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60篇
综合类   69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9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溯治未病思想的历史渊源,并结合实际情况,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等角度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慢性乙型肝炎等慢性肝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是肝硬化最常见的胃黏膜病变,为探讨PHG与门脉高压、肝功能、幽门螺杆菌(Hp)的相关性,我们对75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柴芍六君子汤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予PegIFNα-2a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加用柴芍六君子汤治疗,治疗24周为1个疗程。通过评价2组肝功能(ALT、AST)情况、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临床症状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观察柴芍六君子汤联合PegIFNα-2a疗效。[结果]试验组在降低转氨酶、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临床症状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芍六君子汤可提高PegIFN-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减少PegIFNα-2a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4.
正肝性脑病(HE)是在急性或慢性肝细胞功能衰竭或广泛门-体静脉分流基础上造成的大脑功能障碍性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行为失常、昏迷和构音障碍[1]。2014年中华医学会刊发了"中国肝性脑病诊治共识意见",将肝性脑病分为A(急性肝功能衰竭基础)、B(门-体静脉分流基础)、C(肝硬化基础)三个类型和0~4五个等级。HE是重症肝病致死性严重并发症,治疗手段及临床能达到的疗效亦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患者,分别按2:1的比例进入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第8周、第12周、第24周、第48周病死率。结果: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在第8周、12周、24周、48周,两组病死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早期、中期死亡率较低;晚期死亡率较高,两组患者生存曲线间齐性检验,p=0.0525,提示加用中药可能改善患者预后。HBV相关慢性肝衰竭患者在第8周、12周、24周、48周,两组病死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降低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病死率,尤其对晚期患者在缺乏肝移植等手段时,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中药治疗可改善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46.
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重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自然史,发现CHB发生自发性急性加重发生率高,有学者统计累积发病率每年10%~30%~([1~3])。近年数据显示,每年约有30%的慢性HBV感染的10%患者会出现自发性疾病进展至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HBV)~([4])。CHB患者如不给予有效干预,约25%~40%  相似文献   
47.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2年2月-2004年1月住院和门诊的肝炎肝纤维化患者125例,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2000年9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肝炎肝纤维化标准,且除外有重要脏器病变(严重心、肾疾病等)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随机分为A组45例:男35例,女10例,平均年龄44.3岁,病程2~15年;B组45例:男33例,女12例,平均年龄42.5岁,病程3~17年;C组35例:男27例,女8例,平均年龄43.3岁,病程2.5~13年.  相似文献   
48.
牛磺酸对大鼠肝细胞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牛磺酸对大鼠肝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用CCl4诱导形成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 ,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生物素化脱氧尿嘧啶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技术法测定大鼠肝细胞凋亡 ,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肝细胞Bcl 2、Bax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牛磺酸治疗组肝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 ,Bcl 2表达增强 ,Bax表达降低 ,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牛磺酸具有抑制肝细胞凋亡作用 ,机理可能与通过增强Bcl 2表达及抑制Bax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9.
毛德文  邱华 《广西中医药》2004,27(5):1-4,13
目前认为肝纤维化的形成机制是由于各种致病因子的持续作用,造成肝细胞的慢性损伤及枯否细胞激活,细胞因子网络失调,某些致肝纤维化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PDGF-BB)等基因过度表达,而抑制因子干扰素-γ(IFN-γ)等表达低下,并与某些因子共同作用于肝星状细胞(HSC),  相似文献   
50.
目的:证实解毒利湿法佐益气扶正中药后疗效优于单纯解毒利湿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7例慢乙肝(肝胆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采用党参、灵芝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对照组采用龙胆泻肝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等各项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75%,对照组5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肝功能方面,有明显疗效(P<0.05)。结论:解毒利湿法佐用益气扶正中药可提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