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发形霞水母毒素溶血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发形霞水母毒素(Cyanea capillata full venom,CFV)的体外溶血活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超声破碎法分离得到CFV,测定其半数溶血分数(HU50),探讨温度、pH、放置时间对溶血活性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不同动物红细胞对溶血活性的敏感性.结果 CFV溶血活性的HU50为5.82 μg·mL-1;溶血活性对温度和pH变化耐受性差,在40℃和pH 8.0时有最大溶血活性;25℃和37℃放置12 h CFV溶血活性迅速下降至18.6%和17.4%;对不同动物红细胞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以家犬红细胞最为敏感.结论 CFV有显著的溶血活性.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与方法:为阐明已报道的5种水母溶血毒素的氨基酸组成和序列、信号肽、跨膜结构域、疏水性,亲水性、二级结构、保守区域、分子进化关系等,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与结论:不同水母溶血毒素的氨基酸组成和理化性质相类似;水母溶血毒素存在跨膜结构域和疏水区域;在20-21位点最有可能存在信号肽切割位点;口螺旋、不规则卷曲是二级结构中最大量的结构元件,卢折叠散布于整个蛋白质中;在其中3种水母毒素蛋白中存在4个保守区;以MP法和NJ法构建的系统发生树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4.
兰尼碱受体(ryanodine receptor,RyR)是位于肌浆网膜上的细胞内Ca2+释放通道,在骨骼肌和心肌兴奋收缩偶联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单粒子冷冻电镜技术的应用以及数据分析能力的提高,近期来自中国、美国以及德国的3个课题组分别获得了整体分辨率为3.8 (A)(1 (A)=10m)、4.8A和6.1A的高清晰RyR1结构图片,相关研究同时发表于2015年第1期的Nature上,是近年来RyR结构及其门控研究的重要进展.RyR1为相对分子质量>2 200 000的同源四聚体离子通道,主要包括由NTD、SPRY、P1、P2、B-sol以及C-sol等结构域组成的胞质区和由SI~S6、VSL以及CTD等结构域组成的通道区.Ca2+作为RyR1门控的主要影响因子,能够与胞质区EF-hand亚结构域结合,引起通道构象的变化并最终导致通道的开放.  相似文献   
25.
26.
27.
背景 组织工程作为一项年轻的技术获得了越来越多脊柱医学研究者的关注.但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选择仍无明确标准.目的 获取并鉴定软骨终板干细胞(cartilage endplate stem cell,CESC)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通过对比探明CESC是否有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潜在可能.方法 原代培养SD大鼠软骨终板细胞(cartilage endplate cell,CEP),甲苯胺蓝染色鉴定软骨细胞表型,通过单克隆法筛选培养CESC和BMSC;三系诱导分化验证CESC和MSC干细胞特性;取P3代CEP、CESC和BMSC进行非接触式共培养,在1 d、3 d、5 d、7 d,CCK-8检测三组Transwell小室下层CEP增殖,并绘制增殖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共培养7 d后三组下层小室CEP凋亡变化,RT-qPCR检测CEP表型基因ACAN、COLⅡ、Sox9表达变化.结果 甲苯胺蓝染色显示原代培养的CEP能够分泌软骨相关的多糖物质,如糖胺聚糖等,且具有特征性多角形形态,呈铺路石样分布;通过单克隆法分离出的CESC和BMSC经三系诱导分化后,茜素红染色能够观察到被染成红色的钙结节,油红O染色观察到细胞周围出现大量类圆形红色脂滴形成,番红染色观察到软骨细胞特异性分泌的聚集蛋白聚糖出现.CCK-8检测表明CESC组和BMSC组增殖能力均强于CEP组,且CESC组增殖能力强于BMSC组,三组CEP凋亡水平无统计学差异;RT-qPCR结果表明三组CEP共培养第1~7天ACAN、COL2A1和Sox9表达均呈波峰状改变,第3天表达水平最高.第1天、第7天三组软骨表型基因表达ACAN、COL2A1和Sox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天、第5天CESC组表达高于BMSC组和C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SC和BMSC通过非接触式共培养均能够增强CEP增殖和软骨表型的表达,且前者作用明显更强.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国人左侧第2 腰椎至第1 骶椎(L2 ~ S1)水平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手术通道的解剖学特点, 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理论依据。方法: 对成人标本的左侧腹膜后间隙进行逐层解剖,探查进入L2 ~ S1 水平斜 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手术通道的解剖学特点,测量其通道直径并记录相关数据,对通道及其毗邻结构拍照记录和定 量描述。结果: 自然状态下L2 ~ L3、L3 ~ L4、L4 ~ L5 水平的通道直径分别为(12.07±7.74) mm、(15.34±5.70) mm、(13.49±4.9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5 ~ S1 横径和纵径分别为(14.86±8.30)mm、(20.48±7.17) mm,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牵拉腰大肌状态下L2 ~ L3、L3 ~ L4、L4 ~ L5 水平的通道直径分别 为(15.26±8.18)mm、(20.13±5.18)mm、(18.75±5.8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L2 ~ L3、L3 ~ L4、 L4 ~ L5 水平,自然和牵拉腰大肌2 种状态下的通道直径大小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横向牵拉腰大 肌将显著扩大各个椎体水平手术通道,L2 ~ L3、L3 ~ L4、L4 ~ L5 水平通道扩张度分别为25.10%、25.81%、 28.47%。在L2 ~ L5 水平上,最常见的是交感干,生殖股神经在L3 水平穿过腰大肌前筋膜向下延伸,在腹膜后 脂肪中能观察到输尿管。结论: 左侧腰大肌与血管之间的通道直径大小可以满足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手术的需要, 适度牵拉腰大肌可扩大手术通道直径,进一步了解手术通道周围的解剖结构,对手术安全性的提高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不同环境因素和处理方法对发形霞水母(Cyanea capillata)触手提取物(tentacle extract,TE)蛋白稳定性及其溶血活性的影响。方法结合蛋白浓度测定、溶血活性检测和SDS-PAGE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和处理方法对TE蛋白稳定性及其溶血活性的影响。结果 TE溶血活性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其半数溶血分数HU50=226μg/ml;40℃水浴1 h,能去除TE中大量杂蛋白,但仍保持显著溶血活性;TE在4℃放置28 d,其溶血活性保持稳定,25℃下3 d内其溶血活性变化不明显;p H值对TE溶血活性的影响呈钟形曲线,在p H 6.0-11.0之间活性相对稳定,p H 8.0是TE保持溶血活性的最优p H条件;不同缓冲液对TE稳定性及其溶血活性影响显著,浓度大于26%的硫酸铵溶液对TE溶血蛋白具有良好的盐析作用。结论 40℃水浴1 h预处理可显著减少TE中非活性蛋白组分,并降低样品黏性;4℃和p H 8.0是TE保持蛋白稳定性和溶血活性的最适条件;浓度大于26%的硫酸铵盐析有利于溶血蛋白组分富集。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