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应用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14例,近期疗效满意。本法不用外固定,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快,关节功能恢复早.本文对几种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作了评价,讨论了实施内固定术的指征.  相似文献   
72.
73.
目的:比较乙肝病毒感染的正常携带者、肝硬化及肝癌患者红细胞CD58分子水平是否存在差异,以探讨CD58可否作为判断病情的一个标志。方法:分别抽取乙肝携带者、肝硬化及肝癌的全血,测定红细胞CD58分子的表达情况,以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三组患者红细胞CD58分子数量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癌组与其他两组相比较,红细胞CD58分子数量亦显著降低(P〈0.05)。但乙肝携带者组与肝硬化组的红细胞CD58分子数量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58是判断乙肝病毒感染发展的一个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74.
目的评估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强的松(R-CHOP)治疗年轻患者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预后。方法选择2000年2月~2006年9月在该中心接受治疗的96例年轻的初治DLBCL患者接受6个疗程的R-CHOP治疗。结果96例患者中66例(68.8%)获得完全反应(CR),12例(12.5%)获得部分反应(PR),总反应率为81.3%;疾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各9例(9.4%)。在多因素分析中,临床分期和大包块病变在获得CR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患者24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OS率分别为(59.9±5.8)%和(67.4±6.1)%。在多因素分析中,有无大包块和是否获得CR是影响PFS的两个预后因素(均P<0.05),而唯一影响OS的指标则为是否获得CR(P<0.05)。结论6个疗程治疗后获得CR和大包块病变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独立于国际预后指数的因素。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预激序贯双诱导治疗原发性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标准诱导化疗方案进行比较。方法将接受标准诱导化疗1个疗程的AML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G-CSF预激序贯双诱导治疗,对照组再接受第2个疗程标准诱导化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各18例,年龄分别为(38.3±13.8)和(40.7±13.1)岁。治疗组的完全缓解(CR)率和总反应(CR 部分缓解)率分别为72%和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和50%(P=0.019和0.034)。治疗组达到CR的时间为(17.3±4.7)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0.9±3.7)d(P=0.04)。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感染,治疗组的肺部感染率为3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2%(P=0.044)。对照组发生严重感染和出血并发症各1例。结论标准诱导化疗与G-CSF预激序贯双诱导治疗原发性初治AML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76.
将损伤致远侧失神经支配的肌组织切除,切取骼胫束条桥接远端肌腱和近端肌组织,术后即刻行手指、腕关节被动伸屈功能锻炼,在被动屈指屈腕同时做主动屈腕屈指肌的收缩锻炼。应用该方法对!例前臂屈肌群远侧肌腹损伤患者进行修复与重建,随访"例,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7.
目的:应用旋髂深血管蒂骼骨瓣及加压空心钉治疗青壮年头下型股骨折.方法: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位联合加压空心钉治疗青壮年头下型股骨颈骨折.结果:自20001年采用本术式治疗9例病人,随访2~3年,股骨颈骨折愈合良好,股骨头无1例缺血性坏死.髋关节功能良好,疗效满意.结论:应用旋髂深血管蒂骼瓣及加压空心钉治疗青壮年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方法简单、实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米托蒽醌联合阿糖胞苷或替尼泊苷(VM26)等其他药物治疗复发和难治性血液恶性肿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急性髓性白血病和慢粒急变采用MA方案,急淋采用VMCP方案,非霍奇金淋巴瘤采用CMOP VM26方案。定期观察骨髓及血象,并作跟踪随访。结果:18例患者中,一个疗程完全缓解10例(55.6%),部分缓解3例(16.7%),未缓解和死亡4例(22.2%),慢粒急变转入稳定期1例。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长时间的骨髓抑制,而其他不良反应均较少。结论:米托蒽醌联合阿糖胞苷等药物化疗,在治疗复发、难治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具有良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缓解时间长。  相似文献   
79.
脊髓灰质炎后遗马蹄、内(外)翻足,12岁以后的足部骨性结构畸形已定大局,靠软组织松解和肌键转移已无济于事,只能进行骨性手术,加肌力均衡术,目前国内外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足跗二关节,三关节截骨,石膏外固定促进骨性融合。但是足部畸形残留或复发;皮肤、足趾坏死等并发症时有发生。根据改良Charnley关节夹进行改制成可多平面活动的外固定架,固定足附二关节,三关节楔形截骨融合术,克服了上述弊端,治疗了29例,31足,获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1资料与方法1.1资料 29例,31足,2例双足。男16足,女15足。…  相似文献   
80.
目的小腿中段断肢再植后期足背伸、跖屈功能重建及肌力加强的研究。方法首先应用改良的Charnley关节夹矫正马蹄内翻足,并使足能够被动背伸、跖屈活动。再手术将远端失神经支配的变性、粘连组织切除,保留肌腱,切取髂肌束条桥接选编肌腱和近端肌腹。同时,再桥接前移的缝匠肌、股二头肌长头加强足背伸肌力;桥接游离的半腱肌、股薄肌加强足跖屈肌力。结果治疗3例,平均随访3年。足背伸跖屈肌力Ⅴ~Ⅵ,踝关节活动度背伸15°~20°、跖屈25°~30°。结论本方法效果确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