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477篇
  免费   7727篇
  国内免费   4872篇
耳鼻咽喉   859篇
儿科学   1180篇
妇产科学   631篇
基础医学   6526篇
口腔科学   1404篇
临床医学   9663篇
内科学   8964篇
皮肤病学   879篇
神经病学   3075篇
特种医学   352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9232篇
综合类   19214篇
现状与发展   24篇
一般理论   4篇
预防医学   7790篇
眼科学   1248篇
药学   8841篇
  108篇
中国医学   6530篇
肿瘤学   4365篇
  2024年   220篇
  2023年   1035篇
  2022年   2327篇
  2021年   3621篇
  2020年   3003篇
  2019年   2020篇
  2018年   2151篇
  2017年   2397篇
  2016年   2025篇
  2015年   3541篇
  2014年   4498篇
  2013年   5368篇
  2012年   7601篇
  2011年   8000篇
  2010年   6377篇
  2009年   5497篇
  2008年   5991篇
  2007年   5653篇
  2006年   5090篇
  2005年   4050篇
  2004年   3047篇
  2003年   2644篇
  2002年   2006篇
  2001年   1408篇
  2000年   1112篇
  1999年   592篇
  1998年   259篇
  1997年   251篇
  1996年   235篇
  1995年   221篇
  1994年   161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130篇
  1991年   139篇
  1990年   117篇
  1989年   102篇
  1988年   82篇
  1987年   83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73篇
  1984年   76篇
  1983年   53篇
  1982年   51篇
  1981年   51篇
  1980年   48篇
  1979年   45篇
  1978年   46篇
  1975年   39篇
  1974年   39篇
  1973年   3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目的:探讨电子线对胰岛素生长因子-1家族蛋白表达的影响,为研究辐射对肝脏的早期损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电子线照射小鼠,照射剂量为1、2、4 Gy,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照射后12、48和72 h小鼠肝脏中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GFBP4)和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照射剂量为1 Gy时,与对照组相比,IGF-1蛋白在照射后48 h时表达增加,IGFBP1、IGFBP4和IGF1R蛋白的表达在照射后12、48和72 h均表达减少。照射剂量为2 Gy时,IGF-1和IGFBP4蛋白在照射后48 h时表达增加,其余时间点表达减少。IGFBP1蛋白在照射后12 h时表达增加,48和72 h时表达减少。IGF1R蛋白在照射后3个时间点均呈现为表达减少。照射剂量4 Gy时,肝脏中IGF-1、IGFBP1和IGFBP4蛋白均表达减少,IGF1R蛋白在照射后12 h时表达增加,48、72 h时均表达减少(均为P < 0.05)。结论:电子线照射后小鼠肝脏中胰岛素生长因子-1家族蛋白多以下调表达为主,与前期基因表达的结果相一致,有可能作为反映放射性工作人员早期肝脏损伤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 建立裸鼠鼻咽癌转移模型并探讨 E-选择素(ELAM-1)与鼻咽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将鼻咽癌5-8F细胞悬液注射于裸鼠左后肢爪垫,观察裸鼠状态、成瘤情况并测量裸鼠体重及移植瘤长短径;采用连续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移植瘤及转移情况,将16只人鼻咽癌荷瘤裸鼠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移植瘤组织中ELAM-1的表达。 结果 16只裸鼠均成瘤,成瘤率为100.0%,其中10只裸鼠出现转移瘤,转移率为62.5%。建模前,两组裸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83±0.56)g vs (14.62±0.30) g,t=1.026,P=0.071]。建模后4~7周,裸鼠瘤体体积呈指数增长,且转移组移植瘤增长速度较非转移组快,非转移组裸鼠瘤体体积小于转移组[(198.91 ± 163.29) mm3 vs (268.76 ±174.31) mm3t=4.376,P=0.005]。ELAM-1在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淋巴结转移灶及远处转移灶中的表达均为阳性,主要表达于细胞膜。转移组移植瘤光密度值高于非转移组(0.4497±0.0705 vs 0.0435±0.0082,t=4.388,P=0.001)。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稳定性好、移率高的鼻咽癌裸鼠移植瘤转移模型,且ELAM-1在裸鼠移植瘤中高表达,可促进鼻咽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目标教学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6月期间,医院手术室的48名实习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行传统护理带教方法,试验组行目标教学带教。对比带教后两组考核成绩及带教满意度。结果带教后,试验组职业防护意识、风险意识、无菌观念、常见小中手术配合熟练度、常见小中手术护理要点掌握、基本工作职责及流程掌握等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专科操作、操作测评及理论测评成绩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手术室护理带教中应用目标教学,具有理想效果,有助于提升考核成绩及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评估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LC-ESI-MS/MS)分析人全血中环孢素的基质效应,并探究其发生机理。方法: 全血裂解物的蛋白沉淀上清液用作全血基质。分别用乙腈水溶液和全血基质配制等浓度环孢素A(CyA)、环孢素C(CyC)的质控样品。分别在添加H+、NH4+和Na+的流动相中,用LC-ESI-MS/MS的MRM模式检测质控样品中CyA,CyC的[M+H]+、[M+NH4]+和[M+Na]+(M=CyA,CyC)峰面积,以其计算基质效应因子;用MS Scan模式检查质控样品中CyA、CyC色谱流出峰的质谱离子组成情况,用于判断基质效应原因。结果: 在添加H+、NH4+和Na+的流动相中,全血基质中CyA、CyC基质效应因子分别为-76.6%~-54.0%、-86.0%~-55.3%和-42.8%~-34.1%。在加H+、加NH4+流动相中,标准液加全血基质的CyA、CyC色谱峰的质谱中出现丰度很高的[M+Na]+和[M+K]+,在加Na+流动相中它们出现丰度很高的[M+K]+,而对应的定量离子[M+H]+、[M+NH4]+或[M+Na]+的丰度显著降低。结论: 全血基质对环孢素的LC-ESI-MS/MS分析产生明显的基质效应,其原因与基质中Na+、K+同添加在流动相中用于辅助电离的H+、NH4+或Na+竞争与环孢素加合,导致定量目标加合离子丰度显著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62例TCC标本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TCC组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56.5%(35,62),而8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VEGF表达均为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x^2=9.032);VEGF表达与膀胱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复发密切相关。结论VEGF的异常表达在TCC的发生、发展过两组比较差异有程中起重要作用;该指标的检测有助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8.
目的了解广东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相应建议。方法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广东省5所高校5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11.0进行相关统计和分析。结果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在性别、地域来源等有差异。结论高校应重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情感引导,尤其不能忽视对女贫困大学生的关注和帮助。  相似文献   
59.
皮质发育障碍模型的建立及其致痫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皮质发育障碍模型,探讨皮质发育障碍模型的敏感性。方法:在SD大鼠孕17d腹腔注入1,3-二氯乙烯-亚硝基脲(BCNU)制作皮质发育障碍模型;Nissl染色观察P60d仔鼠病理变化;选取P60d雄性仔鼠,腹腔注射氯化锂-毛果芸香碱,分别比较两组大鼠癫发生的潜伏期、持续状态时间和死亡率。结果:同龄仔鼠脑组织湿重实验组比对照组显著减轻(P<0.01);Nissl染色显示皮质变薄、皮质层次紊乱、海马区域异位细胞异常聚集;有皮质发育障碍的仔鼠注射氯化锂-毛果芸香碱后,癫发生的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癫持续状态时间延长(P<0.01),死亡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BCNU致皮质发育障碍模型具有癫易感性。  相似文献   
60.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探讨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NM)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对18例CN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18例患者均经病原学确诊。大部分CNM患者为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高,首诊误诊率为72%,其中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占69%。结论:脑脊液中找到新型隐球菌是诊断该病的重要依据,多种快速检测手段结合可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