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经动脉(IA)脑部给药,主要指经颈内动脉给药以治疗脑部疾病或研究脑部神经功能,具有局部浓度高、用药量少、全身副作用小等特点。近年来,该途径被广泛应用于脑功能定位、放化疗、治疗脑血管痉挛、溶栓、治疗颅脑感染等领域,并有望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手术麻醉、亚冬眠治疗、基因及干细胞治疗、脑保护治疗等新兴领域。此综述归纳了IA脑部给药的概况、利弊及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1988~1991年采用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30例终末期肾衰。透析后血清BUN、Cr明显降低,临床症状缓解。探讨了并发症腹膜炎的防治,并对8例患者进行直隧道法置管,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养阴清解法为主治疗狼疮性肾炎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阴清解法为主治疗狼疮性肾炎15例钱起,卢君健(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15000)主题词狼疮性肾炎/中西医结合疗法,滋阴,清热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临床表现,也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985年至1991年,我们对15例狼疮性...  相似文献   
14.
以中药清泄浊益气养阴方及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为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2例,近期总有效率62.6%,高于西药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33.3%)。提示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证"与磷脂抗体及微循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热毒炽盛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滞血瘀证各证型与磷脂抗体及微循环的关系。结果:脾肾阳虚证的抗心磷脂抗体值最高,气滞血瘀证的雷诺氏现象最明显,甲皱微循环积分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起 《江苏中医药》2003,24(6):28-29
狼疮性肾炎 (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的主要临床表现 ,也是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近几年来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 (LN) 32例 ,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共 5 2例 ,均为我院住院或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 32例 ,男 2例 ,女 30例 ;年龄 15~ 5 6岁 ,平均年龄 36 2± 2 5岁 ;病程 3个月~ 6年 ,平均 2 5± 1 2年 ;肾功能轻度受损2 2例 ,中度受损 8例 ,重度受损 2例。对照组 2 0例 ,男1例 ,女 19例 ;年龄 16~ 5 4岁 ,平均年龄 35 8± 1 7岁 ;病程 2个月~ 5 5年 …  相似文献   
17.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5例危重系统性红斑狼疮戍功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几年来,我们对5例西医采用各种治法无效的危重系统性红斑狼疮(简称 SLE)患者,经针对病机中西医结合治疗获得近期缓解,报告如下。病例一庄××,女,25岁。住院号:173509。因不规则发热,关节酸痛半年,全身浮肿,尿少入我院某病区。1980年8月因 SLE 在我院治疗半月好转。1981年5月又发作,发热,关节疼痛。检查狼疮细胞阳性,抗核抗体阳性。用雷公藤治疗4个月病情恶化,加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简称"激素")治疗无效。10月全  相似文献   
19.
20.
陈志伟  邓迎苏  吴翼伟  王鸣军  强红伟  钱起 《江苏医药》2003,29(12):931-932,F00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硬皮病(SSc)、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干燥综合征(pSS)等风湿病常继发血管炎而致各种缺血性病变,如雷诺氏现象、四肢溃疡、冷感、间歇性跛行、脑血栓形成等。我们自2001年2月起用西洛他唑治疗风湿病继发性血管病变,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