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2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58篇
耳鼻咽喉   37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64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260篇
内科学   26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1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95篇
综合类   576篇
预防医学   203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360篇
  3篇
中国医学   290篇
肿瘤学   9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目的:通过比较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牙根之间颊、腭侧骨皮质的厚度,进而讨论颊、腭侧微种植体支抗的稳定性。方法:研究1:采用锥形束CT(cone bean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20例18~40岁的成人颅颌面部进行扫描并三维重建,分别测量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牙根之间,牙槽嵴顶上方垂直距离6 mm处颊、腭侧骨皮质厚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2:选择在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牙根之间植入助攻型微种植体支抗病例91例,共植入167枚微种植体,(其中植入颊侧64例117枚,植入腭侧27例50枚),比较不同部位微种植体植入后的稳定性。结果:研究1:20例成人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牙根之间腭侧牙槽嵴顶上方垂直距离6 mm处骨皮质厚度明显高于颊侧牙槽嵴顶上方垂直距离6 mm处骨皮质厚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颊侧117枚微种植体,脱落8枚,成功率93.16%;腭侧50枚微种植体,脱落2枚,成功率98.96%。结论: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牙根之间牙槽嵴顶上方垂直距离6 mm处的腭侧骨皮质较颊侧厚;腭侧微种植体稳定性高于颊侧。骨皮质厚度与微种植体的稳定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人群中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冠脉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化的肾脏疾病饮食改良公式(MDRD)计算eGFR,比较不同MDRD-eGFR组在临床生化指标、狭窄冠状动脉支数、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积分等方面的差别。结果糖调节受损组、糖尿病组及总体人群中,狭窄冠脉支数、Gensini积分与MDRD—eGFR均呈负相关性(P〈0.05),与肌酐均呈正相关性(P〈0.05)。MDRD-eGFR〈60mL·mm-1·(1.73m2)-1 组狭窄冠脉支数多于60~89mL·min-1·(1.73m2)-1组及≥90mL·min。-1·(1.73m2)-1组,Gemini积分也高于其余两组(均P〈0.05)。校正年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酐及尿酸因素后,狭窄冠脉支数、Gensini积分与MDRD—eGFR之间均呈负相关性,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051和-0.022(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MDRD—eGFR为发生3支及以上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代谢异常人群具有较高的冠心病患病率,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与冠脉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且为发生多支冠脉病变(≥3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Hybrid技术)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靶血管及旁路通畅率.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实施"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104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7165例.研究病例分为两组,Hybrid组和PCI组.入选标准:①合并前降支(LAD)病变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②随访期间无胸痛等不适主诉、无心血管不良事件、无住院治疗、症状药物控制良好的患者;③外科术者和介入术者均为经验丰富的医生.按照上述标准,电话随访同意接受造影复查的患者Hybrid组102例,PCI组157例.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50例Hybrid患者完成造影复查;采用倾向性评分1∶1匹配的统计方法抽取PCI组患者50例,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研究终点是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靶血管通畅率及二次血运重建率.结果 Hybrid组和PCI组各50例,随访时间分别为(18.0±8.0)个月和(19.3±9.1)个月.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ybrid组LIMA-LAD旁路通畅率显著高于PCI组LAD靶血管通畅率(98%比80%,P=0.004);Hybrid组的LIMA旁路二次血运重建率显著低于PCI组LAD靶血管二次血运重建率(2%比20%,P=0.008).结论 "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使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能获得良好的中期靶血管通畅率,其LIMA-LAD旁路通畅率显著优于PCI技术前降支药物洗脱支架通畅率.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组织生化特性和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报告2例肉眼血尿伴重度贫血的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诊治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以肉眼血尿和尿痛为最常见症状,肿瘤好发于膀胱底部、顶壁、侧壁;组织学由具有平滑肌细胞和纤维母细胞特征的梭形细胞、大量慢性炎性细胞及血管样黏液构成。1例随访3年,1例随访6个月,均无瘤存活。结论: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为低度恶性肿瘤,罕见。确诊依据病理学检查,应与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梭形细胞癌等鉴别;治疗原则以切除肿瘤、保留膀胱功能为主,TUPKBT、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辅以化疗药物膀胱灌注,效果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后多精受精发生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在我中心行常规IVF助孕治疗的511个周期,根据受精情况有无3PN合子发生,将周期分为两组,A组:多精受精组(至少1个以上的3PN发生),B组:无多精受精组(无3PN发生),比较两组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A组人绒膜促性腺激素(HCG)日雌二醇(E_2)水平、获卵数、成熟卵率、2PN率、受精率、D_3优质胚胎率、可供移植胚胎率、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F后多精受精的发生对胚胎种植率以及临床妊娠率没有显著影响,可能预示较好的IVF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NEDV)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59例经病理诊断为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HIFU组(n=29)和药物组(n=30),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3个月进行症状、体征和生活质量评分和观察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症状和体征评分减少,生活质量评分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1个月,HIFU组患者疗效与药物组相比,治疗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HIFU组患者的症状评分改善率与药物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体征评分变化两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HIFU组疗效与药物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HIFU组未出现阴道周围组织损伤。结论 HIFU与药物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与药物治疗相比,HIFU治疗具有显效快的特点,是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治疗的安全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8.
摘要:目的探索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以提高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0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4例、女40例,平均年龄40.8岁,血培养阳性47例(45.2%)。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90例(86.5%)心脏瓣膜或流出道有赘生物,赘生物位于主动脉瓣36例,二尖瓣32例,三尖瓣11例,右心室流出道3例,多个瓣膜6例。据血培养结果行药物或外科手术治疗,术前及术后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结果全组33例行内科药物治疗,病死率为33.3%(11/33);72例行外科手术清除赘生物及进行心脏基础病变治疗,病死率为4.1%(3/72)。死亡原因1例为低心排血量,1例感染,1例脑梗塞。赘生物培养均为阴性。体外循环时间(117.5±63.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2.7±44.8)min。总的中位住院时间30.9d,术后住院时间13(6~41)d。术后有3例感染再发,2例因为瓣周漏引起感染再发,1例行瓣膜成形术后感染再发。结论基础心脏病仍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病因。早期、有效、规律的抗生素治疗仍是治疗基础,及时的外科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9.
HER2基因及其表达的蛋白质在许多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判断癌症预后和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在乳腺癌和胃癌中,针对HER2蛋白的靶向治疗药物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商品名为赫赛汀Herceptin)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显著疗效,给其他癌症的治疗带来希望,尤其是对预后极差、几乎无有效干预措施的胰腺癌。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回顾性分析15例行胰腺机器人手术患者的资料,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外科系统在胰腺外科领域中的运用.方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开展15例胰体尾切除手术,5例实施胰体尾联合脾切除,10例开展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和出院时间等相关指标.结果 1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术中平均出血量在213 ml,平均手术总用时276 min,平均手术时间242 min,均未输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67%.后期开展的10例保脾胰体尾切除手术均成功保留了脾血管和脾脏.结论 机器人手术系统是传统腔镜手术的一个巨大飞跃,能够实现更精细的微创手术操作,实现外科手术中脏器和功能的保留,在胰腺外科领域更能体现其优势和特点,因此有着非常广阔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