki-67抗原的表达。单因素使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Ki-67 指数在组织学分级GradeⅡ、Ⅲ、Ⅳ中分别为2.86%±1.57%,6.72%±3.95%,8.16%±3.92%(P<0.0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提示Ki-67指数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在GradeⅡ中,Ki-67指数>2.5%与Grade Ⅲ中Ki-67指数≤2.5%的患者生存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GradeⅣ中,Ki-67指数≤2.5%与>2.5%的患者生存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Ki-67指数随着各病理级别增高而增高;Ki-67指数>2.5%提示预后较差。在同一病理级别中,Ki-67指数不同,其预后有显著性差异。而部分不同病理级别的患者,随着Ki-67指数的不同,其生存期却无显著差异。联合组织病理检查及Ki-67指数检测有助于更精确地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62.
63.
脊柱侧凸翻修手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手术失败原因及翻修手术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7年以来收治的脊柱侧凸矫形术后需要进行翻修手术患者33例。男10例,女23例。翻修时距初次手术时间平均为13.4个月(0.5.66个月)。33例患者共行43次翻修手术,其中29例进行1次翻修手术,2例进行3次翻修手术,2例进行4次翻修手术。另有4例患者增加脊柱矫形和融合,同时行脊柱前路松解、支撑植骨手术。结果翻修手术时间平均3.9h(1.5—7.3h),手术中平均出血601ml(50—2000ml),平均输血量643.3mk(0-2000ml)。术后随访平均27个月(3—67个月),未出现畸形加重、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脊柱侧凸翻修手术是脊柱畸形矫形术后的一种补救手术。术前完善的手术策略和良好的手术技术是翻修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64.
申小青  李爽 《现代护理》2006,12(29):2784-2785
目的了解鼻窦炎患儿家长对儿童鼻窦炎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为进一步加强卫生宣教、预防儿童鼻窦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5名鼻窦炎患儿家长进行关于儿童鼻窦炎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并发症以及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等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显示95.4%的家长对儿童鼻窦炎知识缺乏了解,且知识获得途径单一。结论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儿童鼻窦炎知识的宣教,积极预防儿童鼻窦炎。  相似文献   
65.
Graves病介入栓塞治疗的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Graves病栓塞后的甲状腺组织动态病理变化。方法15例甲状腺动脉150 mm聚乙烯醇(PVA)微粒及平阳霉素栓塞治疗的Graves病患者,于术前、术后7天、3个月、6个月、1年、3年分别行甲状腺穿刺活检,共行44次穿刺活检,其中动脉栓塞术前15例、栓塞术后7天2例、3个月3例、6个月6例、1年5例次、3年13例次。结果栓塞后7天主要表现为凝固性坏死;栓塞后3-6个月表现为纤维组织增生变性和淋巴细胞浸润,滤泡灶性坏死为主;栓塞后1-3年主要表现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和滤泡萎缩,部分散在增生滤泡被纤维间质分隔包裹,难以形成腺小叶结构,滤泡周围血管网减少。结论经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Graves病,甲状腺组织的病理变化是在栓塞后近期内主要表现为急性缺血坏死,然后表现为持续的慢性炎性破坏、滤泡萎缩、部分滤泡增生被明显增生的纤维组织分隔包裹的变化过程。提示微循环栓塞能肯定地破坏甲状腺组织,达到治疗Graves病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6.
用颈长肌重建预防颈前路植骨块滑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颈长肌重建对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将颈椎病确诊病例分为实验组126例和对照组128例。对照组病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和/或钢板内固定术。实验组病例在完成上述手术之后,利用两种方法使颈长肌瓣重建植骨块或钢板表面。两组病例术后均获得随访,并将两组术后疗效及手术并发症的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随访0.5~6年,平均3.5年。根据Odom评分标准,对两组术后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经统计学分析,P>0.05,说明两组术后疗效无明显差异。而对两组病例术后并发症的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颈长肌重建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颈长肌重建是预防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7.
社区人群痛风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社区人群(20岁以上)痛风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1:3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经单因素筛选和多因素分析,在P=0.05水平,高尿酸(OR=8.601)、肥胖(OR=2.910)、伴有高血压病史(OR=2.330)是痛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痛风是一种在遗传基础上的与环境和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改变生活方式、控制相关疾病可能预防或减少高尿酸血症的发生,进而减少痛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 38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清除术前后行CT扫描 ,在CT引导下行微创清除术 ,并动态观察其疗效。结果 :38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首次血肿清除率达 2 8.0 %~ 4 0 .0 %,其中 1 2例首次清除率为 4 0 .0 %~ 5 6 .0 %。存活 32例 7d后复查头颅CT证实者血肿清除率达 80 %以上。治愈有效率为 84 .2 %,死亡率为 1 5 .8%。结论 :CT引导下的微创清除术能有效地降低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69.
胰腺癌扩大根治术中的血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的胰腺癌扩大根治术的临床意义和手术方法 ,以及术中医源性血管损伤的处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42例胰腺癌扩大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为三组,A组为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组(n=51),B组为术中发生医源性血管损伤组(n=5),C组为未行血管处理组(n=186),比较三个组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血管阻断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生存分析.结果 三个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42.85±102.32)min、(348.62±92.31)min和(315.00±83.43)min,术中平均输血量为(1430.83±1092.43)ml、(1420.22±794.41 ml)和(928.19±571.57)ml,手术时间和术中输血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合并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的胰腺腺癌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18.4个月,不合并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组的胰腺腺癌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16.1个月,生存分析两者无明显差异(P 0.05).51例联合血管切除的患者中,行血管壁部分切除7例,行血管节段切除44例,44例血管节段切除患者中38例行端端吻合,6例行间置移植物,血管切除长度平均(2.92±1.35)cm;5例术中医源性动脉损伤的血管分别为肝动脉1例,肠系膜上动脉1例,腹腔干3例,处理方式为4例行端端吻合,1例行局部修补.结论 积极合理的开展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的胰腺癌扩大根治术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由于局部的解剖关系复杂,术中较易发生医源性血管损伤,应引起术者重视并加以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70.
对我国目前麻风防治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2008年我国累计登记麻风患者48万余例,主要分布在北纬38°以南的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省份.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积极防治,至20世纪80年代初,以氨苯砜单疗治愈的患者达31万余例;1986年在全国普遍推广WHO联合化疗方案,至2008年底全国累计接受联合化疗的麻风患者近8万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