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62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5 毫秒
61.
梅毒患者如同时兼有 HIV 感染,其病情变化可较急剧。HIV 和梅毒旋螺体之间的交互致病作用使机体对这两种病原体均处于免疫缺陷状态,可减弱患者对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从而导致发生恶性梅毒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62.
目的检测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商品名美能)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前后患者外周血CD3 T细胞细胞因子水平,探讨美能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可能免疫学机制。方法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刺激物刺激细胞,增加细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然后应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测定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观察美能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前后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并作疗效评估,进一步作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和疗效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h1细胞因子明显低于正常人,而Th2细胞因子水平升高,美能治疗后,患者Th1细胞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升高,Th2细胞因子水平下降。Th1细胞因子水平和疗效水平呈正相关,Th2细胞因子水平和疗效水平呈负相关。结论美能通过逆转慢性荨麻疹患者失衡的Th1/Th2免疫反应是其达到临床疗效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3.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o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亦称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或金葡菌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STEN),是泛发全身的一种严重皮肤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本病如不及时诊治,会带来严重后果,现将我科收治的40例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枸橼酸局部抗凝在尿毒症儿童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自身交叉对照试验。将11例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长期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枸橼酸局部抗凝,B组采用普通肝素抗凝,治疗2周后交叉,再治疗2周,洗脱期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时间2周。记录患儿透析前后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及肌酐(creatinin,Cr)水平、分别计算枸橼酸抗凝组及肝素抗凝组尿素清除指数,观察透析器及静脉壶凝血情况,监测枸橼酸抗凝组透析前后体内及滤器后血清游离钙水平(iCa2+)、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ed coagulation time,ACT)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透析前后体内血清电解质Na+、总Ca2+、血气分析pH值及HCO3-水平,观察枸橼酸抗凝过程中患儿是否出现口唇、四肢麻木。结果:11例患儿共行枸橼酸局部抗凝66例次、普通肝素抗凝66例次,枸橼酸抗凝组透析器凝血程度0~1级者明显高于肝素抗凝组,而2~3级者明显低于肝素抗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透析前后尿素清除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枸橼酸抗凝组透析前后体内A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透析后滤器后ACT较基础值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枸橼酸抗凝组透析前后体内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透析后滤器后APTT与基础值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枸橼酸抗凝组患儿未出现明显钙代谢紊乱、代谢性酸碱失衡及高钠血症。结论:枸橼酸局部抗凝在尿毒症儿童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 (serum cystatin C,CysC)在诊断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急性肾损伤(acute renal injury,AKI)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217例高胆红素血症的足月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AKI分为非AKI病例组171例和AKI病例组46例,同期住院的健康足月儿52例为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非AKI病例组和AKI病例组的尿素氮、总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非AKI病例组和AKI病例组的总胆红素、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和胆固醇有差异(P<0.05).与非AKI病例组比,AKI病例组的Cys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C预测AKI的ROC曲线最佳临界值为2.17 mg/L,AUC为0.845,95%置信区间下限0.733,上限0.956,P=0.000,敏感度82.6% (38/46),特异度70.9%(158/223).结论 通过血清CysC的检测可以早期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AKI.  相似文献   
66.
[目的]通过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基于临床文献数据挖掘、分析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穴位配伍规律,总结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核心处方。[方法]检索1991~2017年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收录的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统计所有穴位中最常见穴位和穴位组合的频次以及核心穴位组合特点。[结果]共纳入204篇文献、287首穴位处方,得出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多采用三阴交、关元、次髎、气海、地机、中极、足三里、肾俞、太冲、子宫等穴位及"中极、三阴交""气海、关元""气海、三阴交""关元、三阴交""关元,足三里"等常用穴位组合14个,并可得出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补益肝脾肾及冲任为主,兼以活血祛瘀行气祛湿"的用穴特点。[结论]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研究数据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所得到的穴位配伍规律和核心处方可为临床治疗原发性痛经提供统计学依据及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分析广东省2003-2004年SARS病例特征、流行因素及控制措施,进一步完善该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3-2004年广东省新发SARS病例流行病学及相关因素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2003年8月-2004年6月,广东省共发生4例社区获得性实验室诊断的SARS病例,均未发现有同类病人接触史,也未出现续发病人,其中1例可能因接触果子狸感染,另两例发病前存在接触果子狸的可能,1例感染来源不详。与3例SARS病例相关的两处餐厅从业人员SARSCoV-IgG抗体阳性率6.3%(8/128),从经营果子狸的TDL酒店果子狸笼、厨房RT-PCR检测到SARS基因。野生动物从业人员SARSCoV-IgG抗体阳性率3.3%(46/1390),高于非野生动物从业人员(0/452)。发病后平均3d就诊,平均在发病后5.8d(4~7d)就被隔离,有3例是在发病后5~6d,有1例是在其发病后12d便对其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等现场控制。采取在广东省范围内禁食、杀灭果子狸等野生动物措施后,没有再出现SARS病例。结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做好SARS早期预警监测工作是预防控制SARS疫情蔓延的关键,管理可疑的染疫动物是预防再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8.
广东地区人禽流感H5N1毒株的核蛋白基因变异和进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对人禽流感H5N1毒株核蛋白(NP)基因序列的变异分析,揭示毒株NP基因变异与进化。方法检测广东地区人禽流感H5N1毒株NP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时检索全球人禽流感H5N1毒株NP基因序列,采用DNAStar5.0软件对检索的人禽流感H5N1毒株NP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对变异毒株进行进化速度分析。结果1997--2006年45株毒株胛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成3类,1997--1998年毒株为第1类,2004--2005年毒株为第2类,2003年毒株和2006年毒株为第3类;NP基因35个氨基酸位点全部置换,占7.03%(35/498);2003—2006年H5N1毒株通过氨基酸第430位(1〈430T)位点的置换,增加一个糖基化位点(NGT430-432;GD—01—06毒株第370位发生N3加S变异;增加一个糖基化位点(NES368.370)。同义变异中,NP基因Ks(同义变异速度)值为2.03×10^-5~2.55×10^-5核苷酸/d,Ka(错义变异速度)值为1.58×10^-6~3.10×10^-6核苷酸/d,检验发现进化无明显选择性压力存在。结论1997--1998年毒株、2004--2005年毒株、2003年毒株和2006年毒株NP基因核苷酸有差异;2003--2006年人禽流感H5N1毒株NP基因增加一个糖蛋白位点、GD-01—06毒株再增加一个糖蛋白位点可能改变毒株抗原性。人禽流感H5N1毒株在自然界变异频繁,随着其自然进化,H5N1毒株具有人.人传播能力的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69.
70.
病例:男,17岁。1985年5月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红斑、丘疹、小水疱,继而扩展到全身,并出现脱屑,自觉骚痒。曾用“强的松、红霉素”治疗,效果欠佳。1987年6月脱屑加重、出现糜烂结痂。1987年8月拟诊“剥脱性皮炎”入院。曾于1985年2月患鼻咽癌,经放射治疗痊愈。查体:T37.6℃,消瘦,神疲。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内科检查无异常。头发稀疏,枯黄无光泽。头皮大片污黄色厚痂。躯干四肢皮肤弥漫性潮红及大量污灰色鳞屑、污黄色厚痂,有腥臭味。指、趾甲增厚呈污黄色。Hb60g/L,WB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