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15篇
预防医学   102篇
药学   36篇
  2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初步探讨壬基酚(Nonylphenol,NP)暴露对SD大鼠胃组织SOD、GSH-Px活性以及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4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阴性对照组给予玉米油,剂量组分为低、中、高剂量组给予NP+玉米油灌胃染毒,NP浓度分别为25、50、100mg/kg,每天灌胃染毒1次,连续灌胃42d后麻醉处死取胃组织,通过HE染色观察胃组织的病理变化,利用化学比色法检测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胃粘膜肉眼观各组均未出现出血、坏死,NP中剂量组胃粘膜皱襞出现了针眼大小的色素沉着点,NP高剂量组明显增多;HE染色见正常组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及黏膜腺体排列整齐、完整,未见脱落、缺损,黏膜肌层及间质未见异常;低剂量组上皮细胞和黏膜腺体充血水肿,有血管扩张;中、高剂量组胃黏膜上皮细胞破损、脱落,腺管肿胀、充血,可见黏膜及间质部有淋巴细胞浸润;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SOD活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D活性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各染毒组GSH-Px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MDA含量增高(P<0.05),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 mg/kg壬基酚短期暴露对胃粘膜有一定氧化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究TMEFF2基因对人胚肾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构建基因低表达载体shRNA-TMEFF2,将实验组shRNA-TMEFF2、对照组NC-TMEFF2的DNA分别转染进入HEK293细胞;采用q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TMEFF2的表达;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用RNA-seq分析TMEFF2基因低表达对HEK293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划痕法和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中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降低;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且凋亡率增高;细胞迁移、侵袭的能力均受到抑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NA-seq显示实验组共有4769个基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2355个基因上调,占49.4%,2414个基因下调,占50.6%。结论 TMEFF2基因低表达能抑制HEK293细胞的增殖,抑制HEK293细胞迁移、侵袭的能力,可能促进细胞的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RGCC及ADGRL1-FLR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3.
94.
<正>斑秃是一种常见的非瘢痕性脱发,具有自身免疫性、可逆性和毛囊保留的特征。斑片状脱发的表现最常累及头皮,随病情进展也可影响所有毛发区域。针对斑秃,大多数指南及共识认同基于临床表现及皮肤镜检查进行诊断[1]。高频超声是皮肤镜检查以外的另一种皮肤无创检测技术,高频超声分辨力的提高能应用于毛发疾病的成像。在高频超声高分辨力下,体表局部解剖差异如毛囊、毛束、皮脂腺及竖毛肌均可以显示,其中毛囊表现为真皮层内的长短不一斜行的低回声结构。本研究通过应用皮肤镜检查斑秃皮损,对斑秃皮损的皮肤镜特征进行评估,按照取得的皮肤镜特征进行斑秃皮损分期;并应用高频超声检测斑秃皮损,取得高频超声的特征;对两种方法获得的斑秃皮损特征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5.
目的:制备和评价马钱子碱聚乳酸载药纳米粒(Bru-PLA-NPs)。方法: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Bru-PLA-NPs,并对其进行表征和体外释药评价。结果:制得的Bru-PLA-NPs的平均粒径为95 nm,多分散指数为0.362,Zeta电位为-15.68 mV。Bru的平均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7%,37%。体外释药试验表明,与Bru溶液相比Bru-PLA-NPs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结论: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的Bru-PLA-NPs粒径小,载药量高,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96.
许洁 《吉林医学》2012,33(15):3159-3160
目的:对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方法:对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措施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果:72例受血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输血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结论:科学合理用血、注意滴注速度、积极进行药物预防等措施对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100例患儿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及观察疗效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8.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12及IL-18水平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探讨病毒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IL-12、IL-18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12及IL-18含量。各组肝炎及肝硬化患者IL-12及IL-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以重型肝炎水平最高。重型肝炎死亡病例IL-12及IL-18明显高于生存组(P<0.01)。IL-12和IL-18与AST、ALT及TBil正相关,且IL-12与CⅣ及HA水平正相关。IL-12、IL-18可能参与了病毒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肝脏炎性损伤过程,重型肝炎患者联合检测血清IL-12及IL-18有助于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99.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和肝癌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由于发生突然、病情变化快,所以直接威胁着患者的生命。我们通过内镜下曲张静脉内硬化剂注射联合应用善宁治疗该类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与单独应用善宁和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的疗效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成人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的特征,为防治成人急性乙型肝炎提供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109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血清HBV标志物,肝功能及临床转归。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以男性为主,男女比例为5.06∶1;发病年龄主要为20~59岁,占93.57%。全部患者中有96.34%既往未曾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或既往接种史不详。性接触传播为重要途径之一,共27例,占24.77%。临床治愈率高达94.50%。全部患者入院时抗-HBc IgM为(20.38±8.41)S/CO,HBV DNA为(4.27±1.12)lg拷贝/mL,ALT水平为(1404.98±906.22)IU/L,TBil为(95.24±69.03)μmol/L;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22.87±10.16)d;血清HBsAg转阴时间为(13.87±10.14)d,HBV DNA转阴时间为(10.05±9.66)d。结论成年人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性传播途径是目前成人急性乙型肝炎重要感染途径之一,建议成人和高危人群开展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以降低成人急性乙型肝炎的感染率和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