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陈小芳  马国需  黄真  吴桐宇  许旭东  钟晓明 《中草药》2017,48(13):2614-2618
目的对傣药肾茶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水溶性酚酸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大孔树脂D101、Sephadex LH-20、MCI及制备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肾茶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醛(1)、原儿茶酸(2)、3,5-二羟基苯甲醛(3)、对羟基苯甲酸(4)、对羟基苯甲醛(5)、香草酸(6)、丹参素甲酯(7)、3,5-O-二甲基没食子酸(8)、helisterculins A(9)、紫草酸(10)、紫草酸甲酯(11)、紫草酸二甲酯(12)、helisterculins B(13)、二氢咖啡酸乙酯(14)、阿魏酸(15)、二氢阿魏酸(16)。结论化合物3、6~9、13~16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2.
〔摘 要〕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湛江 中心人民医院在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60 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 者 30 例,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最终诊断效果。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接受诊断后的满意程度、诊断有效率、心肌缺血诊断率以及心率失常诊断率,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效果较好,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3.
小果蔷薇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研究小果蔷薇Rosa cymosa根中的三萜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柱对小果蔷薇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小果蔷薇根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3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oxo-pomolic acid(1)、2α, 19α-dihydroxy-3-oxo-12-ursen-28-oic acid(2)、2-乙酰基-洋委陵菜酸(3)、坡模酸(4)、野鸦椿酸(5)、阿江榄仁尼酸(6)、千花木酸(7)、阿江榄仁亭(8)、野蔷薇亭(9)、构莓苷F110)、2α, 3α, 19α, 23-四羟基乌苏-12-烯-28-羧酸-β-D-葡萄糖苷(11)、覆盆子酸(12)、号角树酸3-甲酯(13)。结论 化合物14711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4.
程汝滨  杨波  钟晓明  黄真 《中草药》2013,44(14):1967-1973
目的 研究小檗胺体外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及TNF-α-JN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MTT比色法检测小檗胺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显微镜观察A549细胞形态变化;Annexin V/PI双标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凋亡标记蛋白Bcl-x、Caspase-3和PARP表达的变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和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变化;通过JNK通路抑制剂进一步验证TNF-α-JNK信号通路在小檗胺药效中的作用.结果小檗胺能够显著抑制A549细胞增殖,并呈浓度相关性,小檗胺给药后24 h的IC50值为9.01 μmol/L;经小檗胺处理后,A549细胞可见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Annexin V/PI双标法检测结果也显示小檗胺可诱导A549细胞凋亡,小檗胺10 μmol/L组细胞早期凋亡率为13.8%,为对照组的6.6倍;小檗胺可显著降低抗凋亡蛋白Bcl-x的表达,明显增强促凋亡蛋白Caspase-3和PARP的活性,显著提高TNF-α基因和蛋白表达及JNK蛋白的磷酸化表达水平,激活TNF-α-JNK通路.结论小檗胺能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NF-α-JNK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氧气湿化瓶的有效清洗消毒方法。方法将2008年1月至12月湿化瓶清洗后抽检60件作为对照组,将2009年1月至12月湿化瓶清洗后进行干热处理抽检60件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的采样和细菌培养情况,分析清洗消毒效果。结果实验组清洗消毒后合格率100%。对照组清洗后合格率86.7%。结论氧气湿化瓶采用清洗后进行干热处理,易于储存,不易污染,可以达到接触黏膜的医疗用品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46.
玄参滴丸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确定玄参滴丸最佳制备工艺并制定其质量标准。方法以滴丸的溶散时限、外观及丸重变异系数作为综合评定指标,对玄参提取物与基质的比例、基质配比(PEG4000:PEG6000)、药液温度及滴制过程中滴速、滴距、冷凝液温度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滴丸最佳成型工艺及滴制工艺。采用TLC对玄参滴丸进行定性鉴别,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玄参滴丸中哈巴俄苷的含量。色谱柱:ACQUITYUPLCBEHC18柱(2.1mm×100mm,5um);流动相:乙腈-1%醋酸(31:69);柱温:35℃;流速:0.2mL·min-1;检测波长:278am。结果以药物-基质(1:3),PEG4000-PEG6000(4:1),药液温度90℃,冷凝液为二甲基硅油和液体石蜡混合液为最佳成型工艺;滴速(20±21滴·min-1,滴距3cm,冰水浴冷却为最佳滴制工艺。TLC可以很好地鉴别滴丸中的主要成分,哈巴俄苷在0.010~0.040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0.87%。结论本试验制得的滴丸溶散时限、外观及丸重均符合质量要求,制备方法简便可行。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玄参滴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7.
我们对2005—01/2008—10住院治疗经头CT检查证实的出血性脑梗死(HI)患者32例临床特征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44~82岁(平均63.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5例(78.1%),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17例(53.1%),高血脂12例(37.5%),糖尿病7例(21.9%)。32例中诊断脑栓塞21例,脑动脉硬化性血栓形成11例。大脑中动脉主干梗死24例,颈内动脉主干梗死6例,小脑梗死2例。  相似文献   
48.
目的 研究乌饭果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美白功效。方法 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总酚含量,UPLC-Q-TOF/MS法分析化学成分,以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为指标评价抗氧化活性,体外酶活试验评价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共鉴定出30个化合物,包括11个花色苷类、9个黄酮类、8个萜类和2个苯丙素类,除花色苷类外均为首次报道。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119 7、0.109 9、0.458 8 mg/mL,铁还原能力为5.918 0 mg/mL,抑制酪氨酸酶单酚酶、二酚酶的IC50分别为0.109 9、0.711 6 mg/mL。结论 乌饭果主要含有花色苷类、黄酮类、萜类成分,其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活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在美白淡斑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祛斑退红中药面膜治疗痤疮炎症后红斑及色素沉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同期对照的方法,将72例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试验组连续使用4周中药面膜,每天1次,对照组4周内不使用中药面膜,为空白对照,试验期间,两组受试者均被告知做好面部基础护理,接受同样的痤疮护理宣教,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进行访视,评价皮损症状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VISIA皮肤检测仪分值、图像靶皮损与周围正常靶皮肤RGB均值差、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红斑、色素沉着皮损症状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推进逐渐下降,对照组症状评分不受治疗时间的影响,且试验组红斑评分在治疗后4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色素沉着评分在治疗后2、4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红斑、色素沉着、皮肤暗沉、毛孔粗大程度的VAS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推进逐渐下降,对照组VAS评分各项水平不受治疗时间的影响,且试验组VAS评分各项水平在治疗后2、4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4周斑点、红色区、棕色区VISIA检测分值均低于治疗前,且红色区、棕...  相似文献   
50.
乳腺癌区域淋巴结B超扫描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46例乳腺癌的术前超声与体检在判断区域淋巴结转移中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全部病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本组超声对腋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72.4%,特异性为82.4%,确诊率为76.1%。而体检的敏感度为48.3%,特异性为76.5%,确诊率为58.7%(P<0.0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在3例扩大根治术中,超声对胸骨旁乳内淋已结的确诊率为3/3。结果提示超声检查对判断乳腺癌的区域淋巴结转移优于体检,具有指导临床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