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9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3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目的 探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液相芯片分析系统同步检测20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28名健康对照者血清MPO和MMP-9表达程度,并分析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MPO、MMP-9表达程度较健康对照者升高(P<0.01);二者变化具有显著正相关(P<0.01),且与冠脉病变程度Gensini积分无明显相关.结论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斑块具有一定程度炎性反应和不稳定性,其中表达程度升高者可能处于向不稳定型心绞痛过度的阶段.MPO和MMP-9可能成为判定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的依据.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痛(EH)患者中医证候与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 对333例住院EH患者行中医辨证和身高、体重、血糖、血脂测定.333例EH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9组,另外根据虚实辩证及夹痰、夹瘀辨证原则进行辨证分组.结果 333例EH患者中医辨证分为9组.各组合并代谢综合征情况经χ2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虚实辨证将333例EH患者分为单纯虚证、单纯实证、虚实夹杂证3组,3组合并代谢综合征情况经χ2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夹痰、夹瘀不同将333例EH患者分为夹痰证、夹瘀证、夹痰夹瘀证、非夹痰夹瘀证4组.4组合并代谢综合征情况经χ2检验,夹痰夹瘀证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多于夹痰证(P<0.01).结论 EH患者痰瘀互结可能促进多代谢异常的出现和发展,临床上可以在辩证论治的同时,通过加强化痰、活血化瘀之力以控制血压和纠正多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对心衰大鼠心肌线粒体蛋白质组学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与假手术组;造模组采用结扎冠脉致心梗后心衰模型,术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卡托普利组;各组连续予以相应干预8周后采集大鼠心肌,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技术,分析各组大鼠心肌线粒体蛋白质组学变化,并运用Western blot技术对差异蛋白进行回复性验证。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有差异,且卡托普利能使差异趋势逆转的蛋白点为19个,其中11个表达上调,8个表达下调;经质谱分析成功鉴定出12个蛋白,主要涉及能量代谢、氧化损伤、应激反应、细胞骨架、细胞分化增殖等功能。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ATP-α表达下调,Stress-70、Nucleophosmin表达上调;卡托普利组ATP-α表达上调,Stress-70、Nucleophosmin表达下调,与蛋白质组学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卡托普利可一定程度调节心衰大鼠心肌线粒体蛋白质组学变化,其干预机制可能与改善能量代谢、抗氧化损伤、减轻应激反应及调节细胞分化增殖等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白蛋白的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广安门医院2012年4月至2013年7月心内科住院及广安门医院南区2012-2013年体检科查体的高血压患者.年龄≥80岁为1组,60≤年龄≤79岁为2组,40≤年龄≤59岁为3组,年龄<40岁为4组,比较各组血清白蛋白的情况.结果 各组血清白蛋白(g/L)比较:1组(35.80±3.58) <2组(47.72±5.93)<3组(50.17±5.60)<4组(51.54±1.90).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为血清白蛋白影响因素.结论 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较其他年龄组低.受年龄、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影响,故在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诊疗中,应重视血清白蛋白的监测,积极干预,以改善心脑血管病预后.  相似文献   
85.
86.
目的:对稳心颗粒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质量进行疗效的评估,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数据库,VIP等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5年5月10日),筛选出稳心颗粒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RCT,并使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相关文献279篇,筛选后纳入6个RCT,共计52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律失常改善显效率[OR=3.85,95%CI(2.39,6.20),P0.000 01]和心悸症状改善显效率[OR=4.48,95%CI(2.42,8.30),P0.000 01],治疗组(稳心颗粒+比索洛尔)大于对照组(比索洛尔);治疗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OR=0.42,95%CI(0.18,1.01),P=0.05]小于对照组。各组有效率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用稳心颗粒与比索洛尔较单独使用比索洛尔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疗效更显著,并减少了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7.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心动图评价芪珀生脉颗粒对心气虚小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控食、强迫游泳和大剂量心得安复合因素造模法建立小鼠心气虚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芪珀生脉大、中、小剂量组,给药14 d后,测定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左室内径(LVIDd、LVIDs);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LVPWs);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IVSs);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左室容积(LVEDV、LVESV);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等指标,评价各组心功能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模型组小鼠的心功能明显下降,阳性药对照组、芪珀生脉大、中剂量组的心功能相关指标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芪珀生脉颗粒能降低心气虚小鼠LVIDs和LVESV,增加LVPWs和IVSs,抑制心气虚小鼠左心室结构改变,同时升高EF,FS和每搏输出量(SV),改善小鼠心功能。  相似文献   
88.
目的:运用血栓弹力图评价冠心病不同证候患者的血栓风险,指导冠心病临床防治。方法:172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将患者分为痰瘀互阻证(TYHZ)52例、气滞血瘀证(QZXY)44例、气虚血瘀证(QXXY)42例、气阴两虚证(QYLX)3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凝血功能检测以及血小板参数检测,比较4组患者的TEG参数、凝血功能参数以及血小板参数以判断其凝血功能及血栓风险。结果:各组R值经比较发现,QYLXQXXYQZXYTYHZ,P0.01;各组K值比较,QXXYQYLX、QYLXQZXY、QYLXTYHZ、QXXYQZXY、QXXYTYHZ,P0.05;各组Angle值比较,QZXYQYLX、TYHZQYLX,QZXYQXXY、TYHZQXXY,P0.05;各组MA值比较,QZXYQYLX、TYHZQYLX,P0.05;各组ADP值比较,QZXYTYHZ,QZXYQXXY,P0.05;各组PT值比较QYLXQXXY、QYLXQZXY,QYLXTYHZ,P0.05;各组INR值比较,QYLXQXXY、QYLXQZXY,P0.05,各组PLT值比较,QXXYQYLX、QZXYQYLX、TYHZQYLX,TYHZQZXY、TYHZQYLX,P0.05;各组PCT值比较,QXXYQYLX、YHZQYLX、TYHZQZXY、TYHZQYLX,P0.05。EPL、LY30、AA、APTT、FIB、PDW、MPV以及P-LCR组间比较,P0.05。结论:冠心病各个中医证候血栓形成风险不同,其中痰瘀互阻证患者血栓风险最高,应充分重视凝血功能的监测,积极应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及中医活血化瘀药物,以减少和预防血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tPAI-1)表达变化。方法:采用液相芯片分析系统同步检测20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SAP患者及28例健康对照者血清MMP-9、sE-selectin及tPAI-1表达程度,并比较3者之间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SAP患者血清MMP-9、tPAI-1及sE-selectin表达程度较对照者升高,其中前2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者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SAP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具有一定程度炎性反应,血液呈现高凝状态,故具有一定不稳定性。炎性因子和纤溶系统标记物可能成为判定SAP患者危险分层的依据。  相似文献   
90.
药对黄连、吴茱萸对高血压大鼠血压和血浆ET、CGRP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药对黄连、吴茱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和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4只SHR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组)、硝苯地平组(Nif组)、连萸药对组(LY组),每组8只,以正常WKY大鼠为对照组(WKY组),8只,共4组。WKY组和Model组予以生理盐水,Nif组予以硝苯地平溶液,中药组予以相应配伍剂量的浓煎剂,连续灌胃4周,测量大鼠灌胃前和灌胃4周末大鼠尾动脉的收缩压。第4周末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ET、CGRP的含量。结果与Model组比较,中药组大鼠4周后血压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浆ET含量降低(P<0.05),CGRP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但与Nif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药对黄连、吴茱萸对SHR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中ET的含量,增加CGRP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