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7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17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9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74篇
预防医学   60篇
药学   46篇
  1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内镜下聚桂醇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7年1月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38例,经内镜下聚桂醇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观察止血效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变化、并发症等。结果38例患者予聚桂醇注射治疗后35例即刻止血,3例患者聚桂醇注射治疗后针孔出血不止,即应用改良的“三明治夹心法”后血止,急诊止血成功率100.0%,早期再出血率10.5%(4/38)。38例患者食管曲张静脉治疗显效率为26.32%(10/38),有效率为39.47%(15/38),总有效率为65.79%(25/38);胃底曲张静脉治疗显效率为31.58%(12/38),有效率为42.11%(16/38),总有效率为73.69%(28/38)。治疗后患者均有胸骨后不适或疼痛感,部分患者出现咽下困难感、发热等,经对症治疗缓解。术后患者均行胸部CT检查未见肺栓塞,也无其他部位栓塞情况。1例肝癌患者在术后15d排胶过程中再发大出血死亡。结论内镜下聚桂醇联合组织胶注射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治疗中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2.
黄志刚 《河北医学》2016,(6):910-913
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考察对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经微创术治疗后再经不同用药方案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150例新发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经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后,NGF干预1组:生理盐水2mL/d,颅内注射;4d后改为NGF(Nerve Growth Factor,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2mL/d,肌肉注射.NGF干预2组:神经生长因子2mL/d,颅内注射;4d后改为神经生长因子2mL/d,肌肉注射.对照观察组:生理盐水2mL/d,颅内注射;4d后改为注射用水2mI/d,肌肉注射.3组疗程均为14d.考察患者经治疗后的GCS评分、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以及预后(致残率、病死率).结果:治疗后14d,3个组GCS评分均较其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3个组间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3个组BI指数均较其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3个组间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3个组NIHSS神经功能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GF干预1组、2组和观察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0%(41/50)、96.0%(48/50)和74.0%(37/50),其中NGF干预2组的总效率更高(P<0.05).治疗后12个月,全部患者中119例(79.33%)致残,其中NGF干预2组的致残率(78.0%)更低(P<0.05);而全部患者中96例(64.0%)患者死亡,3个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能显著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清除术后的GCS评分、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且明显降低致残率,其临床效果或与用药剂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3.
104.
1026名大学生肠道致病菌带菌调查浙江丝绸工学院保健科(杭州)黄志刚浙江医科大学尹秀,陈海祥大学生中肠道致病菌的带菌情况,罕见报道。为积累资料,给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我们对浙江丝绸工学院1995年入学新生在体检时,进行了肛拭或粪便培养,检查肠道带菌...  相似文献   
105.
106.
患者男性,sl岁,日喉癌行左垂直部分喉切除术,放疗后IO个月,呼吸困难两周入院。于门诊诊断喉癌术后气管造口复发,呼吸困难D度。检查一般状态可,呼吸稍促,颈前气管造疾口处红肿,可触及4OX3.OX3.Ocm肿块。纤维喉镜检查:左半喉术后状态,右侧结构正常,声门裂smm,声门下造病口处气管塌陷。喉CT示颈段气管造疾口处可见软组织影。行残喉切除及造疾口复发瘤体切除术。术中见肿瘤已侵犯右颈总动脉鞘约Zcm,将肿瘤锐性分离,部分胸骨切除低位造病。术后颈前皮瓣因放疗供血不良出现感染坏死致颈总动脉暴露。于术后35天出现动脉壁坏死…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上臂外侧皮瓣在口咽癌切除后口咽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2020年5月~202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经治的10例口咽癌患者,6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相关口咽鳞状细胞癌,3例非HPV相关口咽鳞状细胞癌,1例为黏液表皮样癌。原发灶同时累及舌根、扁桃体、咽弓3例,同时累及扁桃体、软腭2例,累及舌根、扁桃体、会厌1例,同时累及扁桃体、舌根、咽弓及会厌舌面1例,同时累及舌根、杓会厌皱襞及会厌1例,同时累及扁桃体、舌根、软腭及后磨牙三角区1例,仅舌根受累1例。患者行经口联合经咽旁间隙入路口咽癌扩大切除术,切除后舌根、声门上、扁桃体等多部位缺损,采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进行修复,分析上臂皮瓣的大小、血管蒂长度及血管直径,评估围手术期并发症,吞咽、呼吸及言语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0例上臂外侧皮瓣均成活,无坏死。皮瓣大小(6×8)cm2~(6×15)cm2,血管蒂长度为6~8 cm,上臂皮瓣动脉的直径为1~2.5 mm,回流优势静脉直径为1.5~3.0 mm。所有患者只吻合1支静脉,8例为面静脉,2例为颈外静脉。术后14~45 d拔除胃管后经口进食。6例行术后放疗,剂量6...  相似文献   
108.
经蝶窦鼻内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术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经蝶窦鼻内镜下切除的可行性及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4月~2000年4月28例患者接受经蝶窦鼻内镜垂体腺瘤切除手术治疗的治疗效果。全麻下选择肿瘤主体侧及蝶窦发育好的一侧鼻腔进路,将中鼻甲后端1/3切除,沿蝶窦开口扩大蝶窦前壁开口,切开蝶窦粘膜,打开并扩大鞍底,切开硬脑膜,用小刮匙或筛窦钳将肿瘤细心切除。结果:28例中26例得到了全部切除,1例巨大垂体瘤大部切除后,放射治疗。另1例部分切除后用溴隐停药物治疗。随访1年~4年,症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经蝶窦鼻内镜垂体腺瘤切除术方法简便、微创、术中视野清晰,是垂体瘤切除的良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9.
声门上型喉癌因其原发灶位置特殊,患者术前常因肿瘤占位及吞咽相关神经肌肉受侵,早期即出现吞咽功能障碍。术后因切除相关咽喉组织导致吞咽功能进一步损害,远期吸入性肺炎、营养低下等吞咽障碍相关并发症屡有发生,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目前国内外针对声门上型喉癌围术期吞咽功能的综合评估与康复尚无统一标准流程。临床医师对此类患者围术期吞咽功能的正确认知、动态评估以及针对性康复指导对患者整体功能保护至关重要。本文针对目前适用于声门上型喉癌患者吞咽功能评估的主、客观方法进行综述,强调围术期综合干预模式的制订对患者吞咽功能的重要价值,为合理选择与应用此模式,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0.
近年炎症性肠病(IBD)分子病理学机制及临床治疗方面有很大进展,IBD可能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肠道粘膜对肠道正常菌群免疫反应失常而引起的慢性炎症,NOD2的发现首次证实了IBD发病的遗传因素.针对免疫反应中各种炎症因子的干预治疗是近年IBD治疗进展最快的领域,抗TNF单克隆抗体(Infliximab)已成功地用于IBD治疗.肠道益生菌和基因治疗值得进一步开拓、深入研究.随着IBD分子发病机制的阐明,将会出现更多IBD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