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21.
回顾分析2009年3月到2011年9月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的24例产后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自2004年11月~2011年8月收治16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内镜下穿通静脉离断术联合浅表曲张静脉激光腔内治疗并局部清创和(或)植皮术的手术方式。结果本组患者刀口均一期愈合,平均住院时间为11.3天。46例下肢活动性溃疡于术后平均愈合时间15天。平均随访时间21.3个月,139例患者肢体下肢酸胀沉重症状消失,27例患者肢体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减轻。12例患者肢体局部出现静脉曲张复发,再次门诊行静脉腔内激光治疗后治愈。结论采用内镜下穿通静脉离断术联合静脉激光腔内治疗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可有效处理小腿穿通静脉及足靴区浅表静脉曲张,并且避免足靴区手术切口并发症,配合清创植皮,临床疗效明显,实现了微创、安全、简单有效的目的,近期随访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氯氮平、利培酮、齐拉西酮三种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过程中血药浓度与体重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18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氯氮平、利培酮、齐拉西酮三组,分别给予单药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3、6个月末监测患者血药浓度(PDL)、血脂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项指标,同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疗效。结果治疗后较之治疗前,氯氮平组、利培酮组随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内增加而血脂各项指标数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在体重、血脂中总胆固醇(TC)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氮平组在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项,利培酮组在甘油三酯(TG)项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齐拉西酮组随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内增加而体重及血脂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氮平、利培酮的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内增加对患者的体重及血脂代谢均有影响,且氯氮平的影响大于利培酮;齐拉西酮的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内增加对患者的体重及血脂代谢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4.
巩建华  徐倩  袁海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4990-4992
建立和维持良好的血液通路是保证长期顺利血液透析的关键.长期颈内静脉置管是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最多的永久性血管通路之一,适用于血管条件不宜行动静脉内瘘吻合术的患者[1].但对于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颈内静脉置管血栓形成与血小板及其活化的关系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通过监测患者血清中血小板计数、β-血栓球蛋白(β-TG)、血小板第4因子(PF4)、血栓素B2(TXB2)的变化,了解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其活化与长期颈内静脉置管血栓形成的关系,探讨引起血栓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治疗对家兔肢体缺血模型的疗效.方法 切除新西兰兔右后肢全长股浅动脉并结扎股深动脉以建立兔后肢缺血模型,随机分为空质粒对照组(EP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BMSC组)、VEGF基因治疗组(VEGF组)及联合治疗组(BV组),每组各8只.分别于治疗后28 d及30 d进行动脉造影及VEGF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EP组、BMSC组及VEGF组的新生血管计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V组的新生血管计数较其余3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47,P<O.01).BMSC组及VEGF组的VEGF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表达,与E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4.32,P<0.01).BV组的VEGF免疫组化染色呈强阳性表达,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764.32,P<0.01).结论 BMSC联合VEGF基因治疗兔肢体缺血可使VEGF获得稳定而有效的表达,从而改善肢体缺血.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肢体淋巴水肿。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2008年8月—2011年6月采用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的29例淋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抽取骨髓过程中2例出现乏力症状,第2天好转,其余患者均无异常。分离的单个核细胞计数为(110~820)×108mL-1,干细胞移植过程顺利。术后有3例患者自述患肢局部注射部位发热、胀痛感,后逐渐缓解,无其他明显并发症。平均随访18.3个月,10例患者肢围较术前无明显改善,但肢体皮质硬化程度有所下降;19例患者患肢与健肢周径之差明显减小,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水肿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但远期安全问题需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27.
患者:男,40岁。因“双下肢皮疹、间断全身浮肿2年”入院。2年前起病时双下肢皮肤出现对称性出血点,继之出现双下肢水肿。曾在当地医院给予口服泼尼松治疗,症状缓解,但仍间断发作。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5月对19例急性肺动脉栓塞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肺动脉造影,导管碎栓、抽栓、溶栓治疗,其中12例术中应用球囊辅助碎栓,术后处理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调整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率在2~3。结果术中即刻造影显示8例主干完全开通,11例部分开通。术中16例肺动脉压下降至16~37 mm Hg,3例肺动脉压升高至39~62 mm Hg,考虑末梢血管痉挛所致。基本治愈8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3例。19例随访2~26个月,平均18个月,未见复发。结论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可以迅速恢复肺灌流量且相对于外科手术微创、简单,与全身静脉溶栓比较更迅速、有效。  相似文献   
29.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一组胎儿或婴儿在大脑发育过程中非进行性脑损伤致患儿持续性运动与姿势发育异常、运动受限的综合征.活产儿CP发病率为2‰~3‰[1],其中痉挛型CP占70%~80%[2].痉挛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高位中枢对脊髓牵张反射的调控障碍或异常,使牵张反射过强或过于敏感而导致.痉挛型CP损伤部位主要为皮层运动区及锥体系,典型表现为:上肢屈曲、内收、内旋,拇指内收、握拳、两上肢后伸,躯干前屈,髋、膝关节屈曲,下肢内收内旋、交叉、尖足、剪刀步、足外翻等[3].局部肌肉痉挛若得不到及时缓解,出现肌肉肌腱挛缩、骨骼畸形等致关节活动范围受限,运动系统及姿势平衡发育受阻,又由于运动控制能力丧失,CP患儿较正常儿童行走时耗氧耗能更多,更易疲劳[4].  相似文献   
30.
胡凤琪  巩建华  秦永芳  袁海 《海南医学》2014,(24):3600-3602
目的: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与左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A组),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超声心动图及内皮舒张功能,根据有无左室肥厚将A组患者分为左室肥厚组(A1组)及非肥厚组(A2组)。同时选取正常健康人2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ADMA及各项生化指标水平。结果 A1组和A2组患者的ADMA水平分别为(1.65±0.26)μmol/L和(1.31±0.24)μmol/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78±0.19)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下降;与A1组比较,A2组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升高。相关及回归分析显示,ADMA水平、收缩压、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ADMA明显升高,且ADMA升高和左室肥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