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20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50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51篇
预防医学   13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60篇
  2篇
中国医学   55篇
肿瘤学   5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肝血管瘤围术期的临床效果,以及影响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2月至2021年7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5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围术期的各项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肝部分切除术组(n=17)与血管瘤剥除术组(n=28),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结果45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长(196.4±93.3)min,肝部分切除术中出血量200(100,475)ml,术中输液量(2333.0±847.8)ml;7例患者术中输血,输血量为400(350,775)ml,无术后输血;术后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15例,均为Clavien-DindoⅠ级;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2(2,3)d,术后进食时间为2(2,3)d,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为5.0(4.0,6.3)d,术后住院时间为6(5,8)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巨大血管瘤、血管瘤位置是术中出血量较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合并基础疾病、术中出血量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两组患者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肝血管瘤围术期疗效确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产前常规超声检查在胎儿神经系统畸形筛查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7例经随访及引产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胎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畸形儿中,其中脊柱裂和脊髓脊膜膨出11例,Dandy-Walker畸形3例,脑脊膜膨出3例,脑积水3例,无脑儿1例,全前脑2例,胼胝体发育不全2例,脉络丛囊肿1例,蛛网膜囊肿1例,产前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8.90%,误诊率7.40%,漏诊率7.40%.结论 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诊断准确率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72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30例结直肠腺瘤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VEGF和MMP-2的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组患者术前血清VEGF和MMP-2水平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72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和MMP-2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和MMP-2水平与年龄、性别、组织类型、大体分型、肿瘤部位无关(P>0.05);与Dukes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肿瘤大小有关(P <0.05).术后随访1年时,复发者血清VEGF和MMP-2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者(P<0.05).结论:血清VEGF和MMP-2水平可能在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4.
+GZ暴露对大鼠脑热休克蛋白-70表达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Gz暴露条件下大鼠脑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变化及其在+Gz所致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100只大鼠,随机分为4胡,每组25只,一组作为空白对照,其余三组分别进行+2Gz,+6Gz和10Gz暴露,峰值作用时间3min,加速度增长率1G/s然后,分别于暴露后的6h、1d、2d、4d和6d麻醉大鼠,心脏灌注后迅速取脑组织,用West blot法比较HSP70的变化情况。结果 +Gz暴露后6hHSP70开始升高,1d达到高峰,至6d时基本恢复正常。不同+Gz暴露之间进行比较可以看出,+6GGz组HSP70表达最高,+10Gz最少。结论 +Gz暴露对大鼠脑HSP70表达水平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5.
<正>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一种常见的肠道恶性肿瘤,据统计,每年约有180万例新发病例和90万人死亡[1-2]。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于第二位和第四位,是全世界第三大高发癌症。尽管CRC在早期局部阶段可以治愈,但仍有25%的患者转化为转移性CRC,其5年生存率仅约为14%[3]。虽然医学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不断改进,但是CRC的预后仍然不理想。因此,  相似文献   
106.
目的:通过测试颈椎标本在静止中立位及模拟头部重量后的髓核内压力,从而探讨颈椎髓核内压力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生物力学材料实验机及微型压力传感器测试新鲜人体颈椎标本在静止中立位及加载100N压力时的髓核内压力。结果:静止中立位及加载100N压力时,C3~4和C4~5节段髓核内压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5~6和C6~7节段髓核内压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5~6,C6~7高于C3~4,C4~5髓核内压力(P0.05);加载100N后所有节段髓核内压力均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常人体下颈段髓核内压力高于上颈段髓核内压力,并且随外在负荷的增加而压力增加。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对2019年江苏省尘肺病进行主动监测, 了解粉尘接触工人的职业健康现状, 及时发现职业健康损害及职业病危害因素, 为今后尘肺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1至12月, 在江苏省范围内选取粉尘危害企业相对集中的县(市、区)作为监测点开展尘肺病主动监测, 对255家企业接尘劳动者(3 540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内容包括胸片、肺功能等检查。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运用χ2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工龄等组间率的差异水平。结果 255家用人单位的企业规模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为小型企业(186家, 72.94%), 企业经济类型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为私有经济(225家, 88.24%), 企业行业分类中机械制造行业所占比例最高(44家, 17.25%)。3 540名接尘劳动者中检出疑似职业病6人(0.17%), 职业禁忌证50人(1.41%), 其他疾病或异常1 469人(41.50%)。3 540名接尘劳动者中胸片检查结果异常399人(11.27%), 肺功能指标异常848人(23.95%)。男性胸片异常检出率(12.25%, 359/2 931)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高分辨磁共振颈动脉斑块分析对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围术期的评估价值。方法 将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0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进行高分辨颈动脉磁共振成像检查。对高分辨颈动脉磁共振成像检查、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情况进行分析,将高分辨颈动脉磁共振成像检查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所有患者经术前高分辨颈动脉磁共振成像并MRI-PlaqueViewTM software (2.1.2)软件图像处理检查显示,稳定性斑块10例,不稳定性斑块30例,其中不稳定斑块中纤维膜破裂中合并溃疡16例、斑块内出血合并血栓14例;经病理学检查结果得出,斑块Ⅰ型0例,Ⅱ型0例,Ⅲ型0例,Ⅳ型5例,Ⅴ型12例,Ⅵ型13例,Ⅶ型7例,Ⅷ型3例。对检查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进行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所有纳入的患者均手术成功,且斑块被完整切除,术后未发现患者出现脑梗死、脑出血等,以病理检查结果对斑块稳定性进行判定,得出高分辨颈动脉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灵敏度为93.33%(28/30),特异度为80.00%(8/10),准确度为90...  相似文献   
109.
目的:通过测试不同牵引力量对颈椎标本髓核内压力的影响,探讨牵引对颈椎影响的机制。方法:利用生物力学材料实验机使用150N、200N、300N3种牵引力对6例新鲜人体颈椎标本进行力学加载,同时利用微型压力传感器测试加载过程中各节段髓核内压力的变化。结果:模拟头部重量及加载牵引力后均出现C5,6,C6,7髓核内压力高于C3,4,C4,5髓核内压力(P0.05),加载牵引力后所有标本髓核内压力均出现降低(P0.05)。结论:牵引通过增大颈椎椎间隙,降低外力对椎间盘髓核内的压力;同时在进行旋转手法时应配合适当的牵引力以增加旋转手法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第四脑室肿瘤行显微外科治疗的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5年11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7例第四脑室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7例患者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3~72(29.64±5.27)岁。肿瘤位于第四脑室外侧区8例,位于第四脑室底近中线下半部分24例,第四脑室顶部和侧壁5例。患者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术后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6个月采用卡氏功能状态标准(KPS)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3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肿瘤全切除34例(91.89%),次全切除3例(8.11%)。术后患者头晕、呕吐等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并发颅内感染4例,呛咳1例,颅内积气1例,皮下积液1例,均经相应处理后治愈。37例患者均获随访6~20个月。随访期间,31例生活正常,6例原位复发,后者中2例死亡。术后3、6个月KPS评分60、70、80、90、100分的患者分别有4、17、11、5、0例和1、7、20、7、2例,3、6个月功能状态正常率分别为43.24%(16/37)和78.38(29/37)。结论 选择适宜的手术入路、运用良好的手术技巧、正确处理并发症,可增强第四脑室肿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