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91.
肾移植受者中CMV感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在肾移植受者中的感染状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组化方法及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167例肾移植受者的CMV抗体、抗原和CMVDNA.结果肾移植受者的抗CMVIgG和抗CMVIgM阳性率分别为98.8%和1.8%;CMV抗原阳性细胞数平均为(3.2±3.1)/5×104WBC,阳性率为47.3%;CMVDNA的阳性率为50.9%.结论肾移植受者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CMV感染.临床上开展CMV抗体、抗原及核酸的检测对早期诊断肾移植受者术后CMV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作为一种常见癌症,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其发病的分子机制仍很不清楚。尽管对CRC发病机理的研究逐渐深入并提供增强的筛查策略,但由于早期CRC的症状并不明显,难以诊断,使得许多患者错过最佳手术治疗的机会,因此目前患病率仍在上升。目前多数研究表明,CRC早期发病主要原因是由于机体所处环境、膳食、遗传和存在患者体内的其他因素等所作用造成。对于CRC的治疗大多是手术结合化疗药物进行治疗。在此,本文就CRC主要发病机制与临床中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筛查方法、药物靶向治疗、手术与放化疗的结合、中医药在CRC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旨在为临床对该类疾病的针对性防治及相关病理机理的阐明提供最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93.
创伤是死亡与致残的主要原因,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00万人死于创伤,超过90%的创伤性死亡发生在低收入与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严重头部损伤与非控制性出血依然是早期创伤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后者大约占30%~40%。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对大肝癌患者机体抗肿瘤免疫状态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86例大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93例。对照组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血清肿瘤活性因子[甲胎蛋白(AF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CA199]、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 A、Ig M、Ig G)水平的变化以及患者生活质量与近期疗效。 结果 治疗前,2组AFP、MMP、CA19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FP、MMP、CA199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CD3+、CD4+、CD8+、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D3+、CD4+、CD8+、CD4+/CD8+改善明显(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Ig A、Ig G、Ig 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g G、Ig M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躯体功能、症状/不良作用及社会功能评分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近期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可明显降低大肝癌患者肿瘤活性因子水平,增强患者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5.
目的对1例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表型、基因型分析,并研究其致病机制。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并进行常规出凝血、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活性和抗原检测。对Fib的基因FGA、FGB和FGG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PCR扩增及测序。采用Fib凝固率测定、纤维蛋白聚集曲线和电镜扫描纤维蛋白凝块等方法研究其致病机制。结果先证者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凝血酶时间延长,Fib抗原正常、活性降低;其父亲表型与之相似。先证者及其父亲FGA基因第2外显子均存在A1211G杂合碱基置换,导致Fibα链Arg19Gly错义突变。western-blot检测显示,先证者及其父亲血浆Fib无异常条带出现。先证者血浆Fib凝固率为20.8%,凝血酶或爬虫酶诱导的聚集曲线严重受损,纤维蛋白凝块的纤丝直径大于健康人对照(P0.001),密度小于健康人对照。结论鉴定该病例为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Fibα链Arg19Gly杂合错义突变导致Fib功能受损,为该病例及相应临床症状的原因。  相似文献   
96.
Objective To evaluate pharmacodynamic profiling of dosage regimens of five β-lactam antibiotics agains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Methods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for 120 Pseudomonas aeruginosa from Jan uary to June 2008 in Ningbo Lihuili hospital were determined. Monte Carlo simulation method was performed to calculate pharmacodynainic target attainment for ceftazidime, cefepime, piperacillin-tazobactam, imipenem and meropenem. Results When administered by traditional method, the highest CFR (84.5%) was achieved by ceftazidime 2 g every 8 hours, followed by ceftazidime 1 g every 8 hours (78.0%), piperacillin-tazobactam 4.5 g every 6 hours (72.6%), meropenem 1 g every 8 hours (69.2%), and imipenem 1 g every 8 hours (64.2%) .When the meropenem dosage was increased to 2 g every 8 hours,CFR increased to 74.4% ;when the infusion time was prolonged to 3 hours, increases of CFR were as follow: increases of piperacillin-tazobactam 4.5 g every 8 hours were 24.1 %, followed by cefepime 2 g every 12 hours and imipenem 0.5 g every 8 hours, 16.6% and 14.6%,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As a result of high resistance rate, no regimen attains optimal bactericidal exposure agains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the CFR of the five β-lactain antibiotics were below 90% . Therefore, it seems reasonable to change dosage regimens, such as increasing the dose,increasing the frequency, prolonging infusion time,as well as combination therapy.  相似文献   
97.
目的调查一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中蛋白酶、葡激酶、透明质酸酶、脂酶及核酸酶编码基因携带状况,分析MRSA胞外酶基因的构成。方法 24株MRSA分离自浙江湖州解放军98医院,用仪器法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看家基因spaPCR法鉴定菌种后,再作甲氧西林耐药决定基因mecAPCR检测,确认为MRS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检测丝氨酸蛋白酶编码基因ssp、splB、葡激酶编码基因sak、透明质酸酶编码基因hysA、脂酶编码基因lip及核酸酶编码基因nuc。结果 6种酶分子编码基因均呈阳性,阳性率100.0%;杀白细胞素编码基因pvl、lukE、psm-mec检出率分别为62.5%、100.0%、100.0%,lukM、psmα等两种基因中无阳性发现;溶血素编码基因hla、hld、hlg-2检出率分别为91.7%、100.0%、100.0%,hlb、hlg等两种基因中无阳性发现;24株MRSA基因检测结果可分为3种阳性检出模式,其中ssp、splB、sak、hysA、lip、nuc、pvl、lukE、psmmec、hla、hld、hlg-2共12种基因阳性模式有15株,占62.5%。结论 24株MRSA中的每一株均有多种胞外酶和多种细胞毒素编码基因阳性,胞外酶与细胞毒素的共同作用可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宿主炎症的主要机制,MRSA同时携带多种胞外酶和多种细胞毒素编码基因为国内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98.
朊病毒是一种新型的蛋白感染因子,它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是:两者发病机理相似,但是否引起阿尔茨海默病尚待定论。  相似文献   
99.
目的 了解巨细胞病毒(CMV)对新生鼠肝胆系统FasL、bcl—2及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新生鼠腹腔注射不同滴度的CMV,在注射病毒后5、10、15、21及28d各处死一批动物。观察动物的体重变化及肝内外胆管的组织学改变。DNA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肝脏及肝外胆管的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MV晚期蛋白及FasL、bcl—2及bax蛋白在肝脏及肝外胆管中的表达。结果 病毒注射组小鼠体重的增加明显慢于对照组。病毒注射后可出现肝胆系统的急慢性炎症反应。且可见肝外胆管狭窄。病毒注射组肝脏及肝外胆管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FasL及bax在病毒注射组肝脏及肝外胆管中的表达均较对照组高,但bcl—2的表达降低。病毒注射5d后可在肝脏中检测到病毒晚期蛋白。结论 新生鼠腹腔注射CMV可造成鼠肝胆系统损伤,这种损伤可能是由细胞凋亡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100.
本文调查了杭州地区120名高危女性的淋球菌感染及药物敏感情况,结果发现淋球菌感染率高达33.33%,性乱个数和妊娠与淋球菌感染密切相关.比较了培养法与直接镜检法检出淋球菌的敏感与特异性,结果表明以培养法分离淋球菌为佳.对15株存活菌株作耐药性试验,发现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100%,推荐氟哌酸,麦迪霉素和头孢霉素作为一线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