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98篇
内科学   5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18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37篇
  2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51.
目的探讨硬膜外给予不同剂量及容量麻醉药对骨科踝关节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踝关节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术后均予以硬膜外镇痛,方案分别为:I组:甲磺酸罗哌卡因0.149%+芬太尼2μg/mL+氟哌利多25μg/mL,给药速度为2mL/h;l/组:甲磺酸罗哌卡因0.298%+芬太尼2阻g/mL+氟哌利多25μg/mL,给药速度为2ml/h;Ⅲ组:甲磺酸罗哌卡因0.149%+芬太尼1μg/mL+氟哌利多12.5μg/mL,给药速度为4mL/h。采用VAS镇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对患者术后4h、8h、12h、24h、48h进行疼痛和镇静评分并记录患者恶心、呕吐、头晕、瘙痒、尿潴留、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副作用。结果Ⅲ组与I、Ⅱ组相比,术后8h、12h、24h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Ⅱ组VAS评分较I组低,但无统计学意义。Ⅱ组出现尿潴留4例、运动障碍1例、感觉障碍2例,与I、Ⅲ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踝关节手术后硬膜镇痛,局麻药剂量相同、容量不同时,高容量较低容量镇痛效果佳。  相似文献   
52.
2009年8月,粤西某地一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短短几天时间,共有202人发病。疫情发生后,我们迅速采取了有效地应对措施,2周内完全控制了疫情,发热患者全部治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疫情发生经过和特点1.1疫情发生经过从2009年8月25日起,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基础疾病对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符合入排标准的DILI患者,依据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分为显著基础疾病负担组(CCI>2分)和无或轻度基础疾病负担组(CCI≤2分),通过卡方检验及非参数检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损伤程度及预后。结果313例DILI患者年龄为(54±14)岁,女性227例(72.5%),其中无或轻度基础疾病负担的患者272例(86.9%),显著基础疾病负担的患者41例(13.1%)。与无或轻度基础疾病负担组相比,显著基础疾病负担组年龄更大[(63±8)岁比(52±14)岁]、体质指数[(24.2±5.2)比(23.1±3.6)kg/m2]及谷氨酰转肽酶[初始值283.0(159.0,404.0)U/L比189.0(100.0,325.0)U/L;峰值335.0(239.0,582.0)U/L比219.0(131.0,360.0)U/L]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严重程度及临床分型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队列中,250例(79.9%)DILI患者恢复正常,41例(13.1%)发展为慢性DILI,22例(7.0%)需要肝移植或者死亡,显著基础疾病负担组全因病死率及非肝脏相关的病死率均显著高于无或轻度基础病负担组患者(19.5%比3.7%;12.2%比0.7%,均P<0.01)。结论基础疾病负担重的患者预后差,以非肝脏相关死亡为主。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去卵巢大鼠心肌微血管密度、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并探讨二仙汤的干预作用。方法:选用健康10周龄雌性SPF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雌激素组(戊酸雌二醇,0.18 mg·kg~(-1)),二仙汤组(9 g·kg~(-1))。去卵巢后2周开始灌胃给药,1次/d,连续16周。二仙汤组及雌激素组分别给予二仙汤或戊酸雌二醇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纯净水。给药16周末,无创超声心动图(UCG)检测心功能;CD34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心肌微血管密度;透射电镜观测心肌微血管超微结构;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雌二醇(E_2)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浆内皮素-1(ET-1),前列环素I_2(PGI_2),血栓素A_2(TXA_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凝固法检测凝血四项;血液流变学检测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左室射血分数(EF)显著降低(P0.01),左室短轴缩短率(FS)显著降低(P0.01),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Vols)显著升高(P0.01);心肌微血管密度显著减少(P0.01);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明显,胞浆空化;血浆E_2含量显著降低(P0.01);ET-1,VEGF,vWF含量显著升高(P0.01),前列环素I_2/血栓素A_2(PGI_2/TXA_2)显著降低(P0.01);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显著降低(P0.01),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显著升高(P0.01);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卡松黏度显著升高(P0.01),全血高、低切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二仙汤组大鼠EF,FS明显升高(P0.05),LVVols明显降低(P0.05);微血管密度显著增多(P0.01);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水肿改善,运输小泡清晰可见;血浆E_2显著升高(P0.01);ET-1,VEGF显著降低(P0.01),PGI_2/TXA_2显著升高(P0.01);APTT显著升高(P0.01);全血黏度、全血高切相对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降低(P0.05),卡松黏度、血浆黏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二仙汤增加去卵巢大鼠心肌微血管密度、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结构的完整性,改善其内皮分泌功能和血液流变学,保护心功能。  相似文献   
55.
全世明  王昱  徐佳  童德迪  温春泉 《安徽医药》2021,25(7):1347-1349
目的 探讨烧伤后耳廓瘢痕畸形的严重程度的分级方法及对应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 对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整形科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165例烧伤后耳廓瘢痕畸形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并按照病人耳廓瘢痕范围,耳廓位置与颅耳角有无异常,耳轮、耳垂、耳甲腔、耳屏等耳廓结构的缺损情况,耳廓结构的辨识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四级评级分类.并分析手术方式与烧伤后耳廓瘢痕畸形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一级轻度耳廓瘢痕畸形74例,二级中度耳廓瘢痕畸形51例,三级中重度耳廓瘢痕畸形27例,四级重度耳廓瘢痕畸形13例.一级轻度耳廓瘢痕畸形最常采用瘢痕切除术,二级中度耳廓瘢痕畸形最常采用瘢痕切除+植皮术,三级中重度耳廓瘢痕畸形最常采用瘢痕切除+局部皮瓣转移+植皮术,四级重度耳廓瘢痕畸形最常采用瘢痕切除+皮瓣转移+植皮+耳廓成形术.结论 本研究首次建立烧伤后耳廓瘢痕畸形的分级标准,有利于畸形严重程度判断,并能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此分级标准简单易行,适合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地佐辛与舒芬太尼应用于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均开展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照组应用舒芬太尼联合盐酸托烷司琼镇痛,实验组给予地佐辛联合盐酸托烷司琼.观察术后不同时点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统计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用于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使用右美托咪定(Dex)对行静吸复合麻醉手术的骨折患者其苏醒期躁动以及术后机械痛阈值有何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选择静吸复合麻醉手术的骨折患者进行实验观察,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各30例,前者于麻醉诱导后注入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后者即刻注入1μg/kg的右美托咪定,观察两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次数以及苏醒期躁动程度,另外评估患者术后6、24、48 h时各时间段的机械疼痛阈值.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组患者术后出现40%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实验组患者躁动发生率仅为10%;而实验组苏醒期的躁动程度(1.03±0.25)以及术后48 h的机械疼痛阈值(9.15±1.42)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各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静吸复合麻醉手术的骨折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啶可有效减少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并降低其躁动程度,同时提高患者术后机械痛阈值,抑制术后痛觉过敏的发生,可列入临床麻醉用药的选择范围内.  相似文献   
58.
目的 分析缬更昔洛韦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患者巨细胞病毒(CMV)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7年l至7月行HSCT的19例移植后CMV血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移植后应用定量多聚酶链反应(PCR)定期进行病毒DNA监测,CMV-DNA阳性,定量>6.0×102拷贝/ml的患者应用缬更昔洛韦900 mg 2次/d诱导治疗14 d,然后900 mg 1次/d维持治疗14 d.结果 HSCT后发生CMV血症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第40(20-83)天,诊断时CMV-DNA中位数3.346×103(9×102~4.2×103)拷贝/ml.缬更昔洛韦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7%,14 d转阴率84.2%.治疗前后CMV-DNA每日降低中位数0.084(0.045-0.25)10g 10拷贝·ml-1·d-1.常见不良反应为贫血、血小板下降和白细胞减少,且多为轻度;随访6个月无1例发展至CMV病.结论 缬更昔洛韦用于治疗HSCT后患者CMV血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9.
尽管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初治完全缓解率已有显著提高,但长期生存率仍较低.确定ALL患者复发的高危因素,有助于预测治疗结局并指导制定整体治疗策略.迄今复发ALL尚未取得共识性的治疗方案.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使部分患者得以治愈,免疫治疗、单克隆抗体及分子靶向治疗有望进一步改善成人复发ALL的疗效.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患者中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TA-TMA)发生的危险因素和影响TA-TMA预后的因素。方法 选取356例在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aGVHD的患者为研究人群,选取33例移植后发生TA-TMA的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危险集抽样的方法在同一队列中随机选取年龄和随访时间匹配的患者组成对照组(77例)。比较两组间的危险因素和预后情况。结果 TA-TMA的中位发生时间为移植后3.5(1.2~23.0)个月。TA-TMA发病距aGVHD诊断的中位时间为25(7~257)d。aGVHD发生时间、起始严重程度、一线治疗失败及二线治疗中使用他克莫司与aGVHD患者发生TA-TMA独立相关,具有2种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TA-TMA风险明显升高(OR=210.0,P=0.000)。22例(66.7%)TA-TMA患者死亡,而进展型TA-TMA是预后的惟一不良影响因素。各种治疗方法均不能改善TA-TMA患者的预后。结论 aGVHD的多种特点与TA-TMA相关,便于筛选出aGVHD合并TA-TMA的高危患者,并指导选择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