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2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4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163篇
内科学   67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221篇
预防医学   83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96篇
  4篇
中国医学   117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硫化氢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22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8只),低氧组(7只),低氧+硫氢化钠(NaHS)组(7只),测定3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观测肺血管结构变化,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ctin)、弹力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表达含量。结果低氧组的mPAP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低氧+NaHS组;低氧组肌型动脉、部分肌型动脉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低氧+NaHS组,非肌型动脉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低氧+NaHS组;低氧组肺中、小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αSM-actin、弹力蛋白和TGF-β表达含量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低氧+NaHS组;对照组、低氧+NaHS组以及低氧组肺中、小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CTGF表达含量依次增高,但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硫化氢可能通过调节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小血管肌性动脉TGF-β的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外基质成分之一的弹力蛋白合成,参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相似文献   
22.
【摘要】目的:探讨MR零回波时间(ZTE)成像技术在评估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孔骨性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除常规颈椎MR和CT检查,还同时行T1WI、T2WI双斜矢状面和ZTE序列扫描,评估椎间孔骨性狭窄情况。以CT作为参照标准,计算各MR序列评估椎间孔骨性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采用Kappa检验评估各MR序列与CT对椎间孔骨性狭窄评估结果的一致性,以及评价者之间对椎间孔狭窄评估结果的一致性。采用配对χ2检验比较ZTE与常规MR序列敏感度和特异度的差异。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将CT的严重程度评分与各MR序列进行比较。结果:29例患者(348个椎间孔)中,CT共检出68个椎间孔存在骨性狭窄,ZTE检出60个,斜位T2WI检出40个,斜位T1WI检出35个,常规T2WI、T1WI分别检出21个和18个,ZTE较常规T1WI、T2WI序列具有更高的敏感度,ZTE对椎间孔骨性狭窄的评估与CT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值=0.85)。对于ZTE序列不同评价者间一致性好(kappa值=0.78)。对于狭窄严重程度评分ZTE序列与CT无显著差异(Z=0,P=1),常规T1WI、T2WI均有低估椎间孔狭窄程度的趋势。结论:与常规T1WI、T2WI序列相比,ZTE序列能够更可靠地评估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孔骨性狭窄。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奥美沙坦对大鼠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抗原递呈功能的影响。方法:取雌性Lewis大鼠髓源DCs,加入奥美沙坦(终浓度10 μmol/L)和等体积的DMSO,分别记为奥美沙坦修饰的DCs(olmesartan modified dendritic cells,OLM-DCs)和未经奥美沙坦修饰的DCs(control DCs,Con-DCs)。使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DCs表面CD80、CD86和MHC Ⅱ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 MFI)及DCs中IL-10和TGF-β的表达。OLM-DCs和Con-DCs分别与卵白蛋白(OVA)致敏的淋巴结CD4 + T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10水平。 结果:奥美沙坦抑制了DCs表面MHC Ⅱ分子的表达,促进了IL-10的产生。与Con-DCs组比较,OLM-DCs抑制了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IFN-γ的产生。结论:在体外,奥美沙坦能够诱导产生耐受性DCs,后者能够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抑制Th1细胞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24.
目前阿片类药物仍处于围术期疼痛治疗的主导地位,然而由于其引发的过度镇静、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可不同程度地影响病人的康复。近年来,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概念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围术期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有利于改善术后疼痛和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1],因此,两类药物的合用已经广泛应用于多模式镇痛中。  相似文献   
25.
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的癌(ISMC)是人乳头瘤病毒(HPV)相关性宫颈腺癌中的罕见类型,现已收录入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WHO)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中,认识和掌握此类病变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从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及特殊染色、ISMC相关的原位病变、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回顾相关文献,以期加深临床医师及病理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治疗前后评价心脏结构及心脏收缩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在我院成功行介入封堵术,并定期随诊的继发孔型ASD患者47例,分别在术前7d,术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TTE检查,观察右房左右径(RAD)、右室左右径(RVDd)、右心室长轴缩短分数(RVLFS)、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主肺动脉内径(PAD)、左房前后径(LAD)、左室前后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分数(FS)、每搏量(SV)的动态改变。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3、6个月RAD、RVDd、PAD逐渐减小,LAD、LVDd、TAPSE、SV、EF、FS、RVLFS逐渐增加,恢复正常大小,以术后1个月及3个月变化较为明显。术后6个月、12个月复查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趋于稳定。结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应用TTE介入封堵治疗,创伤小、恢复快,效果确切。对于ASD介入封堵治疗术前病例筛选、术中实时监视、术后定期随访以及封堵治疗后心脏结构及收缩功能的改善状况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7.
尺骨冠状突骨发病率低,临床少见,诊断不难,但由于为关节内骨折且骨折块小,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本院自2009年2月~2013年11月分别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患者35例。张力带内固定治疗患者27例,术后配合早期主动功能锻炼,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钼靶摄影(MG)中含簇状钙化灶良恶性病变的诊断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含簇状钙化灶乳腺病变患者MRI及MG影像学资料,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计算MRI动态增强与MG联合诊断乳腺含簇状钙化灶良恶性病变效能。结果MG诊断共有恶性病灶35个,良性病灶51个,MG联合MRI共诊断出恶性病灶38个,良性病灶48个,两种检测方法恶性病灶检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G联合MRI对含簇状钙化灶良恶性病变诊断灵敏度94.59%,特异度93.88%,准确度94.19%,阳性预测值92.11%,阴性预测值95.83%高于单独MG检测灵敏度72.97%,特异度83.67%,准确度79.07%,阳性预测值77.14%,阴性预测值8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钼靶摄影中含簇状钙化灶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独的MG检测。  相似文献   
29.
<正>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8岁。因胸闷、气喘2月余伴咯血3次收治入院。患者于2010年6月份时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伴气喘,夜间不能平卧,并出现痰中带血,量少。当地胸片提示"右侧胸腔积液",经抽液检查考虑为结核性胸膜炎,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及强的松(20 mg)抗痨治疗,胸水一度减少;后因强的松逐渐减量至半片时,胸腔积液量增多,胸闷气喘症状明显加重,遂来我院进一步诊治。既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史,1966年曾行卵巢囊肿切除术。查体:体温37.7℃,血压130/90 mmHg,消瘦体  相似文献   
30.
肖璇  王聪  徐祎 《口腔生物医学》2012,3(4):197-200
目的:探讨Kimura病(Kimura’s disease,KD)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方法:分析和观察7例KD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表现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结果:7例KD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21~73岁,主要表现为头颈部皮下或大唾液腺的无痛性肿块,组织学上以淋巴组织增生为主,可见淋巴滤泡形成,生发中心扩大,滤泡间见血管增生,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显示KD中的淋巴滤泡表达B细胞抗原,滤泡间的淋巴细胞多表达T细胞标记。结论:KD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需与部分富含淋巴组织的肿瘤鉴别,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