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5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5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82篇
内科学   8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312篇
预防医学   128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08篇
中国医学   102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老年患者营养状况调查与护理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调查老年患的营养状况,研究如何对老年患进行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指导和干预。方法:采用膳食询问法,记录3d的饮食情况,调查126名老年患的营养状况。结果:热能、动物脂肪、钠摄入量偏高,蛋白质摄入量偏低,钙、铁、维生素B1、B2摄入量明显偏低。结论:膳食要满足老年人营养需求,特别是蛋白质、钙、铁、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应减少动物性食品,增加豆类、乳类、蔬菜、水果等,少吃油腻、过咸、烟熏食物,同时老年人合理膳食需结合健康生活方式才能发挥营养作用,从而达到营养平衡。对老年患膳食营养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生存质量,使患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观察经颅磁刺激联合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后疲劳(PSF)患者疲劳程度及白介素-1β(IL-1β)、IL-9、IL-10、肿瘤坏死因子-α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PSF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运动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经颅磁刺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时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对2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疲劳缓解情况进行评定,同时于上述时间点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IL-1β、IL-9、IL-10、TNF-α及CRP含量,并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疲劳改善程度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IL-1β、IL-9、IL-10、TNF-α及CRP水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及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及疲劳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均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β、IL-9、IL-10、TNF-α及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患者肢体FMA评分与血清中IL-1β、IL-9、IL-10、TNF-α及CRP水平具有负相关性(P<0.05),FSS评分与血清中IL-1β、IL-9、IL-10、TNF-α及CRP水平具有正相关性(P<0.05)。 结论 经颅磁刺激联合运动疗法能明显改善PSF患者运动功能及疲劳程度,其治疗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中IL-1β、IL-9、IL-10、TNF-α及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0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低频脉冲电刺激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定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研究对象为结果:低频脉冲电刺激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定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有助于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医护人员锐器伤的职业危害、处理原则和预防控制策略.方法 锐器伤的紧急处理,应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挤出部分血液,在反复挤压的同时用流水冲洗伤口,再用3%的碘伏消毒浸泡3 min,待干燥后再贴上无菌敷贴;在伤后的6个月内定期进行血清学随访检测;进行伤后预防性治疗.结果 多种疾病经锐器伤传播,对医护人员的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结论 应包括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强制性使用医疗安全器具,执行锐器安全操作规范,实施强制性法律干预以及医疗机构的行政干预.  相似文献   
95.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对幸福生活的不断追求,人们从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这一问题,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和观点.……  相似文献   
96.
宋秋楠  郑玉建  马艳  王坤  王永治 《环境与健康杂志》2019,36(6):491-494,后插1
目的探讨亚慢性饮水砷暴露对大鼠神经发育行为的影响及砷致大鼠脑病理形态的改变。方法初断乳SD大鼠(雌雄各半)4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以亚砷酸钠LD_(50)的1/40、1/20、1/4确定大鼠染毒剂量依次为1、2、10mg/kg,大鼠经自由饮水染砷12周,对照组(0 mg/kg)正常饮水。染砷结束时对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平衡木实验、悬挂实验;以光镜观察小脑神经元、胶质细胞的病理变化;以电镜观察大脑皮质细胞内结构。结果定位航行实验发现,第2天开始,与0 mg/kg组大鼠相比,2、10 mg/kg染砷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延长(P0.05);第3天开始,10 mg/kg染砷组大鼠比1 mg/kg染砷组逃避潜伏期时间增加(P0.05);空间搜索结果显示,与0 mg/kg组大鼠比较,10 mg/kg组大鼠记忆能力下降(P0.05);运动能力测试结果显示,2、10 mg/kg组大鼠平衡能力与前肢悬挂能力均有所下降(P0.05)。光镜下发现染砷大鼠小脑神经元坏死、胶质细胞增生。电镜下发现染砷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内部存在不同程度损伤。结论亚慢性饮水砷暴露损伤大鼠的学习记忆与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新的微创手术方法—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对104例次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的配合和对患者的护理,总结出对于此类手术的各个环节的护理要点。结果 所有手术过程顺利,取石成功率高,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是一项新的、有效的治疗’肾结石的微创手术方法,护理上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8.
目的建立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甲胎蛋白的生物检测限和功能灵敏度。方法参照相关文献,甲胎蛋白空白样品及系列稀释浓度样品在Bayer Centaur240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进行检测,计算其光强度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确定该方法的检测低限、生物检测限和功能灵敏度。结果方法的检测低限为1.00ng/ml,低于厂家声明。生物检测限在2.65~3.53ng/ml之间,功能灵敏度为3.53ng/ml。结论各实验室应自行建立肿瘤标志物的生物检测限和功能灵敏度,才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9.
目的 筛选赪桐乙酸乙酯部位及不同洗脱梯度二氯甲烷-甲醇部位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最强的流份。 方法 使用MTT法确定壮药赪桐乙酸乙酯部位及不同洗脱梯度二氯甲烷-甲醇部位对RAW264.7细胞安全给药浓度范围,通过ELISA法测定赪桐乙酸乙酯部位及不同洗脱梯度二氯甲烷-甲醇部位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分泌NO、TNF-a、IL-12、IL-6、IL-1β含量,筛选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最强的流份。 结果 赪桐乙酸乙酯部位及流份在0.06~2.0 mg/ml浓度范围内,赪桐乙酸乙酯部位及流份对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浓度在0.5 mg/ml以上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在0.5 mg/ml以下对细胞活力具有增强作用。二氯甲烷-甲醇洗脱部位高剂量能抑制炎症因子IL-12、IL-6、TNF-a、IL-1β释放,对NO的分泌没有抑制作用。 结论 赪桐乙酸乙酯部位及不同洗脱梯度的二氯甲烷-甲醇部位抗炎机制是通过抑制NO、TNF-a、IL-12、IL-6、IL-1β炎症因子的分泌,二氯甲烷-甲醇(50:1)洗脱部位和二氯甲烷-甲醇(30:1)洗脱部位的抗炎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00.
移植肾急性排斥血流灌注与生化指标变化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超谐波声学造影(UHCI)和声学密度定量(AD)技术,定量评价异体移植肾急性排斥(AR)反应时皮质血流灌注的价值;并研究各灌注参数与血肌酐(SCr)、24h内生肌酐清除值(CCr)变化的关系。方法建立犬异体移植肾急性排斥模型,分别于术后第1、3、5、7、9、11d(T1、T3、T5、T7、T9、T11)共6个时间点,采用UHCI和AD技术检查移植肾,测定肾皮质造影后峰值密度(PI)、曲线下面积(AUC)、降支减半时间(HT)及平均通过时间(MTT)等有关灌注参数;并同时抽血查SCr、CCr,将化验结果与肾皮质灌注参数作相关性分析。结果移植肾皮质造影后各灌注参数(PI、AUC、HT、MTT)与CCr均于T5时间点发生明显变化,与T1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SCr于T7时间点发生明显变化(P<0.05)。从T1~T11,PI、AUC、HT、MTT与SCr成不同程度的负相关,与CCr成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结论UHCI是评价移植肾AR反应时皮质血流灌注的有效方法,结合AD分析所获得的血流灌注参数可提供有关AR存在及严重性的有价值信息,对肾移植术后AR的诊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