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42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观察茅莓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体内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的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法筛选3日龄鸭乙型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Bvirus,DHBV)阳性麻鸭50只,将麻鸭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茅莓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和拉米夫定组,于用药前、用药第7、14、21天及停药后第3、7天,取各组麻鸭静脉血,作鸭血清DNA斑点杂交,计算鸭血清DHBV—DNA密度,最后一次取血后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体内实验显示,盐水对照组动物血清DHBV—DNA水平与用药前比较未见变化(P〉0.05),拉米夫定组血清DHBV—DNA于用药第14天和第21天与用药前比较明显减低(P〈0.01),与盐水对照组用药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血清DHBV-DNA比较明显降低(P〈0.05和0.01)。与盐水对照组比较,茅莓提取物各剂量组21d疗程各时点血清DHBV—DNA未见变化(P〉0.05)。肝脏病理检查示各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茅莓提取物抗HBV作用主要是通过其原形发挥作用,该原形在麻鸭体内经过代谢后,失去抗HBV的作用。  相似文献   
52.
本文介绍了移动式术中放疗系统的工作原理及临床应用;从基本结构、主要功能、工作原理和临床应用等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探讨了移动式术中放疗系统与传统的术中放疗相比在临床应用中的技术优势;介绍了该系统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范围,以及其广泛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3.
胶体金免疫层析毒品五联卡在吸毒人群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积极探讨对吸毒人群准确快捷的检测方法,为今后的医疗及缉毒侦毒工作更好地服务。方法采取胶体金免疫层析毒品五联卡检测方法,对337例吸毒人员(其中黑龙江省公安厅戒毒中心新入所的戒毒学员195例,哈尔滨市公安医院公安人员抓捕送检吸毒人员142例)进行检测。结果检测出吸食检测卡中5种毒品人数320例,检出率为94.96%,5种毒品检出率以冰毒为首位,未检出占5.04%。结论该方法操作快速、方便、便于携带、准确率高,大大提高了样品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8月本院收治的GERD患者120例,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分别在治疗4周及8周后复查消化内镜,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治疗4周及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对于治疗GERD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红系转录因子(GATA-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1)的表达水平,分析经HDAC抑制剂(HDACI)伏立诺他(SAHA)、扶正、祛邪中药复方对不同证型MDS患者BMMNCs干预后的HDAC1,GATA-1表达变化,探讨MDS红系转录与表观遗传学组蛋白去乙酰化的可能关联性,以及扶正、祛邪中药对其干预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确诊MDS患者正虚组10例,瘀毒组5例以及正常组3例BMMNCs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扶正、祛邪药物及SAHA干预前后HDAC1和GATA-1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MDS患者GATA-1 mRNA和蛋白水平均低于正常人(P0.05),HDAC1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人(P0.05),正虚型患者与瘀毒型患者间未发现明显差异;经HDACI(SAHA)干预后HADC1水平下降,同时GATA-1水平显著上升(P0.01),扶正、祛邪中药能上调各组GATA-1表达水平,下调HADC1表达水平(P0.01)。结论:表观遗传学组蛋白乙酰化与红系转录水平异常与MDS发病有关,扶正、祛邪中药对正虚、瘀毒型MDS患者BMMNCs的组蛋白乙酰化和GATA-1表达水平均具有调控作用。在MDS患者的BMMNCs中,HDAC1与GATA-1表达呈负相关趋势,可能存在经HDAC调控红系转录的信号通路,中药具有HDACI类似的干预作用,但扶正、祛邪中药间尚未发现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6.
<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异质性后天性克隆性疾病,其基本病变是克隆性造血干、祖细胞发育异常,导致无效造血以及恶性转化危险性增高~([1]),其病理生理机制包括细胞遗传的改变伴随或不伴随基因突变,临床特征为血细胞减少、贫血、感染、出血。治疗方面,低危MDS患者以生长因子、沙利度胺和输血为主,高危患者则以去甲基化药物、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为主~([2])。  相似文献   
57.
58.
王伟福  郭婉薇  许鸣 《新医学》2011,42(2):109-111,F0003
对1例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88岁,以纳差、腹胀,并逐渐加重为首发表现,行腹腔镜探查术及网膜活组织检查术,病理诊断为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预后差。  相似文献   
59.
蔡少薇  郭婉薇  许鸣 《新医学》2011,42(8):559-560,F0003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该文对1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以反复呕吐、腹痛、腹泻1月余为首发表现,行腹水、电子胃肠镜病理、CT等检查,确诊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60.
魏芬  艾明  许鸣  肖秀兰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0):2157-2159
目的:探讨影响LASEK角膜上皮瓣制作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09-08/2012-08在我院行LASEK治疗的近视患者320例640眼,将患者按年龄分组,18~23岁、24~29岁、30~35岁、大于35岁4组(A,B,C,D),每组按是否配戴隐形眼镜超过3mo,分为2个亚组(I,II),统计每组的平均制瓣时间。结果:大部分患者于术后2~4h后有异物感、疼痛等眼部刺激症状。术后7d左右角膜上皮基本愈合,20d左右视力基本恢复到最佳。术后6mo平均裸眼视力1.23±0.15。制瓣时间11~30(平均18±3.5)s,随着年龄的增加,制瓣时间明显延长,配戴隐形眼镜的时间大于3mo的患者,制瓣时间也明显延长,同年龄段2个亚组(Ⅰ,Ⅱ)作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年龄段男、女患者制瓣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制瓣时间明显延长。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是影响上皮瓣制作成功的重要因素,配戴隐形眼镜的时间大于3mo的患者,制瓣时间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