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6 毫秒
51.
蔡瑜  杨文奇 《临床医学》2011,31(6):107-109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是由英国医师Heald等在1982年首先提出,他们发现并报道5例直肠癌下缘的远侧系膜中存在多个腺癌转移灶。由此他们大胆推测,当时临床上直肠癌术后局部癌灶高复发率与术中未将直肠系膜内的隐匿癌灶清除干净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HPC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5例中枢神经系统HPCs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表现及治疗结果,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中枢神经系统HPCs的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5例HPCs患者中,2例术前确诊先行颈外动脉供血栓塞。5例均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下全切除肿瘤,术后辅助局部放射治疗。病理表现为典型的“鹿茸状”血管腔隙。免疫组化染色波形蛋白呈强阳性。3例随访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和转移,死亡1例,失访1例。结论:手术全切除肿瘤,并联合局部放疗是中枢神经系统HPCs的首选治疗方案。术前明确诊断、血管内栓塞减少肿瘤供血是影响手术成功的主要因素。HPCs具有局部复发率高、远期有颅外转移的特点,术后有必要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53.
目前认为,肝星状细胞激活对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致星状细胞活化的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尤其是TGFβ1在调节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降解中起关键作用.Smad蛋白是TGFβ下游传导的主要细胞因子,Smad2可与TGFβ受体复合物作用影响TGFβ的传导.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八段锦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患者Ⅰ期心脏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科技城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PCI后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及心脏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及八段锦康复训练。训练3个月后,比较两组血清生化指标、影像学指标、心肺运动试验及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心肌肌钙蛋白I(cTnI)、脑利尿钠肽(BNP)、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均低于干预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干预前,试验组cTnI、BNP、LVE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无氧阈、最大摄氧量、能量消耗水平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个月内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八段锦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后Ⅰ期心脏康复患者的心脏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伴有颅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的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UIA)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伴有颅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UIA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同源供血动脉狭窄11例,异源供血动脉狭窄35例。11例UIA合并同源供血动脉狭窄病人中,一期治疗动脉瘤和动脉狭窄5例,单纯治疗动脉瘤4例,单纯治疗动脉狭窄2例。35例UIA合并异源供血动脉狭窄病人中,一期治疗动脉瘤和动脉狭窄14例,单纯治疗动脉瘤12例,单纯治疗动脉狭窄9例。结果 35例UIA治疗中未发生动脉瘤破裂,未见颅内低灌注导致的缺血症状;30例动脉狭窄治疗过程中无大动脉血栓形成。1例拟分期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和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病人,在等待二期治疗动脉狭窄期间死于大面积脑梗死。随访45例,时间6~30个月,平均18.7个月,未见动脉瘤复发及动脉再狭窄。结论 UIA合并颅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病人的治疗需要综合影像、临床、血液动力学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高危的UIA需要积极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56.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突然堵塞或破裂出血造成严重的脑功能障碍,轻者肢体偏瘫,感觉异常;重者意识障碍、生命危险。临床上最常见的脑卒中是缺血性卒中,约占所有脑卒中病例的80%以上。据统计,我国每年缺血性脑卒中新发病例约150万~200万人,其中近40%的病人遗留有重度残疾,80%病例又会在2~5年内复发。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  相似文献   
57.
患者,女,53岁,因"右侧面部不自主抽动伴右耳耳鸣8个月"入院.患者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下眼睑不自主跳动,伴同侧隆隆样耳鸣.眼睑跳动和耳鸣均为阵发性发作,呈不完全同步性,不伴头昏、眩晕、耳闷等不适.继而发展为右侧表情肌不自主抽动,口服药物无好转.  相似文献   
58.
蔡瑜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2):1472-1473
目的 比较并分析AVE-763C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MA-4280KB尿干化学分析仪及光学显微镜检测尿液红细胞、白细胞结果.方法 随机抽取1 654例患者晨尿标本,分别用AVE-763C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MA-4280KB干化学分析仪及光学显微镜进行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 以显微镜检查作为对照,AVE-763C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对红细胞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为99.7%、97.8%,对白细胞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9.6%、98.8%.AVE-763C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MA-4280KB干化分析仪对红细胞、白细胞检测结果Kappa值均大于0.6,说明一致性很高.结论 将AVE-763C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MA-4280KB干化学分析仪作为过筛试验并结合光学显微镜检查进行复检,才能快速、准确地为临床提供有效、可靠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影响颅内多发囊性动脉瘤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1月到2009年12月间的35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的完整资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按实施治疗方案分手术、介入、手术加介入三组.术前患者评估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动脉瘤数量、部位、侧别、大小、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术后评估则以出院时GOS术后评分为准.单因素分析术前各因素、治疗方案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治疗效果与术前各因素、治疗方案的关系.结果 按GOS术后评分良好(4~5分)24例,差(1~2)11例.三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统计学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术前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与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P<0.30,参考相关文献).而多因素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术前Hunt-Hess 分级和Fisher分级有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患者年龄、术前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是影响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术后疗效的关键因素,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提高颅内多发囊性动脉瘤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0.
L-精氨酸枕大池注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L-精氨酸枕大池注射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动脉结扎及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造兔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在蛛血后第4天,以比色法测定血清及脑脊液中NO及脑组织NOS的含量。光镜下测定基底动脉的动脉壁厚度和基底动脉的内径,以其比值作为脑血管痉挛的指标。治疗组分为300μmol及500μmol组,在蛛血后第4天,枕大池持续微泵滴注L-精氨酸,在滴注后再分别测定上述指标。结果:蛛血后第4天,基底动脉的动脉壁厚度和内径的比值明显升高,血清及脑脊液中NO及脑组织NOS的含量降低。在L-精氨酸滴注后,脑血管痉挛缓解。血清及脑脊液中NO及脑组织NOS的含量较对照明显升高。结论:L-精氨酸枕大池注射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血管痉挛具有治疗作用。L-精氨酸可能是通过NO及NOS系统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