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1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92.
目的 介绍单导管技术确定初始射频消融后肺静脉前庭(pulmonary vein anrum,PVA)传导缝隙的经验.方法 对85例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进行初始环状消融后,应用单导管技术通过前庭电位的激动标测或根据前庭电位与冠状静脉窦电位的相对关系确定传导缝隙的位置.结果 初始环状消融后PVA的电学隔离率:右侧PVA、左侧PVA的隔离率分别为58.8%(50/85),28.2%(24/85),右侧PVA的初始隔离率显著高于左侧PVA(P<0.001).右侧PVA消融线有42个缝隙,右侧PVA缝隙的分布前上、前、前下、后上、后、后下分别为8,6,4,9,5,10个.左侧PVA消融线有80个缝隙,左侧PVA缝隙的分布前上、前、前下、后上、后、后下分别为16,35,11,9,4,5个.结论 应用单导管消融技术确定射频消融后肺静脉前庭传导缝隙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3.
目的评价经导管消融治疗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临床效果。方法35例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患者(器质性心脏病组),合并的器质性心脏病类型包括肥厚型心肌病4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12例;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1例;心动过速性心肌病1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心脏瓣膜病5例;冠心病9例。同期78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患者作为对照(非器质性心脏病组)。消融方法为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的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消融终点为同侧肺静脉电隔离。结果器质性心脏病组的平均左心房内径大于非器质性心脏病组[(42±5.7)mmvs(36±5.3)mm,P<0.05]。所有患者均成功实现消融终点。器质性心脏病组平均随访(8.7±5.6)个月后,77.1%(27例)的患者为稳定的窦性心律;非器质性心脏病组平均随访(7.2±3.7)个月后,84.6%(66例)的患者为稳定的窦性心律,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并发症无症状性肺静脉狭窄3例,其中器质性心脏病组出现1例,非器质性心脏病组出现2例;非器质性心脏病组发生1例心脏压塞,经紧急行心包穿刺引流后恢复。结论CARTO指导下的环肺静脉线性消融对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4.
3循证与临床心脏病学3.1冠心病美国Duke大学医学中心的RobertA.Harrington对现有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指南进行了系统评述。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AMI)1年内死亡率高达42%,其中半数患者于到达急诊室之前死亡。对指南的依从性每提高10%,STEMI的住院死亡率可降低11%。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及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能挽救濒死心肌,改善临床预后。尽管直接PCI优于溶栓治疗,但选择治疗还应结合到院时间、医院条件和术者经验。除了积极的再灌注治疗外,与再灌注相关的其他措施也有利于降低心肌梗死的死亡率。直接PCI时辅助抗血小板和…  相似文献   
95.
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老年人心房颤动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连续入选307例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比较老年组与中青年组导管消融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老年组的房颤病史长于中青年组,分别为(8.0±7.5)年和(6.1±5.7)年(P<0.05);并存器质性心脏病的比例高,分别为37.2%和23.9%(P<0.05).术后随访(13.5±6.3)个月,79例(25.7%)患者复发房性心律失常,两组复发率(30.9%和2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例(9.1%)患者出现操作相关并发症,老年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分别为14.9%和6.6%(P<0.05),两组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3.2%和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导管消融治疗是老年房颤患者一项可供选择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6.
选择性上肺静脉造影显示下肺静脉开口位置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治疗中通过选择性上肺静脉造影显示下肺静脉开口位置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97例房颤患者,取左前斜位(LAO)50°和右前斜位(RAO)50°两个体位进行左上肺静脉造影。取LAO50°及RAO30°两个体位进行右上肺静脉造影。结果97例(100%)均可通过选择性左上肺静脉造影清晰显示左下肺静脉开口的下缘,其中78例(80.4%)可以清晰显示左下肺静脉的开口前缘。79例(81.4%)患者可以清晰显示左下肺静脉开口的后缘。选择性右上肺静脉造影时,86例(88.7%)能够清晰识别右下肺静脉开口下缘,76例(78.4%)能清晰显示右下肺静脉开口前缘,81例(83.5%)能清晰显示右下肺静脉开口后缘。结论选择性上肺静脉造影不仅能够显示上肺静脉的开口位置,而且在大部分患者中亦能较清晰显示下肺静脉的开口解剖。  相似文献   
97.
目的晚近的研究表明:①对于部分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肺静脉局灶快速激动是其维持的关键因素;②对于持续性房颤的维持而言,心房结构重构的作用较电重构的作用更为重要.然而目前尚未见有关持续性房颤时肺静脉结构重构特征的报道.  相似文献   
98.
目的:总结肺栓塞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为肺栓塞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2013年4月延边肿瘤医院明确诊断为肺栓塞的46例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27例,女19例,男女比例为1.4:1。年龄21~82岁,平均年龄为61.68±11.56岁。所分各年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61~80岁年龄段占60.7%,其次为51~60岁占23.9%。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非特异性,其中以呼吸困难最多见,依次为胸痛、发热、咯血等。结论:肺栓塞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高而增加,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以呼吸困难和胸痛较常见。  相似文献   
99.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