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57篇
药学   15篇
肿瘤学   7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全球性传染病,HBV感染是我国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原因。目前,干扰素类与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病毒的复制并控制了疾病的发展,但仍未从根本上清除病毒;各种治疗性疫苗在抗HBV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疗效,但临床效果不佳。目前不少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免疫治疗可以成功清除体内的HBV,从而为乙肝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携带人TRAIL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对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446的基因治疗功效。方法构建的携带人TRAIL基因的腺病毒Ad-hTRAIL,感染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446以及人正常肝细胞株WRL-68,人正常成纤维细胞株MRC-5,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其杀伤肿瘤细胞的效能,流式细胞术(FCM)检测Ad-hTRAIL对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并进行RT-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TRAIL mRNA和TRAIL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携带人TRAIL基因的增殖缺陷型腺病毒Ad-hTRAIL对H446细胞的感染效率较高;感染72h后H446、WRL-68、MRC-5细胞培养上清中TRAIL的表达量分别为32.02、17.08、16.89μg.L-1,在MOI=1.0时,Ad-hTRAIL即可引起H446细胞明显凋亡;而在MOI=100时对正常细胞WRL-68、MRC-5也没有明显杀伤作用。结论Ad-hTRAIL能够强烈诱导小细胞肺癌细胞H446凋亡而对正常肝细胞及成纤维细胞无明显抑制作用,Ad-hTRAIL在小细胞肺癌的基因治疗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腺病毒为载体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Ad-VEGF165)基因经心包腔转染的表达规律、合适的剂量及对缺血心肌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随机将20头中华小型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头.采用球囊堵塞前降支第一对角支远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构建后即刻,实验组采用经皮剑突下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心包腔内,以含胶原酶1 200 u及透明质酸酶3 000 u的生理盐水2 ml预处理心包后,在心包腔内注入含Ad-VEGF165基因2.0×109pfu的生理盐水1 ml;对照组同样方法预处理心包后,在心包腔内注射生理盐水1 ml.注射后3 d(n=2)、7 d(n=2)及28 d(n=6)分别用免疫组化、超声心动图检测缺血心肌血管新生情况及心功能,并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浆及心肌组织中Ad-VEGF165的表达.结果:Ad-VEGF165基因经心包腔转染缺血心肌组织后,在心肌组织中呈高表达,于7 d达到高峰,28 d降至基线水平,血浆中无目的基因的表达;28 d时,实验组缺血心肌微血管密度(MVD)、心功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MVD(517.00±75.70)mm-2vs(226.50±54.10)mm-2,P=0.009;LVEF(%)(72.11±5.20)w(55.14±4.37),P=0.005).结论:用胶原酶及透明质酸酶预处理心包后,经其转染Ad-VEGF165可以诱导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局部VEGF蛋白表达,促进缺血心肌组织血管新生并能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基因-病毒治疗系统AdHA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意在为卵巢癌抗血管生成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直接感染台盼蓝染色排除法、MTF实验检测血管抑素K1-5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直接感染台盼蓝染色排除法及MTT法检测表明,携带血管抑素K1-5基因的腺病毒能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并对其具有杀伤力。结论:血管抑素K1—5能明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为进一步行体内实验,研究其对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卵巢癌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Ⅰ型细胞间粘附分子mRNA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Ⅰ型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m RNA 的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分子杂交及North-ern blot方法检测34例肝癌组织中ICAM-1 m RNA 的表达。结果:34例肝癌中24例包膜不完整、门静脉癌栓或形成转移灶,10例肝癌包膜完整,34例肝癌中21例肝癌细胞ICAM-1 m RNA表达阳性。伴门静脉癌栓或形成转移的肝癌18例中,16例ICAM-1m RNA 表达(+ + )~(+ + + );6例包膜不完整的肝癌3例表达阳性,而10例包膜完整的肝癌仅有2例表达阳性。门静脉癌栓及肝内转移灶ICAM-1 m RNA 表达强阳性。结论:肝癌细胞ICAM-1 m RNA 的表达与肝癌的侵袭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6.
细胞获得永生化,具有了无限增殖的能力,主要依赖于细胞内端粒酶的激活。自1994年Kim等[1]创立了端粒酶活性检测的端粒重复聚合酶链反应(TRAP鄄PCR)方法及在肿瘤组织中发现端粒酶活性以来,端粒酶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里研究热点。大量研究表明,各种类型的恶性肿瘤中都有不同程度地表达端粒酶的活性[2]。由于肿瘤诊断和治疗最理想的靶点就是找到一种肿瘤细胞所具有、在正常细胞中不存在的物质基础,而端粒酶在肿瘤细胞中的激活并维持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是恶性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的重要特征之一,具备了作为肿瘤诊断和治疗物质基础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为比较高三尖杉酯碱和马法兰的耐药机制,对天然来源抗肿瘤药物高三尖杉酯碱耐药株K562/H20与烷化剂马法兰耐药株K562/Mel耐药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前者对长春新碱、柔红霉素、阿霉素具有广泛交叉耐药,对马法兰耐药水平较低;后者对氮芥、噻替派有明显交叉耐药。在耐药机制上,前者主要由于多药耐药基因过度表达所致,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α基因也参与部分耐药机制;后者主要由于GSTα基因及GST总活性所致。两者似乎均通过GSTα基因表达升高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多重调控病毒.基因载体的构建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构建一种新型的病毒.基因治疗载体.方法 通过克隆技术将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基因插入质粒载体pBHGE3的E3区,得到由主要晚期启动子(MLP)调控的腺病毒质粒pPE3-hTRAIL,再通过与质粒pSGS00在293细胞中进行位点特异性重组得到E1A、E1B基因分别受hTERT启动子与HRE启动子双重调控的重组增殖型腺病毒,用TCID50方法测定病毒滴度.通过增殖实验观察重组病毒的选择性增殖能力.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人TRAIL基因的表达.并进行噻唑蓝(MTT)比色法实验检测其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结果 CNHK500-hTRAIL的病毒滴度为2.39×1010pfu/ml,增殖实验结果证实CNHK500-hTRAIL可以选择性地在端粒酶阳性的人肺癌细胞A549中增殖,其所携带的人TRAIL基因在A549中的表达量(183.12μg/L)明显高于携带该基因的非增殖型腺病毒载体Ad-hTRAIL(24.53μg/L,P<0.01).MTr显示CNHK500-hTRAIL对A549的杀伤能力明显高于携带该基因的非增殖型腺病毒载体Ad-hTRAIL,其半数抑制MOI值分别为17.825、0.197(P<0.01).结论 CNHKS00一hTRAIL是一种具备治疗肺癌潜力的新型病毒-基因治疗系统.  相似文献   
19.
肿瘤生物治疗的新策略——基因-病毒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尽管数十年来 ,对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对极大多数晚期肿瘤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 ,常规治疗治愈率低 ,复发率及病死率高、预后差。因此 ,从 2 0世纪 80年代初提出肿瘤的基因治疗方案到 90年代初进入临床试验 ,人们对肿瘤的基因治疗寄以很高的期望。截至 2 0 0 0年 1 2月 ,已有 2 70多个肿瘤基因治疗方案进入临床试验。经过近 1 0年的临床研究 ,结果表明 :肿瘤的基因治疗方案是非常安全的 ,但其抗肿瘤效应也非常低 ,甚至无任何治疗作用。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基因治疗的载体系统在体内存在着转染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携带血管抑素K1-5的腺病毒载体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迁移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直接感染台盼蓝染色排除法、MTT及体外趋化实验检测血管抑素K1-5对内皮细胞增殖及趋化的抑制作用。结果 直接感染台盼蓝染色排除法及MTT法检测表明,血管抑素K1-5的腺病毒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并对其具有杀伤力。趋化实验表明,血管抑素K1-5能使血管内皮细胞趋化能力减弱,抑制血管形成。结论 血管抑素K1-5能明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迁移,为进一步体内实验研究其对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