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55篇
药学   106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正> 以往诊断糖尿病肾病以临床出现蛋白尿为准。近年对早期诊断方法做了大量研究,广泛开展尿蛋白测定,发现尿蛋白阴性时,一些病例尿中白蛋白排泄增加称为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公认此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依据。各期肾病尿白蛋白排泄量如附表。  相似文献   
42.
4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高热量、高嘌呤食物的摄取逐年增加,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也随之逐年增高,并且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痛风、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关系密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越来越受到关注.我们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共抽取了2008年我院健康体检人群11620名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4.
糖尿病现被公认是发病率最高的代谢性疾病,预计到203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达到3.65亿人[1].癌症已成为仅次于冠心病的全球第二大死因,2030年癌症患者将增长至两千七百万人[2].  相似文献   
45.
目的:对华北地区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用药情况进行调查,为降糖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门诊访谈、调查问卷、查体、实验室检查和回顾病历的方式,收集2006年12月-2007年3月华北地区15家三甲医院门诊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的信息,包括一般情况、血糖控制情况、治疗用药和就诊前3个月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糖尿病患者应用最多的药物为双胍类(40.4%),其次为磺脲类(38.9%)。应用磺脲类药物达最大剂量和超剂量的患者最多(24.0%),发生低血糖的患者较多(占所有低血糖患者的61.9%)。单纯生活方式干预和单药治疗的患者所占比例大,联合用药的患者仅占24.1%。单药治疗的病程为(3.7±3.2)年。回归分析显示,用药种类与药物的应用剂量和病程呈正相关,与餐后血糖(PBS)呈负相关。结论:华北地区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部分药物应用剂量偏大,增加了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单纯生活方式控制和单药治疗所占比例过大,开始用药治疗和联合用药的时间过晚;存在部分不合理联合用药情况。建议早期规范联合用药,减少单药剂量。  相似文献   
46.
同型半胱氨酸及其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胱硫醚合成酶(CBS)基因T27796C、蛋氨酸合成酶(MS)基因A2756G 3种基因突变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进一步确定遗传因素对血浆Hcy水平的影响,以及遗传因素在脑梗死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年龄与性别基本匹配的脑梗死组62例,健康对照组30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受检者血浆Hcy水平,并应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基因表型。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采用2χ检验。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3±12)与(11±14)μmol/L,P<0.05],脑梗死组MTHFR基因TT纯合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6.5%,71.8%)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6.7%,35.0%)。MTHFRC677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HFR基因C677T纯合子基因型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野生型[(21±11)与(14±3)μmol/L,P<0.01]。CBS T27796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BS基因T27796C纯合子基因型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杂合子基因型[(23±11)与(15±6)μmol/L,P<0.01],又高于野生型[(23±11)与(15±5)μmol/L,P<0.01]。MS A2756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浆Hcy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为血浆Hcy水平和MTHFR C677T纯合子基因型。结论血浆Hcy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生有一定联系。MTHFR基因C677T位点纯合子突变、CBS基因T27796C位点纯合子突变可引起血浆Hcy水平升高。MTHFR C677T纯合子突变致血浆Hcy水平增高,可能是引起脑梗死发病的重要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47.
张红霞  原杰  杨敏  柳洁 《中原医刊》2013,(23):109-110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血清-氧化氮(NO)水平与睡眠呼吸暂停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OSAHS合并T2DM患者17例为OS。AHS合并T2DM组,OSAHS患者26例为OSAHS组,T2DM患者20例为T2DM组,正常对照组26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整夜7h的多导睡眠呼吸监测,并测量研究对象的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晨醒10min内取肘静脉血检测血浆ET-1、血清NO。结果OSAHS并发2型糖尿病组与OSAHS组和糖尿病组及正对照组比较,血浆ET-1升高(P〈0.05),血清NO浓度及NO/ET-1比值降低(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组患者血浆ET-1水平与血糖呈正相关(r=0.731,P〈0.05),血清NO水平与血糖呈负相关(r=-0.576,P〈0.05);OSAHS组患者血浆ET-1水平与睡眠呼吸暂停指数(AHI)呈正相关(r=0.812,P〈0.05),血清NO水平与AHI呈负相关(r=-0.724,P〈0.05)。结论OSAHS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与OSAHS患者和糖尿病患者比较,血浆ET-1浓度升高,血清NO浓度、NO/ET-1比值降低,说明OSAHS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受损程度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α-硫辛酸对高糖、高同型半胱氨酸(Hcy)作用下小鼠足细胞凋亡及Nephrin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足细胞用高糖(25mmol/L)、Hcy(1mmol/L)、α-硫辛酸(0.5mmol/L)干预,分别在干预24、48、72h时收集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Nephrin mRNA表达。结果 24h时,高糖组、高Hcy组及混合组未见明显细胞凋亡(P>0.05);48h时,上述3组可见明显的细胞凋亡,且混合组凋亡更加明显(P<0.01);72h时,上述差异更加明显(P<0.01);α-硫辛酸可对抗高糖、高Hcy引起的足细胞凋亡(均P<0.05),且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高糖、高Hcy环境下,足细胞Nephrin mRNA表达呈下降趋势,且有一定的时效性;α-硫辛酸可对抗上述趋势。结论α-硫辛酸可减弱高糖、高Hcy对足细胞促凋亡作用,还可对抗其下调Nephrin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49.
多媒体技术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洁 《解剖学研究》2004,26(4):316-317
组织学是一门重要的形态学医学基础课程,在现代医学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传统教学存在着诸多如形式单调、内容抽象枯燥等弊端。为了提高组织学实验教学效果,我校建立了多媒体组织学实验室,并自行开发了以图谱形式为主要特点的多媒体教学图库,应用到组织学实验教学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应用多媒体教学的02、03级学生组织学实验成绩、理论成绩均明显高于接受传统教学的01级学生。但在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应注意克服过分依赖多媒体而轻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倾向。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分析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临床特点,对导致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各种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以预测各种相关因素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整体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15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童血液内科住院治疗的ITP患儿,对纳入诊断标准的1 150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其基本信息、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根据患儿的性别,年龄,初诊时血常规检查的血小板数值,治疗过程中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出院时的治愈效果进行分组,整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计算χ2值和P值。 结果 本次研究共收集病例1 150例,男性为712例,治愈数为38例,女性为438例,治愈数为16例,单因素分析性别与治愈数的关系,χ2=1.719,P>0.05。根据年龄分组为<1岁,1~7岁和>7岁,与治愈数的单因素分析χ2=2.970,P>0.05。初诊时检查的血小板数值、应用糖皮质激素与丙种球蛋白与否与预后的单因素分析的χ2值分别为31.826、4.087、21,120,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依次为血小板初始值、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P值分别为0.000、0.042、0.049。 结论 血小板初始数值、应用糖皮质激素与丙种球蛋白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后有重要的预测意义,血小板初始值可作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必要时早期给予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的干预治疗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后具有积极影响,这对以后的临床工作开展具有积极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