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3篇
  免费   760篇
  国内免费   431篇
耳鼻咽喉   56篇
儿科学   116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457篇
口腔科学   92篇
临床医学   941篇
内科学   716篇
皮肤病学   56篇
神经病学   164篇
特种医学   304篇
外科学   687篇
综合类   2242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918篇
眼科学   68篇
药学   837篇
  8篇
中国医学   719篇
肿瘤学   29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251篇
  2021年   315篇
  2020年   290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221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372篇
  2013年   436篇
  2012年   674篇
  2011年   762篇
  2010年   684篇
  2009年   585篇
  2008年   628篇
  2007年   625篇
  2006年   533篇
  2005年   347篇
  2004年   313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包皮环切术后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措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包皮环切手术的质量。方法采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对111例包皮过长和包茎的男性患者进行包皮环切术,对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和术后外观情况进行观察和随访。结果 111例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1%(9/111),其中术后感染1.8%(2/111)、术后出血6.3%(7/111),无伤口裂开和包皮水肿。结论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包皮环切术术后并发症少、包皮切口整齐美观,其并发症的出现与使用者的熟练程度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使用经阴道超声的检查方法,对NT(颈项透明层)增厚的11-14周胎儿进行心脏畸形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3月在该院超声检查发现NT增厚(NT〉2.5 mm)的11-14周的胎儿,分别进行经腹部、经阴道超声检查胎儿心脏结构,对比两者的显示率,并将经阴道检查的结果与比引产后病理或20-24周胎儿超声心动图或生后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阴道检查心脏各切面的显示率均高于经腹部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2例NT增厚的胎儿中,经阴道检查检出心脏畸形9例,全部与随访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100%。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与胎儿NT检查同时进行,可大大提前NT增厚胎儿心脏畸形的检出时间,经阴道超声对于早期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缝合器组)、一次性环切吻合器(套环组)及传统包皮环切(传统组)三种术式进行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前瞻性选取包皮过长和包茎患者271例,其中缝合器组111例,套环组120例,传统手术组40例。采用三种手术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并比较三种手术的安全性、术式优越性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愈合后外观方面套环组和缝合器组优于传统组(P<0.017);手术后感染、水肿、愈合时间和疼痛程度方面缝合器组和传统组优于套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7)。结论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进行包皮环切手术安全性好、痛苦小、并发症少,且较传统手术及套环手术效果更加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4.
张惠英  井淑艳  陈伟彬 《医学综述》2014,20(19):3603-3605
目的研究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256MSCTCA)诊断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的准确性,评价256MSCTCA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诊断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3年3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1个月内同时进行256MSCTCA检查及SCA检查的39例临床疑似冠心病或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并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以SC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256MSCT诊断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50%及管腔狭窄程度≥75%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分别为96.39%、88.24%、97.53%、83.33%、98.34%、2.47%、11.76%和97.83%、92.11%、98.26%、79.55%、99.41%、1.74%、7.89%。256MSCT及SCA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冠状动脉管腔中、重狭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37、0.842。结论 256MSCTCA对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的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阴性预测值较高,256MSCT应作为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提高复肝宁片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TLC法对复肝宁片中的柴胡、金银花、牡丹皮3味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对复肝宁片中的柴胡皂苷a进行含量测定,并确定含量下限.结果 TLC鉴别结果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柴胡皂苷a进样量在0.389 4~9.736 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42%,RSD=2.39%(n=6).结论 所建标准可用于复肝宁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96.
随着第三方医药物流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医药物流企业面临着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传统经营模式,在医药物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集中度等许多方面暴露出弊端。虽然医药行业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发展起来没有几年的时间,尚处于不成熟阶段,但是企业实施第三方医药物流能显著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因此,发展第三方医药物流是大势所趋。该文阐述了我国第三方医药物流发展的现状和发展的趋势,分析了第三方医药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适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97.
目的:通过对保定市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力资源状况调查,旨在了解其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应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保定市社区卫生服务站40个,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力资源问卷,对保定市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医护比例为1∶0.65;男性占24.70%,女性占75.30%;年龄主要集中在30~40岁,占39.51%;大专学历所占比例最高,为55.97%,大专以下所占比例达到22.41%,研究生学历只占1.24%;职称普遍偏低,医生以初级职称居多,西医、中医分别占48.57%、59.52%,护理也以初级职称占多数,为88.54%;科研成果很低,平均每人发表论文低于0.5篇;几乎全部人员认为有必要开展社区服务,并愿意加入到社区服务行列。结论保定市在职社区服务人员的医护比例严重失调,性别比例不合理,学历普遍偏低,职称结构不合理,科研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998.
Roy适应模式在实习护生中的应用比较普遍,通过相关文献的复习,针对Roy适应模式在不同层次、不同科室、不同实习机构、不同性别的实习护生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以期为临床带教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及进一步的系统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9.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图像分析上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的解剖形态.方法:对2012年5~9月因牙体牙周疾病行CBCT检查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健康、未经过治疗、发育良好的630颗上颌第一磨牙、519颗上颌第二磨牙被纳入本研究,分析每颗磨牙的牙根数目、根管数目及根管形态,采用Venucci分类法对根管构型进行分类描述.将Vertucci Ⅰ型计为常规形态,其他类型计为变异形态,计算变异率.结果:上颌第一磨牙中,2.38%有2个独立牙根,97.14%有3个牙根,0.48%有4个牙根.上颌第二磨牙中,10.41%为单根牙,15.22%有2个牙根,73.60%有3个牙根,0.77%有4个牙根.存在3个牙根的612颗上颌第一磨牙中,近中颊根变异率为30.88%;存在3个牙根的382颗上颌第二磨牙中,近中颊根变异率为13.87%.结论:CBCT精确地显示了关于牙根及根管数目与形态的三维图像,这为疑难根管治疗提供了直观而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自小鼠骨髓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的方法及其鉴定和生物学特性。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小鼠骨髓单核细胞,培养于EGM-2 SingleQuots培养液中,每天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EPC的形态。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技术鉴定EPC表面抗原标志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荧光显微镜检测EPC吞噬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及结合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nTC-UEA-lectin)功能。结果:早期EPC呈长梭形,细胞群落可呈现线状、管状、网状生长状态,培养7d后出现干细胞集落,并逐渐增多;培养3周后,细胞集落逐渐消失,细胞呈现铺路石样生长状态。培养获得的EPC绝大部分可同时表达细胞表面标记物CD34及VEGFR2,并具有吞噬DiI-AC-LDL及结合FITC-UEA-lectin功能。结论:自小鼠骨髓中分离、培养、纯化EPC是一种方便、经济、高效的培养方法。通过该方法培养获得的EPC增殖能力强,数量充足,生物学特性稳定。该方法对今后利用EPC进行细胞移植治疗的相关实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