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食管癌术后并发膈疝15例的原因分析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膈疝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术后早期和晚期膈疝的诊治特点和误诊分析。结果我科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食管癌1650例,术后并发膈疝15例。15例病人再次手术后,1例并发左下肺肺炎,4例左胸腔残留积液,2例部分切口感染。经抗炎、胸穿及对症处理,全部治愈出院。结论食管癌术后并发膈疝为术后较少见的并发症,以呼吸困难、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除应详细查体外,早期进行辅助检查对明确诊断是十分必要的。其发生和重建膈肌裂孔方式、术后胸腹压增加等因素有关,表现形式多样,诊断存在一定难度。手术是唯一治疗方法,及时手术是防止肠坏死,减少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评价低分割立体适形放射治疗在脊椎血管瘤中的价值。方法 14例患者均采用Varian 6MV—X、医科达公司立体适形治疗计划系统及辅助设施完成计划设计和治疗,平均3~4个射束,计划体积包括受累椎体,上界为病变上一椎体下缘,下界为病变下一椎体上缘。归一化点选在计划体积边缘,总剂量24~28GY/6—7次,隔日1次,脊髓剂量控制在50%剂量线以下。结果 14例患者中10例临床症状消失占71%;4例明显改善占29%。结论 低分割立体适形放射治疗在脊椎血管瘤中应用,可以使治疗准确,靶区剂量分布合理,减少脊髓及周围正常组织受量,有目的地提高分次治疗剂量,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3.
Tipss法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永生  王丽珠 《吉林医学》1997,18(4):211-212
为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所致大出血,我们采用经颈静脉插管肝内门静脉-腔静脉内支架分流术(Tips),共治疗16例病人,其中11例获成功,5例因重度肝硬化,肝脏萎缩显著、坚硬致穿刺未成功。其中2例改行双介入治疗,3例行部分脾栓塞术。全部病人均使门静脉高压症的呕血、便血及顽固性腹水得到有效控制或明显改善。11例成功者术后肝内门静脉-腔静脉内支架分流通道直径为10mm~12mm,门静脉压平均下降2.8±0.2kPa。因此,Tips术为降低门静脉高压症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如不适宜行Tips术,可采用双介入治疗或部分脾栓塞术。  相似文献   
24.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5岁,以间断左腰部疼痛,尿频7年,伴发热、血尿10余天入院。 腹部彩超示左肾增大,大小为16.6cm7.8cm,失去正常解剖结构,肾盏扩张,较宽处7.3cm,肾盂分离3.3cm,透声差,输尿管上段内径2.3cm,盆段内径2.9cm,末端内径2.3cm,末端向膀胱内突入,显示一巨大囊性暗区,大小为9.7cm5.5cm95cm,其内可见细密点状回声,似见流动感。膀胱充盈良好,其内透声差。超声诊断为左肾增大、积水。左侧输尿管全程扩张,末端囊肿。  相似文献   
25.
本文报道60例经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灌注抗癌药碘化油乳剂栓塞治疗肝癌患者的经验,着重分析了血管造影和栓塞后的X线征象。碘油乳剂在透视下被缓慢注入肿瘤血管内,并能长期存留在肿瘤内,易于通过X线平片和CT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6.
儿童多动症,中医学上似属“健忘”、“失聪”、“武痴”等范畴。联合国卫生组织公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9版称儿童多动综合征。是一种好动不安,冒失无礼貌、脾气倔强的儿童行为异常性疾病,其治疗颇为棘手。现将本人1994年7月~2000年7月间,运用孙思邈定志丸加减治疗儿童多动症73例的疗效观察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73例患者均为门诊收治,全部符合诊断标准。男性51例,女性22例;年龄6岁38例,7岁31例,8岁4例。2 诊断依据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28日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  相似文献   
27.
水通道蛋白1在肾癌介入治疗前后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对肾癌中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取术前行肾动脉化疗栓塞的肾癌标本15例,术前未行肾动脉化疗栓塞的肾癌标本12例及肾正常组织12例,分别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简称免疫组化)法检测AQP1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AQP1表达于正常肾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近曲小管的上皮细胞,肾癌组织的癌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肾正常组织相比,未行肾动脉化疗栓塞肾癌组织中AQP1阳性表达量明显减少,RT—PCR法AQP1与β-肌动蛋白(β—actin)灰度比值中位数分别为0935及0855;免疫印迹法示AQP1阳性灰度值中位数分别为1258及1474;免疫组化示AQP1阳性指数分别为131及108,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行肾动脉化疗栓塞的肾癌组织同未行肾动脉化疗栓塞的肾癌标本相比,AQP1的表达明显减少,RT—PCR示AQP1与β—actin阳性灰度比值中位数为0810;免疫印迹法示AQP1阳性灰度值为1597;免疫组化示AQP1阳性指数为082,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介入治疗可以降低AQP1在肾癌中的表达,抑制肾癌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28.
目的采用地塞米松作为术后栓塞止痛剂,观察栓塞术后病人的止痛情况。材料与方法介入栓塞疗法是目前许多疾病治疗的首选疗法,疼痛是术后并发症之一。本实验对100例栓塞术后病人的止痛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每人每天给予地塞米松10~20mg肌肉注射,连续3d;对照组每人每天200mg曲马多口服。结果地塞米松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止痛作用(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以作为栓塞术后止痛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29.
林勇  历强  赵永生  彭国栋 《中国骨伤》2011,24(7):606-608
目的:探讨术中双壁定位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10年9月采用双壁定位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12例齿状突骨折,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18~62岁,平均37.9岁。按Anderson分类:Ⅱ型10例,Ⅲ型2例。新鲜骨折脱位9例,陈旧性骨折脱位3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枕部疼痛,颈部僵硬、活动受限。9例伴有脊髓损伤症状和体征,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C级4例,D级5例。术中经寰椎下壁、内壁,枢椎上壁、内壁定位后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12例患者术中无椎动脉、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发生。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X线和CT扫描显示所有寰枢椎椎弓根螺钉位置良好,植骨融合,无螺钉断裂、松动。所有患者枕颈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9例伴有神经损伤者按ASIA分级:C级1例,D级2例,E级6例。结论:术中双壁定位操作简单,寰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和进钉角度准确,可安全置入椎弓根镙钉并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0.
由于腹膜后腔解剖位置隐匿,早期缺乏自觉症状,当肿瘤长至较大时,病人常因腹块或肿瘤压迫刺激临近结构产生相应的症状而就诊。影像学检查可显示腹膜后腔的解剖,肿瘤的大小、范围及周围的关系,对临床诊断和处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CT检查以其直观的显示,较高的密度分辨和利用增强扫描显示病变的特征等优势,对腹膜后肿瘤的定位、病变范围的划断、病变的良恶性判断和肿瘤可能的组织类型判断有重要的价值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