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7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4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7篇
内科学   9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249篇
预防医学   5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13篇
中国医学   200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目的 观察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46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治疗组用替吉奥、奥沙利铂联合化疗;对照组用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化疗,所有病例至少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缓解(CR)1例(4.3%),部分缓解(PR)10例(43.5%),稳定(SD)7例(30.4%),进展(PD)5例(21.7%),有效率(RR)为47.8%,疾病控制率(DCR)为78.2%;对照组CR 2例(8.7%),PR 8例(34.8%),SD 7例(30.4%),PD 6例(26.1%),RR为43.5%,DCR为73.9%.两组RR、D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的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毒性、肝功能异常、手足综合征、脉管炎,不良反应以Ⅰ~Ⅱ度多见.对照组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及脉管炎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患者能耐受.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用单盲随机安慰剂对照方法,50例CHF患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CHF均经过超声心动图及心脏三位片检查确诊。治疗组25例是在病情稳定后给予美托洛尔,12,5—200m8/d;对照组25例予以常规治疗和同等剂量的安慰剂。两组基础治疗类同,门诊定期随访。坚持服药1—3年,服药满1年后均复查超声心动图。判定疗效的终点事件为淬死及临床心功能状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率、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心脏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改善(P均<0.05),其显效明显多于对照组(60%:36%,P<0.05),心功能恶十死亡(12%)明显少于对照组(40%,P<0.05)。结论:长期坚持运用p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可使CHF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预后改善,死亡率下降。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丙二醛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及血脂水平,探讨其与心血管病高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择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5例,其中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并发症组)13例,单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单纯组)42例;正常对照组6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测定血浆丙二醛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同时对受检者血脂和炎症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除载脂蛋白B高于对照组外(P<0.05),其它脂质和载脂蛋白水平无明显改变;并发症组与单纯组间脂质和载脂蛋白水平相似。并发症和单纯组血浆丙二醛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为187.81±90.89和102.01±57.73mg/L)和低密度脂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分别为2.58±1.69和1.87±0.74AU)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2.65±27.00mg/L和1.21±0.38AU,P<0.01),且并发症组高于单纯组(P<0.01或0.05)。低密度脂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与C反应蛋白正相关(r=0.301,P=0.026),丙二醛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与血沉趋于相关(r=0.263,P=0.057)。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丙二醛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显著升高,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4.
患者33岁,因2个月前行子宫颈活检诊断为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Ⅲ)入院治疗.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经产型,子宫颈轻度糜烂,子宫及双侧附件阴性.手术锥形切除子宫颈.  相似文献   
25.
饶峰  蔡辉  秦亚勤  李宗友 《安徽医药》2020,24(11):2325-2328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醋酸棉酚所致不良反应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阜阳市人民医院 2019年 2月收治的 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低钾血症、横纹肌溶解的中年女性病人的临床资料:该病人入院时有四肢无力、浓茶样小便,既往有妇科疾病、慢性胃炎、睡眠障碍,平素服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复方醋酸棉酚片、劳拉西泮片、氯硝西泮片”等药物,入院查体发现四肢肌力下降,辅助检查示血钾浓度明显偏低,谷氨酸氨基转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等明显升高,经查阅药品说明书及复习相关文献,考虑病人合并电解质代谢紊乱、横纹肌溶解等是由于常年口服复方醋酸棉酚片所致。结果经及时停用复方醋酸棉酚片,并予加用保肝、补钾、补液等治疗,病人症状好转,复查相关指标,血钾、肌酶谱水平逐渐恢复,预后良好。结论在口服醋酸棉酚治疗相关疾病时,临床医生应密切关注其可能的低钾血症和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注意定期复查血清钾和心电图等,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避免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6.
<正>结肠透析(灌洗结肠疗法)是利用结肠黏膜作为半透膜,通过弥散和超滤原理清除体内潴留的水分及代谢产物,并将这些物质随透析液排出体外,同时由透析液中补充必要的物质,该疗法同时进行全结肠的灌洗,这样较彻底的清洗了结肠内的粪便及排泄物,减少了结肠黏膜对肠内有毒物的重吸收,减轻了肾脏的负担。因操作简单,价格便宜,副反应小,可以作为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肾脏替代疗法的一种补充,在慢性肾衰竭中晚期的治疗中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7.
心肌纤维化是各种慢性心血管疾病的核心病理改变。肝细胞生长因子以其强大的促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作用,可以延缓甚或逆转心肌纤维化进程,因此受到心血管疾病研究者广泛的关注。现对近年来肝细胞生长因子与心肌纤维化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8.
<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最常见的炎性关节炎。近年来,随着临床诊治水平的显著提高,患者预后得到明显改善,但研究发现心脏疾病仍是RA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炎症在RA发病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就RA的心脏表现和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做一综述。1 RA的心脏表现1.1心包受累心包炎是RA常见的心脏表现之一。虽然临床症状显  相似文献   
29.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风险增加。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肥胖和体力活动缺乏传统危险因素不能完全解释RA心血管风险。炎性反应在RA和心血管病之间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个阶段:内皮功能障碍、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而且还能加速传统心血管风险,如血脂异常、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目前关于RA和心血管病之间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对RA心血管风险管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高脂饮食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设清洁型SD大鼠2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9)、高脂饮食组(n=17),高脂饮食组喂养12周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n=8)和吡格列酮组(n=9),分别给予蒸馏水、蒸馏水(1.5ml/100g)和吡格列酮10mg/(kg·d)灌胃,1次/d,同时继续高脂饮食,干预4周后,检测各组血脂水平并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高脂饮食喂养1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吡格列酮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显著升高(P<0.01)。给药干预4周后,吡格列酮组干预后TG、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吡格列酮组TG、TC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可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主动脉内膜增厚和平滑肌细胞增殖。结论吡格列酮可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延缓主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改变,提示吡格列酮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部分归于血脂改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