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及中医病理机制。方法:76例患者分别进行中医证候辨证分型并评分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Fuld物品记忆测验(FOM)、言语流畅性测验(RVR)及数字广度测验(DS)等神经心理学测验,观察中医证候分布及证候积分与神经心理学测验成绩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最常见的证型是肾精亏虚证,较常见的是痰浊阻窍证和瘀血阻络证。绝大多数是2种或3种证型并见,2者合计占92.11%;神经心理学测试成绩与中医证候积分呈负相关,与肾精亏虚证具有显著负相关的是FOM(P<0.01),与痰浊阻窍证呈显著负相关的是MMSE、FOM(P<0.01);瘀血阻络与所有4项测试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或0.05);腑滞浊留证及气血亏虚证均与DS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是多种中医病理因素作用的结果,肾亏、痰浊、瘀血是其基本病理基础,其对多种认知功能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92.
蕲蛇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及TCD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蕲蛇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有关参数及临床指标变化的情况并探讨其原因.方法:67例患者被分为具有可比性的2组,试验组32例予蕲蛇酶治疗,对照组35例予川芎嗪注射液、阿司匹林或藻酸双酯钠治疗,疗程10~15d;治疗前后分别监测血小板、血纤维蛋白原、TCD监测颅内外主要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微栓子信号(MES)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等指标.结果:治疗前后及2组各被检动脉的Vm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MES有显著减少(P<0.05),且血小板减少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蕲蛇酶对ICVD有较明显治疗作用;TCD可以作为ICVD在进行降纤或溶栓治疗过程中疗效判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3.
1.诊断标准(参照2008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相似文献   
94.
抗震止痉胶囊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抗震止痉胶囊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旋转行为、黑质抗氧化系统及神经递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应用6-OHDA立体定向注射技术制作PD大鼠模型.随机选取24只模型大鼠分为4组(每组4只):模型组,中药组,左旋多巴(L-dopa)组,中药+GSH组,另设正常组6只.分别予相应处理,45 d后测定黑质区GSH-Px、MDA和ROS水平,测定尾状核DA、HVA及MAO-B水平.结果(1)中药组和中药+CSH组均为可部分改善PD大鼠旋转行为(P均<0.05),二者相比元明显差异(P>0.05).(2)中药组可提高GSH-Px活性,降低ROS、MDA水平(P均<0.01),中药+GSH组的上述作用优于中药组(P<0.05或P<0.01).L-dopa组使GSH-Px活性降低,ROS和MDA水平升高(P均<0.05).(3)中药组和中药组+GSH组均可降低MAO-B活性,增加DA含量及DA/HVA比值(P<0.01或P<0.001),二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L-dopa组MAO-B活性增强(P<0.05),DA、HVA含量及DA/HVA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抗震止痉胶囊联合GSH能部分改善PD模型大鼠旋转行为,并能减轻黑质区氧化应激损伤,降低MAO-B活性,调节纹状体DA含量及其代谢.  相似文献   
95.
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下称弯曲菌),1972年首次从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出,又称相关弧菌(Related Vibrio)。自1977年Skirrow提出采用较高选择性培养基后,提高了本菌分离率,约有5~14%腹泻病例为此菌引起,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我国自1981年以来,相继在上海、苏州、福建、北京分别从鸡群和腹泻病人分离出此菌。1982年12月~1983年3月,我们在广州地区分别对家庭喂养鸡及托儿所3岁以下正常儿童和儿童医院腹泻门诊粪便中,首次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凯西莱(MPO)联合青霉胺(PCA)对肝豆状核变性(HLD)模型鼠铜代谢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铜负荷饮食法喂养大鼠制作HLD模型,并分为HLD对照组、MPO组、PCA组及MPO PCA组,予以相应的药物干预。观察各组大鼠肝铜、24h尿铜及谷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水平变化情况。结果HLD对照组、各药物干预组肝铜、24h尿铜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均P<0.01);MPO PCA组、PCA组肝铜水平较HLD对照组、MPO组显著降低(均P<0.01),24h尿铜各药物干预组较HLD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0.01)。ALB水平各药物干预组较HLD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0.01),各药物干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PO PCA组ALT、AST水平较HLD对照组、PCA组、MPO组显著降低(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PO联合PCA能显著降低HLD模型鼠肝铜水平,促进尿铜排泄,升高血清ALB水平,保护肝功能,效果优于PCA或MPO单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中药龟地苁星颗粒对帕金森病多巴丝肼治疗后症状波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1例已经出现疗效减退及"开关"现象的帕金森病患者,加用龟地苁星颗粒治疗8周.结果:治疗后Webster评分、UPDRSII-III评分均有改善,"开"期延长、"关"期缩短,同时左旋多巴用量减少.结论:龟地苁星颗粒能显著改善帕金森病的症状波动如疗效减退及"开关"现象.  相似文献   
98.
运用尿路清治疗慢性尿路感染,系统观察了21例,表明尿路清不仅很快改善了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指标,且对提高机体免疫力有一定作用。另外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患者中,单纯湿热较为少见,而阴虚湿热、肾虚湿热较为多见,治疗上注意清利湿热与益气养阴兼顾。  相似文献   
99.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帕金森病3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帕金森病人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77例帕金森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治疗组39例,两组均常规抗PD治疗,而治疗组联用谷胱甘肽,连续4周,治疗前后行血SOD、GSH-Px、MDA测定;治疗组、对照组进行治疗前后H-Y分级及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的第二分量表(UPDRS Ⅱ)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GSH治疗后,SOD、GSH-Px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P<0.01),MDA值下降(P<0.05),而对照组改变不明显.治疗前后UPDRSⅡ评分及H-Y分级有明显改善(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疗后UPDRS Ⅱ评分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短期临床观察中GSH对PD病人有较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硫普罗宁(MPO)对肝豆状核变性(HLD)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用铜负荷饮食法制作HLD动物模型,将模型大鼠分为治疗组与非治疗组,治疗组给予MPO100mg·kg-1·d-1灌胃,非治疗组继续给予铜负荷饮食,对照组大鼠传统饮食喂饲。观察各组大鼠生长发育、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肝铜及24h尿铜水平变化情况。结果非治疗组及治疗组ALT、AST、肝铜、24h尿铜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TP和Alb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AST、肝铜较非治疗组显著降低,Alb、24h尿铜较非治疗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硫普罗宁能降低HLD模型大鼠肝组织铜水平,增加24h尿铜排泄,并能够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