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36篇
内科学   2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34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3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T细胞淋巴瘤是异质性相当大的一类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亚洲地区较其他地区多见,且以侵袭性T细胞淋巴瘤为主。我们随访了本院近5年来收治的113例初发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合并嗜血细胞综合征的28例患者,并分析其临床特征,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42.
体内外一系列的研究表明骨髓基质细胞与造血微环境密切相关.本文旨在解决三个问题:(1)急性白血病各种亚型的 CFU-F 数量的差异:(2)脂肪细胞及共前驱细胞在造血中的作用;(3)基质细胞集落与急性白血病预后之间的关系。作者共研究36例未经治疗的成人急性白血病,其中25例为急非淋,  相似文献   
43.
患者 ,男 ,6 5岁。因持续腹部胀痛、大便次数增多伴嗜酸粒细胞增多 10个月 ,于 2 0 0 0年 10月 10日收住我院消化内科。患者发病初大便每日 2~ 3次 ,劳累或进食油腻食物后可达 5次。大便多呈糊状 ,含白色粘液 ,有里急后重感 ,后大便次数逐渐增加到每日 8~ 10次 ,呈水样便或粘液便。无发热、盗汗。曾在当地医院检查血常规 :WBC 2 8.3× 10 9 L ,嗜酸粒细胞占 0 .72 ,Hb、BPC正常。骨髓象示嗜酸粒细胞增多 ,肠镜检查为溃疡性结肠炎。肺吸虫抗体阳性。经柳氮磺胺吡啶 (SASP)、吡喹酮治疗后腹部症状有所好转。 1个月后复查肺吸虫…  相似文献   
44.
阐述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治疗方法。诱导分化剂以维甲酸与a-IFN效果较好,有效率为20~30%.小剂量Ara-C的疗效约为20%,指出该药为细胞毒作用;强化疗对MDS无益;异基因骨髓移植是治愈MDS的唯一途径,有效率约30~40%.此外还就造血生长因子的治疗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45.
目的 研究FLT3基因表达水平及内部串联重复(internal tandem duplication,ITD)突变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129例AML患者治疗前后共152份骨髓标本单个核细胞FLT3 mRNA,应用RT-PCR技术检测其中75例初发未治AML患者的FLT3/ITD突变.结果 80例初发未治AML患者FLT3 mRNA表达水平为0.1041(0~33.8736),10名正常人骨髓FLT3 mRNA表达水平为0.0020(0.0006~0.0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75例初发未治AML患者检出FLT3/ITD突变者11例,突变率14.7%,FLT3/ITD突变组的FLT3 mRNA表达水平为0.2200(0.0297~33.8736),与FLT3/ITD阴性组[0.0975(0~26.2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3).在M,患者中,FLT3/ITD阳性者缓解率显著低于FLT3/ITD阴性者(P=0.015).FLT3/ITD阴性的非M3患者中FLT3 mRNA高表达组(表达水平>0.04)患者的化疗缓解率(37.5%)显著低于低表达组(缓解率100%).追踪观察20例患者,完全缓解组的FLT3 mRNA表达水平迅速或缓慢下降至少1个对数级,未缓解组的FLT3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AML患者FLT3 mRNA的表达量及FLT3/ITD突变,可作为评价AML患者治疗效果、估计预后的指标,为微量残留病监测、观察AML患者病情变化提供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46.
以往的研究认为高三尖杉酯碱(HHT)主要通过抑制蛋白质合成或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我们以K562细胞为对象,研究小剂量HHT对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7.
目的了解国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不同病期染色体核型及其演变和ber—abl融合基因特点。方法对1193例CM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及524例CML患者的ber-abl融合基因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染色体的检测采用R显带技术,融合基因检测采用RT-PCR技术。结果在所有病例中,Ph染色体阳性(Ph^+)患者占98.07%,Ph^-患者占1.93%。在Ph^+患者中,95.64%为典型Ph染色体阳性,4.36%为变异型Ph染色体阳性。11.88%的典型Ph^+患者发生染色体核型演变。急变期、加速期和慢性期染色体核型演变的发生率分别为49.04%、27.78%及7.94%。在所有典型Ph^+患者中,发生染色体核型演变后最常见的附加染色体异常类型为+Ph(14.62%),+8(10.77%)和-21(7.69%)。急变期和加速期最常见的附加染色体异常类型为+Ph(28.57%),+8(16.67%)和+19(7.14%);慢性期最常见的附加染色体异常为-21(10.26%),+Ph(8.97%)和+8(8.97%)。附加染色体异常联合出现类型以+Ph与+8的联合最多(3.60%)。在所有524例检测过融合基因的标本中,h3a2(+)为54.01%,b2a2(+)为27.67%。结论国内CML患者染色体的核型及演变可能有着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48.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CL)多见于亚洲和中南美洲,病因可能与EB病毒感染有关,病理学表现为多形态肿瘤组织侵犯血管。肿瘤细胞特异性表达CD2、CD56和胞浆CD3,但TCR基因重排阴性。确诊需病理组织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可对诊断提供帮助。化疗主要用于疾病播散、复发和放疗失败者。在传统的CHOP方案基础上加用足叶以甙、亚硝基脲类、左旋门冬酰胺酶等可能提高疗效,并可作为复发患者的挽救治疗。预后因素的研究显示分期、B组症状、LDH水平、初治疗效、血清nm23-H1水平与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49.
近年来,血液净化技术广泛应用于肝功能衰竭的治疗,并被定义为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临床常用的方法有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血液灌流、血浆吸附、血液透析滤过、血液滤过及上述方法的联合等,其中国内尤以PE最为常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IL-24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用腺病毒介导的IL-24(Ad.IL-24)及腺病毒空载体感染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腺病毒的感染效率,RT-PCR法检测IL-24的转录水平;用MTT法、流式细胞仪检测IL-24对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用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GF)、酪氨酸激酶受体A(tyrosine kinase A, Trk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Ad.IL-24及腺病毒空载体转染U251后,RT-PCR结果显示Ad.IL-24组出现高表达电泳条带,而腺病毒空载体组则未出现电泳条带;MTT结果显示Ad.IL-24明显抑制了U251细胞的增殖,且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检测发现Ad.IL-24处理组较对照组G2/M期明显延长,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过表达IL-24的U251细胞中NGF及TrkA表达降低.结论:IL-24可能通过减少细胞中TrkA和NGF的表达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