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65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39篇
预防医学   4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雪旺细胞在局灶性脑损伤大鼠脑内的存活和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雪旺细胞移植入局灶性脑损伤大鼠脑内后的存活、迁移情况。方法 :SD大鼠采用 Feeney's自由落体撞击法制成局灶性脑损伤模型。雪旺细胞以 Hoechst33342荧光素进行荧光标记 ,在大鼠损伤后即刻移植入脑损伤区。移植后 3天、7天、14天、2 8天、6 0天、90天处死大鼠 ,观察细胞标记荧光情况。结果 :3天、7天时移植的雪旺细胞大量存活于损伤区、海马、侧脑室的脉络丛组织中。 14天后可观察到细胞沿软脑膜、室管膜、血管周间隙迁移 ,并在胼胝体部位排列成索条状。 6 0天时雪旺细胞的标记荧光减弱 ,细胞密度减少。 90天时已观察不到荧光。并在雪旺细胞存活区有巨噬细胞浸润。结论 :雪旺细胞移植入大鼠脑损伤区后可存活并沿特定部位迁移 ,可能由于血脑屏障破坏等因素 ,机体对其有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陈旧性坐骨神经损伤对大鼠腓肠肌组织一氧化氮(NO)的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切断大鼠右侧坐骨神经10mm的缺损。于术后1、3、6个月分别用硝酸还原法测定大鼠腓肠肌NO的含量;用化学比色法测定NOS的活性;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肌细胞凋亡指数(AI)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1个月大鼠腓肠肌组织NO含量、NOS活性有所增加,AI变化不明显。3、6个月NO量显著上升、NOS活性显著增加、肌细胞AI增加(P均<0.01),超微结构显示细胞凋亡现象明显增多,且随神经损伤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陈旧性坐骨神经损伤能导致肌细胞凋亡增加,其原因可能与NO的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亚砷酸(ATO)对NPM1阳性老年非早幼粒细胞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non APL AML)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NPM1老年非早幼粒细胞AML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小剂量阿糖胞苷(LDAC)化疗,观察组则在LDAC基础上联合ATO及ATRA化疗。分别比较两组早期死亡率、完全缓解率、复发率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1年生存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以及头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ATRA联合ATO及LDAC使老年NPM1阳性 non APL AML患者完全缓解率,降低复发率,延长1年生存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王晓冬 《中外医疗》2014,(23):77-78
目的 研究分析应用肺表面活性剂治疗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新生儿科从2013年5月—2014年4月收治60例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对患儿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儿,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中患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并分析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结果 在两组患儿中,试验组显效2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56.7%;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临床疗效要优于对照组。结论 临床中,在治疗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早期积极应用肺表面活性剂进行治疗,较常规治疗会具有更好的疗效,可以缩短患儿病程,降低患儿并发症的产生,值得在实际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已成为中国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本文论述了南通大学在信息化环境下,在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手段,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动态观察Zephyr5826起搏器心房自动阈值管理(ACM)功能的开启情况、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置入Zephyr5826起搏器患者68例,于置入术后第1,7天及1,2,3,6个月时随访程控,观察ACM功能的开启情况,手工测试心房起搏阈值并与ACM功能测定的值进行比较。结果 68例均完成随访。随访期内35例(51.50%)成功开启ACM功能,其中术后第1,7天及1,2,3个月时开启例数分别为14例(20.6%)、21例(30.9%)、26例(38.2%)、28例(41.2%)和32例(47.1%)。手工测试与ACM测试的心房阈值无差异。33例因起搏器自动测定心房刺激除极波(ER)过小不推荐开启ACM功能。随访期间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Holter)均未见心房失夺获及感知不良。与普通电压和高电压起搏相比,自动阈值管理功能在心房输出方面分别节省50%,88%的能量消耗。结论 Zephyr5826起搏器ACM功能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低能量起搏心脏。部分患者术后因起搏器测定心房ER过小未能开启ACM功能,但在随访过程中ACM的开启比例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7.
18.
王晓冬  董萍 《当代医学》2021,27(14):156-157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应用于泌尿系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27例泌尿系疾病患者的多排螺旋CT影像表现,所有患者均进行多排螺旋CT容积扫描和4期增强扫描,将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应用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通过工作站重建技术处理的图像,能清晰、立体、直观的显示病变的位置、形态、性质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 重建技术在泌尿系疾病的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关系。方法 75例HSP患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25例,33分)、中度组(n=27例,33~67分)和重度组(n=23例,67分),同期选择25例门诊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阳性百分率。结果 HSP患儿血清Ig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病情程度加重血清IgA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血清IgG、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患儿CD3+T、CD4+T、CD4+T/CD8+T、NK细胞阳性百分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8+T淋巴细胞阳性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病情程度加重明显降低或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A水平、CD8+T淋巴细胞阳性百分率与HSP症状积分呈正相关(r1=0.627,r2=0.592,P0.05),CD3+T、CD4+T、CD4+T/CD8+T、NK细胞阳性百分率与HSP症状积分呈负相关(r3=-0.615,r4=-0.571,r5=-0.583,r6=-0.605,P0.05)。结论 HSP患儿存在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及IgA免疫球蛋白水平增多现象,通过监测其水平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该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对1953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送检标本进行检测,分析支原体感染及药敏情况。结果19530例送检样本中,支原体阳性11178例,阳性率为57.24%,其中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Uu+Mh 混合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4.63%、0.44%和12.17%;女性支原体阳性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008~2014年支原体阳性率呈上升趋势;支原体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米诺环素、克拉霉素敏感率分别为88.57%、84.32%、76.09%、71.53%,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高;Uu、Mh 和 Uu+Mh 3类感染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种数递增。结论泌尿生殖道感染以 Uu 感染为主,Mh 感染多以混合感染方式出现;交沙霉素、强力霉素是该地区治疗支原体的首选药物,临床可参考药敏结果合理用药。支原体多重耐药情况严重,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