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3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72.
目的:分析山豆根临床使用时致儿童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方法:通过讨论1例山豆根致儿童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资料,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2000年1月-2010年12月国内期刊报道收录的山豆根致儿童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山豆根致儿童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主要损害部位为基底节神经核与小脑,主要表现为肌张力障碍与共济失调,部分出现急性脑病表现。结论:山豆根可以引起儿童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在儿科的应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3.
硬膜下积液是小儿颅内疾病常见并发症,以往多认为由化脓性脑膜炎引起,现将145例小儿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特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海人酸(KA)致(癎)大鼠模型海马及脑脊液内谷氨酸(Glu)和天冬氨酸(Asp)的变化,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二组,KA组:KA(2 μg/kg)海马杏仁核注射后分为6 h、1、3、7天组,每组8只;9 g/L盐水对照组(n=8).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大鼠海马组织及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Glu和Asp)水平变化.结果:海马中Glu、Asp的水平在观察的24 h内随时间推移呈逐步增长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3天后仅Glu较对照组明显上升.脑脊液中Glu、Asp的水平在致(癎)后6 h便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且7天内保持上升趋势.结论:癫(癎)大鼠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水平变化较海马组织内早.其中Glu更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75.
新生儿缺血性脑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及影响神经系统预后的严重疾病, 发病机制十分复杂, 目前尚存在有争议, 分子生物学的实验研究表明: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作为脑损伤病理过程中一个重要活性介质, 其介导并直接参与了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分子病理学过程, 本文将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6.
李杨  高修成  徐飞  郭虎  郑帼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0):1325-1328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pseudohypoparathyroidism,PHP)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甲状旁腺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手足搐搦、惊厥,血清钙降低,磷升高,甲状旁腺激素( PTH )升高;补充钙剂及骨化三醇,长期规律治疗,一般预后良好。本文对我院收治的2例PHP患者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77.
丁乐  郭虎  李杨  何燕  梁超  金波  卢孝鹏  郑帼 《临床儿科杂志》2016,34(11):815-818
目的探讨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VWM)的临床表现及基因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基因检测确诊的2例VWM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儿发病年龄分别为8个月、2岁,既往精神运动发育均正常;在急性发热后出现精神反应差,认知、运动功能进行性倒退;脑脊液检查未见异常;头颅磁共振提示两侧大脑半球脑白质对称性异常信号;基因检测1例为EIF2B5复合杂合变异;另1例EIF2B2复合杂合变异,其中c.911_913del缺失变异导致第305号氨基酸缺失(p.305del),属于新突变,短期内死亡。结论 VWM早期精神、运动发育基本正常,发热后出现进行性神经系统功能倒退,预后差。EIF2B突变可确诊。  相似文献   
78.
79.
目的 研究中国儿童肺炎链球菌脑膜炎(pneumococcal meningitis, PM)的临床特征、转归和分离菌株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SP)的药物敏感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全国33家三级甲等医院160例<15岁的PM住院患儿的临床信息、实验室资料和微生物学资料。结果 160例PM患儿中,男103例,女57例;年龄15 d至15岁,其中3月龄至<3岁109例(68.1%)。脑脊液培养分离SP菌株95例(59.4%),血培养分离SP菌株57例(35.6%)。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和脑脊液SP抗原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0%(35/87)、27%(21/78)。55例(34.4%)患儿存在1个或多个化脓性脑膜炎高危因素;113例(70.6%)患儿有1个或多个颅外感染病灶;18例(11.3%)有明确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以发热最常见(147例,91.9%),其次是精神萎靡(98例,61.3%)、呕吐(61例,38.1%)等。69例(43.1%)患儿住院期间发生颅内并发症,常见并发症为硬膜下积液和/或积脓(43例,2...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