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4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07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3篇
肿瘤学   1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62.
虽然18世纪晚期就已明确了脑膜炎的原因,但直到抗生素应用后本病的预后才显著改观。目前本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然很高,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和嗜血流感杆菌脑膜炎的病死率为5~10%,肺炎球菌脑膜炎的病死率达28%。此外脑膜炎还导致相当比例的病人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患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存活的婴幼儿和新生儿有50%以上遗留脑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3.
应用RT-PCR方法检测了30例胃腺癌的mdr-1基因的表达,结果发现:术前化疗的胃腺癌mdr-1表达阳性率为91%,明显高于术前非化疗组的阳性率(47%)(P<0.01)。在术前非化疗组中,中分化胃癌的阳性率高于低分化胃癌的阳性率(P<0.05),mdr-1基因的表达与胃癌转移的发生率没有明显的关系。临床上检测胃癌的mdr-1基因的表达,可以帮助选择术后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64.
非小细胞肺癌肿瘤血管生成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血管生成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95例NSCLC肿瘤内微血管密度(IMVD)及其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同时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CD44变异体6(CD44v6)、一氧化氮合酶2(诱生型,NOS2)、一氧化氮合酶3(内皮型,NOS3)以及上皮型钙粘素(E—cad)表达状况对:IMVD的影响。结果:NSCLC存在着活跃的新血管生成,IMVD与NSCLC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在VEGF、b—FGF、CD44v6、MMP-2、NOS2及NOS3阳性表达的癌组织中I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的癌组织,而TIMP-2、E-cad阳性表达的癌组织中IMVD值显著低于阴性表达的癌组织。结论:IMVD的检测对于判断NSCLC的预后和淋巴结转移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多种因素参与了NSCLC肿瘤血管生成的调节,其中VEGF、b—FGF、CD44v6、MMP-2、NOS2及NOS3对血管生成起促进作用,而TIMP-2和E—cad则可能起阻抑作用。  相似文献   
65.
患者女,27岁。因间断性咳嗽咳痰八个月,近一月来咳喘加重,伴恶寒发热盗汗,于1083年4月20日入院。胸片左肺上中野见斑片状阴影,边缘模糊,左上肺第一前肋间见一约1×1.5cm大小的环状透亮影。痰涂片未找到抗酸杆菌。既往无结核病史。入院后每天给予异烟肼0.3g、利福平0.45g顿服,硫酸链霉素1g肌注,体温渐趋正常。5月13日患者感左胸隐  相似文献   
66.
67.
陈龙邦  阎荣 《临床荟萃》1991,6(3):106-107
随着对流行性出血热(EHF)发病机理研究的深入,本病的治疗研究近几年来亦有了较大的进展.国内不少单位在综合液体疗法的基础上,开展了对特异性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等的研究.本文仅就1990年10月四安的第二次全国EHF学术会议有关治疗部分论文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一、特异性抗病毒治疗(一)病毒唑 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国内一些单位继续进行了病毒唑治疗EHF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杭州市第六医院陆群英等观察了病毒唑在体外对EHF病毒的抑制作用,发现本药在体外对静  相似文献   
68.
作者测定20例恶性肿瘤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中SIL-2R水平,并对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不加激活剂培养,加PHA培养及加rIL-2培养后3种情况上清中SIL-2R水平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SIL-2R水平比正常人显著升高(P<0.01);恶性肿瘤患者和正常人的PBMC不加激活剂培养的上清中SIL-2R水平均略有增加,且正常人高于恶性肿瘤患者.加PHA或者加rIL-2激活培养的上清中SIL-2R水平上升很高,PHA激活培养的PBMC上清中SIL-2R水平要比rIL-2激活的PBMC培养上清中SIL-2R水平上升的快.但恶性肿瘤患者与正常人PBMC在各种条件激活培养的上清中SIL-2R水平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9.
β-榄香烯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的分化诱导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β-榄香烯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分化诱导作用。方法 以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株为模型,研究β-榄香烯对B16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和对B16细胞株为模型,研究β-榄香烯对B16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和对B16细胞黑色素生成能力、酪氨酸酶活力的影响,观察B16细胞的形态改变。结果(1)β-榄香稀显著抑制B16细胞的生长,且呈浓度依赖性;(2)使B16细胞体积增大,变长,多数细胞具有树突样结构;(3)β-榄香烯(10μg/ml,20μg/ml和40μg/ml)组黑色素的生成能力分别为(0.20±0.03),(0.22±0.01)和(0.59±0.09),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0.08±0.01),而维甲酸(10~(-6)mol/ml)组的黑色素的生成能力(0.46±0.08),与β-榄香烯40μg/ml组的生成能力相当;(4)β-榄香烯(20μg/ml、40μg/ml)组的酪氨酶活力分别为(20493±1949)和(21154±568),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11432±3026),与维甲酸(10~(-6)mol/ml)组的酪氨酶活力(23512±2687)相近。结论 β-榄香烯显著抑制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的生长,并从形态上和功能上诱导B16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建立检测甲肝患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甲肝病毒抗原(HAV-AG)的APAAP方法,并对52例甲肝患PBMC中HAV-Ag进行动态。方法 应用抗HAV-McAb,着抗鼠IgG及APAAP建立了三层重叠的APAAP法,对52例甲肝患急性期及恢复期PBMC进行动态检测,对HAV-Ag阳性率及平均阳性细胞百分率及其与甲肝病程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替代试验及阴断试验证明本方法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