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熊娟 《医学综述》2011,17(22):3407-3409
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TNFSF)是体内重要的一类细胞因子,其含有共同结构序列——TNF同源结构域(THD),通过THD结构域,TNF配体与富含半胱氨酸结构域(CRDs)的TNF受体相结合。又由于不同分子含有的CRDs数目及类型的不同,使得TNF与TNF-R结合后发挥不同的生物学特点。现对TNF超家族和TNF-R的分子结构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3.
目的:以鞣质含量、有机酸含量以及小鼠的凝血时间为指标,探讨生品乌梅与不同炒炭程度的乌梅轻炭、乌梅标准炭和乌梅重炭与凝血的关系。方法:采用干酪素法测定鞣质含量;用电位滴定法测定有机酸含量;用玻片法测定小鼠凝血时间。结果:乌梅生品中有机酸和鞣质的含量最高;乌梅炭随着制炭程度的加深,其含量逐渐降低。有机酸和鞣质的含量最高的乌梅生品无凝血作用,含量最低的乌梅重炭凝血效果不佳,乌梅标准炭凝血效果最好。结论:乌梅炒炭后鞣质和有机酸的含量随炮制程度的加深而逐渐降低,乌梅中鞣质与有机酸的含量高低与其凝血作用的强弱不成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74.
HPLC—ELSD测定湖北贝母中贝母素甲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用HPLC-ELSD法测定湖北贝母中贝母素甲的含量.方法 采用HPLC-ELSD法以依利特ODS(250mm×4.6mm,5μm)为色谱柱;乙腈-缓冲液(0.3%二乙胺的水溶液)80:2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40%,压力3.5bar);柱温:25℃.结果 贝母素甲在1μg-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高,稳定性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3%.结论 利用HPLC-ELSD法能很好地测出湖北贝母中贝母素甲的含量,并可以控制湖北贝母的质量.  相似文献   
75.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玲  江道龙  熊娟 《四川医学》2009,30(12):1919-192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手术指征、手术效果、手术技巧及手术并发症。方法对2004年8月-2006年7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共5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指征:膀胱压迫症状,肌瘤生长迅速,疼痛及无任何症状自愿要求手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无月经改变。结果单个肌瘤33例,2个肌瘤12例,3个肌瘤9例,共切除肌瘤84个,其中壁间肌瘤27个,浆膜下肌瘤57个,肌瘤大小3-10cm,平均4.7cm,77个肌瘤切除后进行缝合,平均每例手术时间74min,平均每例出血量104ml,壁间肌瘤较浆膜下肌瘤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增加(P〈0.01)。每例平均住院时间为4.5d,术后1例发热。术后1个月复诊患者压迫症状明显改善,疼痛明显减轻。术后随诊24个月,9例失诊,其余45例中有2例复发,再次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术中未见明显粘连。结论中等大小单发的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腹腔镜下肌瘤切除出血少,术后病率低,手术效果好,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溶血标本对部分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溶血标本的处理方法。方法抽取汉川市人民医院135例健康体检者标本6mL,分别装于2支肝素钠抗凝管中,每支3mL,其中1支抗凝管中的标本采用人工方法使其溶血,分别检测正常标本和溶血标本血浆中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γ-谷氨酰转移酶(GGT)、尿素氮(BUN)、肌酐(Cr)、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钾离子(K+)、钠离子(Na+)、氯离子(Cl-)、钙离子(Ca2+)、葡萄糖(GLU)、淀粉酶(AMY)这16项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的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溶血标本导致ALT、AST、LDH、K+、TC、AMY结果明显偏高(P<0.05),导致ALP结果明显偏低(P<0.05),GGT、BUN、Cr、UA、TG、GLU、Na+、Cl、Ca2+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验应采取措施避免溶血标本的发生,如发生了标本溶血,应采取样品空白以减少溶血的影响,最好是重新采血以确保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脑室分流术在感染后脑积水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脑室分流术的脑膜炎后脑积水 患儿24例。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性别、起病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经 过、手术方式、并发症及后遗症等。结果:24例患儿,痊愈8例,遗留轻微后遗症11例,严重后遗症2例,植物状态1 例,死亡2例(细菌性脑膜炎1例、结核性脑膜炎1例),后遗症以癫痫、智力损害、视听损害为主。结论:脑室分流术 对脑膜炎后脑积水患儿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是治疗感染后脑积水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8.
熊娟 《安徽医药》2015,(4):682-685
目的:探讨CDK8(cyclin-dependent kinase 8)、KAI1蛋白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DK8、KAI1蛋白在20例正常宫颈组织、110例CIN(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组织、36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比较不同组织中CDK8、KAI1表达的差异;检测36例宫颈癌组织中CDK8、KAI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CDK8、KAI1与宫颈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统计相关资料随访患者复发及预后情况。结果随着病情发展,CDK8在正常组织、CIN低度病变组织、CIN高度病变组织、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递增的趋势( P<0.05),CDK8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36例宫颈癌患者随访后,临床Ⅰ、Ⅱ、Ⅲ期死亡率分别为13.33%、20.08%、37.50%,淋巴结转移死亡率(46.67%)显著大于淋巴结无转移(19.05%),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CDK8表达增强,死亡率增大,CDK8的表达与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有直接关系;KAI1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CIN Ⅰ、Ⅱ、Ⅲ组织、宫颈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68.00%、53.00%、40.00%、16.67%;KAI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年龄、组织分型、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表明KAI1尚未发现与宫颈癌预后相关。结论 CDK8表达与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有直接关系,可作为宫颈癌预后的一项指标,而KAI1蛋白的表达尚未发现与宫颈癌预后相关,需后续研究确认。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一种自行研制的四肢瘫轮椅手套(专利号ZL2015 2 0984478.2)对四肢瘫患者驱动手动轮椅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效果分析。方法:入选的20例颈髓损伤所致四肢瘫痪患者分别在穿戴轮椅手套前后进行驱动手动轮椅50m所耗时间和6min驱动轮椅距离测试,并填写佩戴轮椅手套使用情况调查问卷,通过测得的客观数据及患者主观感受两方面比较自行研制的四肢瘫轮椅手套是否能改善四肢瘫患者驱动手动轮椅的功能。结果:佩戴轮椅手套后,四肢瘫患者驱动轮椅50m所耗时间、6min驱动轮椅距离及比佩戴前功能显著提高(P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四肢瘫患者认为佩戴轮椅手套驱动轮椅较为省力,能增加其自行驱动轮椅的意愿。结论:应用四肢瘫轮椅手套可明显提高四肢瘫患者驱动手动轮椅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C反应蛋白(CRP)、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肌红蛋白(Myo)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5月~2013年12月60例心肌梗塞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60例为对照组,同时检测两组标本NT pro BNP、CRP、c Tn I、Myo、CKMB的测定值并进行比较;观察组发作后分别在3h、6h、12h、24h、48h检测五项指标测定值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NT-pro BNP、CRP、c Tn I、Myo、CKMB测定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五项指标中Myo的敏感度最高,AMI发作后最早升高,c Tn I的特异性最强,且持续时间最长,与最低项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C反应蛋白(CRP)、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肌红蛋白(Myo)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准确诊断急性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