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肾移植术后患者易出现肝功能损害,而肝损害会影响移植效果.因此有效治疗此时的肝损害有重要意义.自2000年2月~2001年2月,我们共进行207例肾移植手术,其中出现肾移植术后肝损害者35例经综合治疗预后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背景:肾移植后患者肺结核感染率较高,临床表现缺乏典型性,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不便。 目的:总结同种异体肾移植后肺结核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器官移植科诊断为肾移植后肺结核感染的13例患者相关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结果与结论:肾移植后并发肺结核感染的患者发病时间为肾移植后4-120个月,62%(8/13)患者于移植后18个月内发病。患者多以长时间发热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常以低热为首发表现。4例根据病史、影像学资料结合病原学阳性确诊,5例根据病史、影像学资料结合肺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阳性确诊,其余4例根据病史、影像学资料结合实验性抗结核治疗有效而做出临床诊断。患者肺部体征早期不明显,胸部 CT 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所有患者遵循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原则进行抗结核治疗,疗程一般6-10个月,经给予联合抗结核感染药物、调整免疫抑制剂及五酯胶囊保肝等综合治疗,13例患者均存活,未出现死亡病例。2例由于感染早期未及时正规治疗,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而恢复血液透析,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肾功能正常(查血肌酐变化)。说明肾移植后并发肺结核病的患者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CT引导下穿刺活检可作为肾移植后菌阴肺结核诊断和鉴别的有效且可行的手段。在调整免疫方案和抗结核治疗同时给予五酯胶囊可显著减少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类药物剂量,减轻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类药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致敏患者移植肾存活的危险因素,识别引起移植物失功的高危患者,以提高致敏患者移植肾长期存活率。方法选择102例行肾移植术的致敏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用Kaplan-Meier计算1、3、5年移植肾存活率,用log-rank进行单因素分析和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计算相对危险度。结果102例致敏患者随访期间移植肾失功16例,其中死亡7例,术后1年内死亡5例,术后2及3年带肾死亡各1例。死亡原因肺部感染5例、心血管疾病2例,失访3例。1、3、5年人存活率为95%、93%和93%,1、3、5年肾存活率为90%、85%和75%,移植肾半生存期为8.9年。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表明受者年龄、移植次数、PRA水平、术后PRA水平升高、HLA相配程度、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血肌酐水平、感染等10个因素对移植肾的存活产生重要或非常重要影响。结论通过控制影响移植肾存活的危险因素,致敏患者移植肾存活同样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范礼佩  李留洋 《广东医学》2004,25(4):427-429
目的 研究肾移植术后患者接受强的松、他克莫司 (FK5 0 6 )、骁悉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时FK5 0 6的合适浓度。方法  6 8例肾移植受者术后口服FK5 0 6胶囊 ,监测服药后 12h的血药浓度 ,出院后门诊随诊 ,注意观察排斥反应、药物肝肾毒性、感染和高血糖。结果 FK5 0 6浓度在术后 1个月内为 (11± 3 5 )ng/ml,3~ 4个月为 (7 5±2 1)ng/ml,6个月以后为 (5 6± 1 7)ng/ml。术后发生排斥反应 3例 ,药物肝毒性 7例 ,血糖增高 14例 ,经减药治疗后仍有 8例需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术后发生肺部感染 6例。结论 FK5 0 6免疫抑制疗效可靠 ,其合适浓度范围 :在术后第 1个月应为 18~ 12ng/ml,3~ 4个月为 6~ 8ng/ml,6个月以后为 4~ 6ng/ml。未发现肾毒性 ,但有肝毒性和血糖升高 ,均可控制  相似文献   
15.
肾移植受者抗HLA抗体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肾移植受者抗HLA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517例肾移植受者进行手术前、后血清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强度动态监测,对PRA阳性受体进一步行抗HLA抗体分型并进行随访,观察PRA水平对移植物长期存活和移植肾功能的影响。结果1517例中,术前PRA阴性者1336例,阳性者181例。术前PRA阳性受者和阴性受者的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分别为34.8%、1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PRA阳性受者的移植肾1、3、5、8年存活率分别为94%、85%、73%和63%,术前PRA阴性受者相应为96%、87%、72%和6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前及移植6个月后PRA均为阴性的265例受者中,血清肌酐水平异常者仅占19.6%,而术后PRA转为阳性的57例受者中,血清肌酐异常者高达6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植前PRA阳性的53例受者中,有24例移植后PRA转为阴性,术后血清肌酐全部正常。结论术前筛查PRA可科学评估肾移植患者的体液致敏状态,为致敏患者选配合适供者;术后监测PRA可及时了解移植肾的免疫状态,有利于防治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发生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病因、特点及诊疗方案.方法 对在我院诊治的29例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肾移植术后PCP患者,其中14例发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8例痊愈,1例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并发心衰而死亡.结论 PCP多发生在移植术后3~6月,病情进展快,凶险,应以预防为主,个体化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是关键;一旦发生,尽早诊断,合理治疗:尽早、足量给予复方磺胺甲恶唑、减少免疫抑制剂,支持治疗,必要时果断使用呼吸机支持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影响致敏患者移植肾存活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致敏患者移植肾存活的危险因素,以提高致敏患者移植肾长期存活率。方法对102例接受肾移植的致敏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KaplanMeier计算移植肾1、3、5年存活率,用LogRank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计算相对危险度。结果术后随访(30±2)个月,未出现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3例,经激素及抗淋巴细胞抗体治疗后,25例逆转;16例移植肾功能丧失,其中7例死亡,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5例,心血管疾病2例;人/肾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5%/90%、93%/85%、93%/7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表明,受者年龄、移植次数、HLA相配程度、PRA水平、移植后PRA升高、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血肌酐水平、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急性排斥反应及感染等10个因素对移植肾的存活有重要或非常重要影响。结论良好控制影响移植肾存活的危险因素,致敏患者肾移植同样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成人胰岛细胞的分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成人胰岛细胞的分离及胰腺冷缺血时间与胰岛细胞活率的关系。方法 采取胰、肾联合切取 ,经腹主动脉插管 ,用自制的灌注器以高渗枸橼酸盐嘌呤溶液 (HC A液 ) 15 0 0~2 0 0 0ml进行原位灌洗。将肾与胰腺、十二肠、脾分离 ,采用胶原酶P消化胰腺 ,分离并纯化胰岛细胞 ,以双硫腙及丫腚橙染色 ,测定所得到的胰岛细胞的纯度及活率。结果 胰腺的冷缺血时间为 2 .5~ 8h ,温缺血时间为 0~ 3min。胰岛收获量为 (2 .38± 0 .6 7)× 10 3 IEQ/g ,纯化后胰岛细胞的活率为 19%~ 83% ,冷保存指数 (或输注指数 )为 9.8~ 6 6 .4。胰岛细胞的活率与胰腺的冷缺血时间呈负相关 ,冷保存指数和胰岛细胞活率呈负相关。结论 以高渗枸橼酸盐嘌呤溶液灌洗、胶原酶P消化胰腺所得到的胰岛细胞活率高 ,但胰腺的冷缺血时间不宜超过 5h。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提高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治愈率及缩短治疗时间,并总结其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DGF发生率为8.6%;急性排斥反应4例中,2例移植肾破裂切除后近期再次行原位肾移植术,另2例和12例急性肾小管坏死者,经调整免疫抑制剂、床旁超滤及无肝素化透析等综合治疗,肾功能于2~4周恢复正常.结论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应积极预防;一旦发生应采取综合治疗;移植肾切除后近期原位再次行肾移植术是一种可行的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20.
达利珠单抗对移植肾急性排斥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排斥(AR)是肾移植早期失败原因之一。达利珠单抗(商品名:赛尼哌,罗氏公司产品)作为第一个人源化白细胞介素2(IL 2)受体拮抗剂,可有效阻断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从而阻止急性排斥发生。本中心观察达利珠单抗对肾移植AR的预防作用及其安全性。一、资料与方法选择2000年 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