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1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63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35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48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45篇
内科学   14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科学   244篇
综合类   396篇
预防医学   121篇
眼科学   93篇
药学   157篇
  2篇
中国医学   141篇
肿瘤学   19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血流与血管直径的相关性。方法:对192例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的224支靶血管进行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分析和术前术后TIMI帧数分析。术前术后TIMI帧数差值进行三分位数分组,≤2为"慢血流组",3~9为"正常血流组",≥10为"快血流组"。同时根据参考血管直径分成大血管组(≥4 mm)、正常血管组(2.76~4.0 mm)、小血管组(≤2.75 mm)。对3组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和基线资料进行比较。比较不同直径血管的病变特征。对术后血流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慢血流组、正常血流组和快血流组患者靶血管参考血管直径分别为(3.4±0.7)mm、(3.2±0.7)mm和(3.2±0.7)mm,P0.05。大血管在慢血流组、正常血流组和快血流组的比率分别为29%(23/78)、10%(8/80)和14%(9/66),P0.01。≥4 mm血管组和4 mm血管组的斑块面积分别为(23±11)mm2和(15±8)mm2,P0.01。多元回归分析PCI术后血流状态的危险因素为年龄(P0.05)和参考血管直径(P0.01)。结论:PCI术后血流与冠状动脉血管直径相关。血管直径越大发生介入术后慢血流的几率越高。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采用分次灌注骨水泥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自2009年3月~2011年3月对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随机分为一次灌注骨水泥技术组(A组)30例和分次灌注骨水泥技术组(B组)30例。结果本组获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两组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3d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A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临床症状,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操作简单、安全,能有效地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引起的疼痛,近期疗效满意,但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术中采用分次灌注骨水泥技术能有效地减少骨水泥渗漏率。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探讨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1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采用VAS评分、HSS评分、KS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手术时间30~55(35±9)min,术中出血量17~30(22.6±3.5)ml,住院时间5~12(7.6±0.8)d。VAS评分术前3~9(7.1±2.4)分,术后0~4(1.6±1.4)分;HSS评分术前39~81(51.1±20.4)分,术后53~92(76.2±18.6)分;KSS临床评分术前22~71(46.3±23.7)分,术后51~96(74.8±21.9)分;KSS功能评分术前0~65(47.2±30.1)分,术后40~90(71.9±25.6)分。患者症状与功能均显著改善。结论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操作简单,早期效果明显,创伤小,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55.
以新桥医院神经外科基地建设为例,围绕基地建设的要求和评估指标进行详尽分析和讨论,提出了神经外科基地建设的具体目标、举措和实施环节。研究通过对新桥医院神经外科基地建设的细化解读与实施方案,总结经验、克服不足,将有助于提高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滴鼻作为小儿术前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腺样体或伴有扁桃体切除,年龄2-7岁,ASA分级Ⅰ级的小儿患者60例。随机分成咪达唑仑组(MZ组)及对照组(NS组),每组30例,MZ组术前30 min经鼻给予咪达唑仑0.2 mg/kg(容量配至1 mL),NS组术前30 min经鼻给予1 mL生理盐水。记录患儿的基础情绪及给药后鼻腔不适感的发生情况,同时监测给药即刻至入手术室前患儿的脉搏(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患儿给药后30 min的镇静评分、情绪评分、与父母分离抵抗评分、静脉穿刺抵抗评分、面罩抵抗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中记录患儿的HR、BP、SpO2、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MZ组的镇静评分、情绪评分、与父母分离评分、静脉穿刺抵抗评分、面罩抵抗评分分别为3、3、3、3、4分,均高于NS组的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70.5、179、131、197、169.5;Z=-4.81、-4.45、-5.21、-4.01、-4.30;P〈0.05),两组患儿给药后至麻醉诱导前、术中以及苏醒期血流动力学、血氧饱和度波动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应用咪达唑仑对小儿术前有镇静作用,且对循环呼吸无影响,不延长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老年颅脑手术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方法 择期颅脑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60~80岁,根据诱导时舒芬太尼的剂量不同分为2组:Ⅰ组30例,给予舒芬太尼0.3 μg/kg;Ⅱ组30例,给予舒芬太尼0.5 μg/kg.3 min后给予依托咪酯0.2 mg/kg,入睡后罗库溴铵0.8 mg/kg行气管插管.分别记录患者诱导前(T0)、诱导后(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即刻(T3)、气管插管后1 min(T4)和气管插管后5 min(T5)时刻的MAP、HR、BIS和SpO2.记录意识消失时间和诱导时间,记录有无呼吸抑制、注射痛、肌阵挛和胸壁僵直等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年龄、体重指数、诱导时间、意识消失时间、各时点BIS值及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Ⅱ组的MAP和HR在T0和T1时点上无显著变化,而Ⅰ组在T3、T4和T5时点的MAP明显升高,HR增快,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在T2时点MAP较诱导前明显降低,但与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不明显.结论 舒芬太尼0.5 μg/kg复合依托咪酯更适合用于老年颅脑手术的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小儿七氟醚全麻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腺样体切除或伴有扁桃体切除,年龄27岁,ASA(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分级Ⅰ级的患儿60例。将患儿按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P 1.0组,P 0.5组,NS组),每组20例,于手术结束时,分别静注异丙酚1.0 mg/kg、异丙酚0.5 mg/kg及盐水0.1 m L/kg。患儿入室后评估基础情绪,记录基础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静脉穿刺抵抗情况;所有患儿采用七氟醚复合50%笑气面罩吸入诱导,七氟醚及50%笑气、50%氧气维持,记录患儿面罩诱导抵抗情况。术中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MAC、呼气末二氧化碳;并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躁动的严重程度采用PAED评分,疼痛严重程度采用m-CHEOPS评分。结果 P 1.0组及P 0.5组在各个时间点的PAED评分均低于NS组(P<0.05);P 1.0组与P 0.5组的PAED评分在各个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 1.0组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长于NS组(P<0.05),P 0.5组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与N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结束时单次给予异丙酚1.0 mg/kg和0.5 mg/kg对小儿苏醒期躁动均有预防作用,而在苏醒及拔管时间方面,采用0.5 mg/kg的剂量优于1.0 mg/kg。  相似文献   
59.
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34例的诊治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胰岛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1986年1月~ 2001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34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多以腹部包块和腹痛为首发症状.良性肿瘤28例,恶性6例.术前B超、CT及MRI检查可作肿瘤定位,其中30例肿瘤来源于胰腺.手术治疗33例,采用肿瘤切除术、远端胰腺切除加脾切除术、或Whipple手术,肿瘤恶性者术后辅以放、化疗.随访24例,其中良性18例,均存活;恶性6例中1例于术后6年死亡,5例存活,至目前已生存1年者2例,3年者2例,9年者1例.结论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早期缺乏临床症状,不易发现.B超、CT及MRI是有效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肿瘤对周围组织浸润和肿瘤转移是恶性胰岛细胞瘤最可靠的诊断标准.手术切除是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恶性者辅以放、化疗,预后一般较好.  相似文献   
60.
我国医院信息建设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信息建设的内容也不断深入。从统计数据也表明医院在信息建设的投入也逐年增多。无论是开展信息化较早的医院还是刚起步的单位,都应该按照PDCA(Plan-Do-Check-Action)原则定期审视所建项目。通过反思检验和评估信息建设的效果是否达到当初的设计目的,使用者的需求是否得到有效的响应,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发挥信息系统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