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5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15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脂蟾毒配基对人宫颈癌Hela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脂蟾毒配基对人宫颈癌Hela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于给药前、给药期间(15d)及停药期间(6d)每3d测量肿瘤的长径及短径,并计算近似瘤体积,停药第6天取瘤称重并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①高剂量脂蟾毒配基(15mg/kg)有较强的急性神经毒性。②脂蟾毒配基对荷瘤鼠体重无明显影响。③高剂量脂蟾毒配基(15mg/kg)对人宫颈癌Hela裸鼠移植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停药后没有明显的后续抑制作用,15mg/kg的脂蟾毒配基与5mg/kg平阳霉素对肿瘤增长的抑瘤强度相当。④脂蟾毒配基未发现明显的近期毒性。结论脂蟾毒配基对裸鼠的Hela宫颈癌移植瘤有明显的抑瘤作用,脂蟾毒配基是中药蟾酥抗癌的重要成分,但也发现该化合物有明显的急性神经毒性,进一步开发需要慎重。  相似文献   
112.
本文通过分析清脑胶囊的研发历程,探讨超临界技术对新药研发过程中各环节的影响和可能产生的问题,并结合清脑胶囊的实例,给出解决的对策,为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应用于中药新药开发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3.
复方丹参片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指纹图谱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了3种酚酸类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和4种丹参酮类成分(15,16-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进行多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对复方丹参片丹参成分进行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114.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元衍生物及其抗HL-60肿瘤细胞活性。方法利用Smith降解处理人参总皂苷,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离、纯化人参皂苷元等产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产物结构。采用MTT法测试产物抗HL-60肿瘤细胞活性。结果分离鉴定了原人参二醇(PD)、原人参三醇(PT)和24,25-烯-3β,6α-二羟基-12,20-(1′-羟基)双氧乙基-达玛烷(1),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1′-羟基双氧乙基原人参三醇。结论化合物1为新型人参皂苷元衍生物,其抑制HL-60细胞增殖的作用强于PD和PT。  相似文献   
115.
复方丹参片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指纹图谱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了3种酚酸类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和4种丹参酮类成分(15,16-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进行多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对复方丹参片丹参成分进行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116.
不同气候区银杏叶中黄酮和萜内酯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叔倩  郑俊华  王弘  陈旭  丘澄  果德安 《中草药》2000,31(6):424-426
目的 :为了比较不同气候区银杏叶中黄酮和萜内酯的含量 ,并进一步探讨影响二者含量的环境因素。方法 :采用 RP- HPL C法对样品中黄酮和萜内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不同气候区之间银杏叶中两类成分的含量存在很大差异 ,贵州高原区银杏叶中总黄酮和总内酯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地区。结论 :通过系统比较全国不同银杏分布区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为提高银杏叶质量 ,优化银杏叶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粉防己中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的含量,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 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 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 乙腈-0.3%三氟乙酸+0.5%三乙胺,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进样量:10 μL;柱温:25 ℃;检测器为 DAD 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在上述条件下,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线性范围分别是:1.56~ 200 μg·mL-1(r=0.999 8)、1.56~200 μg·mL-1(r=0.999 9);精密度、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均符合含量测定要求。 不同产地的粉防己药材中防己诺林碱含量范围为0.43%~1.05%,粉防己碱的含量范围为0.90~2.23%。结论 该试验所建立的方法可为粉防己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不同产地粉防己质量均较好,但粉防己碱和防己 诺林碱的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8.
目的:研究菝葜茋类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规律。方法:菝葜茋类提取物大鼠灌胃给药1 g·kg-1 后,应用HPLC测定氧化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在大鼠心、肝、脾、肺、肾中的含量。色谱柱:Zorbax SB-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A)乙腈-(B)水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20 nm;进样量10 μL;柱温40 ℃。结果:建立了氧化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在大鼠心、肝、脾、肺、肾中的含量测定方法。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以成功应用于大鼠灌胃给药菝葜茋类提取物后,氧化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9.
祁州漏芦蜕皮甾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祁州漏芦[Rhaponticum uniflorum(L.)DC.]的根中,分离出三个蜕皮甾酮类化合物Ⅰ,Ⅱ,Ⅲ,其中Ⅱ根据UV,IR,MS,13CNMR,1HNMR,1H-1HCOSY,1H-1HNOESY,1H-13C COSY,及CD谱确定其结构为(20R,22R,24S)-2β,3β,11α,14α,20,22,24-heptahydroxy-5β-cholest-7-en-6-one,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漏芦甾酮(rhaponfisterone)。化合物Ⅰ和Ⅲ分别鉴定为蜕皮甾酮(ecdysterone)和土克甾酮(turkesterone)。  相似文献   
120.
报道了祁州漏芦以及七种华东蓝刺头属植物根的生药形态组织的比较研究结果,它们是祁州漏芦Rhaponticum uniflorum(L)DC.,华东蓝刺头Echinops grijisii Hance,宽叶蓝刺头E.latifolius Tausch.,普氏蓝刺头E.prezewalskii Iljin,砂蓝刺头E.gmelinii Turcz.,硬叶蓝刺头E.ritro L.,大蓝刺头E.talassicus Golok.和全缘叶蓝刺头E.integrifolius Kar.et Kir.的根,文中附有生药组织图4幅和上述八种生药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