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试颈椎标本在静止中立位及模拟头部重量后的髓核内压力,从而探讨颈椎髓核内压力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生物力学材料实验机及微型压力传感器测试新鲜人体颈椎标本在静止中立位及加载100N压力时的髓核内压力。结果:静止中立位及加载100N压力时,C3~4和C4~5节段髓核内压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5~6和C6~7节段髓核内压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5~6,C6~7高于C3~4,C4~5髓核内压力(P0.05);加载100N后所有节段髓核内压力均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常人体下颈段髓核内压力高于上颈段髓核内压力,并且随外在负荷的增加而压力增加。  相似文献   

2.
牵扳手法对腰椎髓核内压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腰椎牵扳手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学依据。方法:应用生物材料实验机和压力传感器对新鲜尸体腰椎的髓核内压力进行定量化的测量。结果:单纯地旋转腰椎,L4-5髓核内压力可明显地升高,而L5-S1无明显改变;当以牵引力向上拔伸腰椎时,所测节段的髓核内压力均明显地降低(P<0.05)。旋转时,髓核内压力又明显地升高(P<0.05)。但仍明显地低于正常状态下的髓核内压力(P<0.05)。结论:腰椎牵扳手法对髓核内压力有明显地影响,在牵扳过程中髓核内压力始终保持较低压力,因而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3.
颈椎牵引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颈椎牵引作为一种颈椎疾患主要的非手术治疗手段之一[1]有着悠久的历史,自1929年Taylor率先应用控制性颈椎牵引装置对损伤颈椎进行制动以减轻病情的加重[2]以来,这种控制性轴向牵引的方法成为了现代脊柱牵引技术的基石.近年来为了阐明其治疗作用机理,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国内外不少学者根据生物力学的观点,结合有关力学实验,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就颈椎牵引技术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文献复习,以期能为临床提供更好的应用此项技术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4.
颈椎牵引的一般性原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给颈椎病的牵引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从生物力学观点出发,通过应力对颈椎病致病机理的研究,探讨了颈椎压力的产生及其,对颈椎牵引的作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认为颈椎牵引的作有生是克服头部重力;二是减轻或消除颈部肌群对椎体的残余压力;三是牵引塑型。  相似文献   

5.
颈椎病是常见的慢性多发病,严重的影响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颈椎牵引是常用的有效的方法,但牵引在临床中的具体操作,缺少统一的标准。本文对颈椎牵引三要素近年来研究进展总结如下,以便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颈椎关节突关节压力变化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颈椎关节突关节三维运动过程中的压力变化规律,探讨颈椎病的生物力学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微压强传感器,测量4具新鲜成人尸体颈椎标本(C1~T2)关节突关节,在零载荷和3kg载荷下,三维运动过程的压力变化规律。结果:颈椎关节突关节在三维运动状态中,零载荷和3kg载荷下的压力变化规律相似;C4~C5、C5~C6两节段始终处于最大压力值状态。另外,由中立位至后伸、左侧屈、左旋时(传感器置于左侧),  相似文献   

7.
颈椎前路髓核摘除自体植骨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椎病系骨科常见病,严重时可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近年来,随着脊椎外科的发展与各种先进手术器械的出现,颈椎病实施手术治疗率越来越高。我科对颈椎间盘突出施行颈椎前路髓核摘除自体植骨钛合金钢板内固定术,通过术后精心治疗和护理,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卧位颈椎牵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供血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卧位颈椎牵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供血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卧位颈椎牵引,对照组采用传统坐位颈椎牵引,持续牵引20 min,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以经颅多普勒(TCD)所检测的数据为指标,观察卧位颈椎牵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动脉系统供血的影响。结果:卧位颈椎牵引治疗后异常血管数量明显减少,与坐位颈椎牵引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卧位颈椎牵引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椎—基动脉系统供血情况,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颈痛宁对实验性颈椎病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28只6月龄新西兰兔随机分成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其中模型组20只,正常对照组8只.模型组用彭氏和余氏两种方法相结合建立模型.术后8周将模型组分为颈痛宁组、颈复康组、生理盐水组.分别喂服颈痛宁、颈复康、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喂服生理盐水.喂药4周后处死取材,取颈5~6、颈6-7髓核,匀浆后取上清液,行放射免疫法测PGE2和6-K-PGF1α,用酶联免疫法测HE含量.结果:颈痛宁组、颈复康组、生理盐水组髓核组织中PGE2、6-K-PGF1α及HE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颈痛宁组和颈复康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生理盐水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颈痛宁组与颈复康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颈痛宁组和颈复康组PGE2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6-K-PGF1α及HE相比,P<0.05,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退变颈椎间盘髓核中PGE2、6-K-PGF1α及HE水平明显升高,表明髓核炎症反应与颈椎病发病有关,颈痛宁能有效抑制髓核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其治疗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1.
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牵引治疗 CSA的作用机理 ,并提出牵引的合理角度 ,为临床防治 CSA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建立完整的颈段脊柱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 ,对前屈、后伸 0°~ 30°共 1 1种不同牵引体位下的钩椎关节应力分布及横突位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钩椎关节所受应力主要为纵轴上的压应力 ,力值以 C5~ 6、C6~ 7为较大 ,横突间距离稍有减少 ,在牵引作用下 ,钩椎压应力可转变为拉应力 ,横突间距可拉大 ,且随角度的加大而逐渐加大。结论 :颈椎牵引早期应在 0°~ 1 0°下 ,后期应结合临床、影像学诊断选择合适的角度。  相似文献   

12.
邓静  王建华  罗新根  赵树进 《中药材》2004,27(11):829-831
目的:建立简单有效的木瓜凝乳蛋白酶分离纯化方法,并研究其体外溶核作用.方法:采用离子交换层析直接将木瓜凝乳蛋白酶分离纯化,体外试管法测定该酶的溶核作用.结果:建立了简单有效的木瓜凝乳蛋白酶分离纯化方法,其纯化产品能溶解人体椎间盘的髓核.结论:直接用离子交换层析柱来分离纯化木瓜凝乳蛋白酶是可行的,其体内溶核作用尚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痛颗粒剂对自体髓核移植致腰神经根性疼痛模型大鼠痛阈及PGE2、6-Keto-PGF1a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腰痛颗粒剂组、腰痛宁组、假手术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8只。建立大鼠自体髓核移植致腰神经根性疼痛模型,腰痛颗粒剂组、腰痛宁组分别给予腰痛宁灌胃;假手术组给予凉开水灌胃;空白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7 d、造模后21 d观察大鼠行为学及痛阈的变化,造模后21 d后处死大鼠心脏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血清中PGE2、6-Keto-PGF1a含量。结果:给药后腰痛颗粒剂组、腰痛宁组大鼠PWT、PWL均较给药前明显降低,且腰痛颗粒剂组优于腰痛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腰痛颗粒剂组PGE2、6-Keto-PGF1a含量明显低于腰痛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痛颗粒剂可提高自体髓核移植大鼠的痛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其治愈率和有效率。结果和结论电针牵引治疗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43.75%和95.73%。西药对照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29.17%和80.21%。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电针配合牵引治疗颈性眩晕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臭氧髓核消融联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臭氧髓核消融联合小针刀治疗,从后侧方穿刺至病变椎间盘中央,椎间盘外注入臭氧,椎间隙及患椎棘突旁进行针刀松解,观察效果。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总有效率92%。结论:臭氧髓核消融联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症出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腰腿理痛散对自体髓核移植硬膜外大鼠神经相关行为的影响。方法取健康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对照组(C组、腰痛宁组)、腰腿理痛散高剂量组(D组)、腰腿理痛散低剂量组(E组),每组10只。将大鼠自身的尾椎髓核取出移植于左侧硬膜外腔L5、L5神经根背侧,造成非压迫性大鼠自体髓核移植硬膜外模型,对其机械刺激缩爪阈值及热刺激回缩潜伏期阈值进行测定。结果术后B、C、D、E组均产生机械痛觉过敏,但C、D、E组痛觉过敏程度与B组比较明显减轻(P〈0.05),D、E组痛觉过敏程度与C组比较明显减轻(P〈0.05);各组均未出现热痛觉过敏。结论腰腿理痛散有减轻非压迫性髓核对神经根损伤后所导致的机械痛觉过敏、提高痛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42例,进行穴位注射配合牵引治疗;穴位注射组40例,进行穴位注射治疗;牵引组40例进行牵引治疗。治疗结束比较3组间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为72.5%,牵引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总有效率与穴位注射组、牵引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注射组与牵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总有效率优于单纯穴位注射及单纯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18.
芪麝颈康丸对颈椎间盘髓核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芪麝颈康丸抑制颈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机理 ,将 48只 1 4月龄 SD大鼠分成四组 ,切除其中3 6只 ( A、B、C三组 )颈后部浅、中层肌 ,造成颈椎间盘退变模型 ,D组为正常假手术组。分别给予芪麝颈康丸( A)、颈复康 ( B)等药物治疗 ,C、D组不给药。四月后将动物处死 ,透射电镜下检查椎间盘髓核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并与正常假手术组 ( D组 )进行对比。结果显示 ,模型空白组 ( C)椎间盘退变明显 ,与 A、D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 P<0 .0 5 ,P<0 .0 1 )。各组髓核中细胞量少 ,细胞密度低 ,模型空白组 ( C) ,正常细胞少 ,退变细胞较多 ,A、B组退变细胞较少 ,与正常组较接近。凋亡细胞数 A、B、C三组较接近 ,D组较少 ,结果表明 ,芪麝颈康丸的疗效机理主要在于抑制椎间盘细胞的退变 ,改善髓核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牵引状态下配合同步针刺治疗,进行治疗前后康复评定;并与传统针刺方法治疗进行对照,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予以牵引状态下配合同步针刺,对照组予以非同步牵引配合针刺。治疗前后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和目测类比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试验组完成病例观察29例,对照组完成病例观察35例。经统计分析,两组方案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评分变化上治疗前后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试验组在McGill疼痛问卷评分和起效时间上优于对照组。结论两种牵引配合针刺方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都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在对颈肩臂疼痛症状改善方面牵引状态下针刺稍优于传统针刺,起效时间较传统针刺短;牵引状态下配合同步针刺节约单次治疗时间,使治疗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