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五味子乙素对大鼠胶质瘤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Wistar大鼠胶质瘤模型,用200 mg/kg五味子乙素灌胃处理7d,实验结束后取出肿瘤,测定肿瘤的重量和体积,检测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和谷胱甘肽的含量.结果 五味子乙素可明显抑制胶质瘤的生长,用药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P<0.05);用药组肿瘤重量较对照组亦明显减少(P<0.05),药物组大鼠白清谷胱甘肽(GSH),SOD、CAT有所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五味子乙素通过影响胶质瘤大鼠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可以显著地发挥抑制胶质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五味子乙素抑制肿瘤内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新生血管的形成是肿瘤生长的必要条件.肿瘤内血管的生成主要是促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之间作用失衡的结果.近年来,对五味子乙素抗肿瘤活性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其可能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内血管的生成,进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本文就五味子乙素抑制肿瘤内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初步研究五味子乙素对脑胶质瘤的体内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Wistar大鼠脑胶质瘤模型,对大鼠进行五味子乙素处理,观察动物状态变化,体重变化,肿瘤体积、重量变化.结果 五味子乙素给药组大鼠肿瘤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并且体重减轻程度也降低;同时,五味子乙素可明显抑制脑胶质瘤的生长.结论五味子乙素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且可明显改善肿瘤发生后所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预防性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对胰腺癌(PC)术后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6月至2015年5月间在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切除的87例PC患者资料.根据术后辅助化疗模式,将患者分为HAIC组(n=43)和对照组(n=44).HAIC组术后接受2个周期HAIC和4个周期静脉化疗,对照组接受...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糖皮质激素受体(GR)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变化及其影响.方法:采用逆行肝胰管注射牛磺胆酸钠造成SAP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肠外营养(PN)组,(n=25)、EN组(n=25)和对照组(n=10).PN和EN分别采用经右颈外静脉置管输液和经胃造口空肠上段给营养液的方法.各组建模成功后,均应用奥曲肽皮下注射作基础治疗.于第5天各组分别处死5只大鼠、第10天分别处死全部存活大鼠,观察胰腺、肝、肾、肺和小肠的病理改变,并采用蛋白印迹法测定各组织的GR和Hsp70含量,观察每组第5天和10天的累积病死率.结果:①PN组和EN组大鼠各时段各组织的G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Hsp7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5);②除肾外,EN组大鼠各时段各组织的GR和Hsp70含量明显高于PN组(P<0.01~0.05);③对照组大鼠各时段胰腺、肝、肾、肺和小肠的病理检查基本正常,PN组和EN 组各时段上述组织存在明显的病理改变,EN组的病理改变较PN组明显减轻;④EN组大鼠第10天的生存率略高于PN组.结论: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中,可见GR水平降低和Hsp70水平升高,EN能改善SAP大鼠的组织损害,提高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   
26.
在创伤、失血、感染等应激情况下,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分泌增多是应激的一个重要的反应,对机体抵抗有害刺激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小剂量顺铂治疗8例晚期胆胰癌,结果近期有效率37.5%;临床受益反应有效者6例,无效2例;毒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δ阿片受体激动剂对脓毒症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50只,体重154~198g,随机分为3组(n=50):假手术组(S组)仅穿线,不进行盲肠结扎穿孔;脓毒症组(SEP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的方法制备脓毒症模型;δ阿片受体激动剂组(DADLE组)于盲肠结扎穿孔后立即腹腔注射δ阿片受体激动剂DALDE 10 ml/kg,浓度为0.5 mg/ml.于盲肠结扎穿孔后4、8、12 h(T1~3)时各组随机取10只大鼠,抽取下腔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10的浓度,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记录盲肠结扎穿孔后7 d内大鼠的生存情况.结果 与S组比较,SEP组和DADLE组各时点血清TNF-α和IL-10的浓度、TNF-α/lL-10比值升高,T3时CD4+T细胞水平和CD4+/CD8+降低,CD8+T细胞水平升高(P<0.05或0.01);与SEP组比较,DADLE组T2.3时血清TNF-α和IL-10的浓度、TNF-α/IL-10比值降低,T3时CD4+T细胞水平和CD4+/CD8+升高,CD8+T细胞水平降低,盲肠结扎穿孔后7 d内大鼠生存率升高(P<0.05).结论 δ阿片受体激动剂可改善细胞免疫功能,从而减轻炎性反应,有利于脓毒症大鼠的预后.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研究δ阿片受体激动剂DADLE(D—Ala^2-D-Leu^5-enkephalin)对脓毒症大鼠肝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l)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6只Sprague-Dawley(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O)、脓毒症组(SEP)、DADLE组[制模后立即给药DADLE(5mg/kg,腹腔内注)],每组32只。采用改良盲肠结扎穿孔方法(CLP)建立大鼠脓毒症模型,于制模后6h,12h,18h,24h每组各取8只处死取材,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HMGBl水平。结果 12h时SEP组和DADLE组HMGBl水平与SO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且DADLE组明显低于SEP组(P〈0.05); 18h时SEP组和DADLE组HMGB1水平达到最高。同样DADLE组明显低于SEP组(P〈0.05);24h时SEP组和DADLE组HMGBl水平较18h有所降低,但DADLE组仍明显低于SEP组(P〈0.05)。结论 DADLE能明显降低脓毒症大鼠肝组织HMGB1水平。  相似文献   
30.
随着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目前的治疗手段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近年来对五味子乙素的研究发现,其可以通过影响半胱氨酸蛋白酶、蛋白激酶C、p53基因、细胞周期蛋白、DNA多聚酶的附属蛋白和P糖蛋白等来诱导细胞发生凋亡,进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