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49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苦丁茶水提物体外抗柯萨奇病毒B3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苦丁茶水提物体外抗柯萨奇病毒B3(CVB3)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方法:采用组织细胞培养法,通过观察细胞病变(CPE)以及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测定病毒抑制率,以确定苦丁茶水提物体外抗病毒活性,并采用预防、治疗和同时用药干预的方法初步探讨其抗病毒作用机制.结果:苦丁茶水提物有明显的体外抗CVB3活性,对HeLa细胞的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45700.3μg/ml,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19.18μg/ml,治疗指数(TI)为383.46.结论:苦丁茶水提物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抑制CVB3作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27种南药有效部位体外抗柯萨奇病毒B3(CVB3)的作用.方法:采用观察细胞病变效应法(CPE法)检测10种南药(岗梅根、溪黄草、南板蓝根、叶下珠、叶下珠(广西)、两面针、广藿香、土牛膝、沙姜和青天葵)的27个有效部位在HeLa细胞中的抗CVB3活性,从中筛选出有抗CVB3活性的有效部位.结果:从27种有效部位中筛选出土牛膝的醋酸乙酯提取物和青天葵的甲醇提取物2种有抗CVB3活性的有效部位,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2.06 mg/L和77.67 mg/L.结论:27种南药有效部位中有2种具有抗CVB3活性.  相似文献   
63.
采用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ogenic effect,CPE)法和空斑减数实验(Plaque reduction assay)从41种南药提取物中筛选具有抗单纯疱疹病毒1型活性的成分.结果从13种植物的41种提取物中找到了1种含有抗单纯疱疹病毒1型活性成分,即苦丁茶水提物.对苦丁茶水提物中的活性成分进行追踪,有希望开发出新的抗单纯疱疹病毒1型的新药.  相似文献   
64.
目的:对九里香属9 种植物叶表面的微细特征进行了比较观察,并给出了分种检索表。方法:运用扫描电镜技术。结果:九里香组表皮细胞垂周壁界限模糊,两面无条索状纹饰,棕茎组表皮细胞垂周壁界限清晰,多少具条索状纹饰。结论:大叶九里香应归入九里香组,独立成为一个种,四数花九里香与豆叶九里香不宜合并,本研究证明扫描电镜对本属植物的分组和分种以及生药学鉴定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5.
邹联新  郑汉臣  杨崇仁 《中草药》1999,30(6):417-418
大叶九里香Murraya kwangsiensis Huang var.macrophylla Huang属于芸香科,主产于广西龙州,为黄成就先生于1978年发表的新种[1]。根据毕培曦先生的化学分类观点[2],本变种应与原变种广西九里香M.kwangsiensis Huang一样,同属于棕茎组。但作者深入产地调查,发现本变种植物形态与棕茎组植物形态差异甚大,较接近于九里香组。为了弄清该植物的分类地位,我们首先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大叶九里香采于广西龙州弄岗国家自然保…  相似文献   
66.
目的 研究国产商品血竭的活性成分。方法 用甲醇提取,Sephadex LH-20、MCIgel和硅胶柱色谱分离国产商品血竭中的化学成分,用现代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国产雨林牌血竭的甲醇浸提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26-O-β-D-葡萄吡喃糖基-呋甾烷-5,25(27)-二烯-1β,3β,22β,26-四醇-1-O-a-L-阿拉伯吡喃糖苷(1),3,4-二羟基烯丙基苯-4-O-β-D-葡萄吡喃糖苷(Ⅱ),7-羟基-3-(对-羟基苯基)-色原烷(Ⅲ),7,4’-二羟基-3’一甲氧基黄烷(Ⅳ),3,4-二羟基烯丙基苯(Ⅴ),白藜芦醇(Ⅵ),7,4’-二羟基二氢黄酮(Ⅶ),二对羟基苯基甲烷(Ⅶ),五加苷B(Ⅸ),对羟基苯甲酸(X),对羟基苯酚(Ⅺ)和原儿茶醛(Ⅻ)。结论 化合物1为一新的甾体配糖体,Ⅱ为一新酚苷,Ⅴ~Ⅻ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67.
随着病毒感染的增加,开发抗病毒药物的工作日益紧迫,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抗病毒先导化合物已成为研究重点.综述了迄今从植物中发现的具抗病毒活性的酚类、萜类、生物碱类和黄酮类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68.
随着病毒感染的增加,开发抗病毒药物的工作日益紧迫,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抗病毒先导化合物已成为研究重点。综述了迄今从植物中发现的具抗病毒活性的酚类、萜类、生物碱类和黄翻类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贵州老鹰茶甲醇提取物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活性。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o-genic effect,CPE)法与空斑减数实验(Plaque reduction assay,PRA)测定甲醇提取物抗HSV-1活性,计算其空斑抑制率和半数抑制浓度(50%inhibiting concentration,IC50),并从药物对病毒的直接灭活作用、对病毒吸附的影响及对病毒穿膜的影响3个方面初步探讨其抗HSV-1的活性机理。结果贵州老鹰茶甲醇提取物能明显抑制HSV-1的致病变作用,其IC50为12.02μg/ml。药物主要是影响病毒对细胞的吸附,对病毒也有一定的直接灭活作用。结论贵州老鹰茶甲醇提取物有显著的抗HSV-1活性,初步推测其抗HSV-1活性的机理是作用在HSV-1和受体结合,侵入Vero细胞阶段。  相似文献   
70.
刺苋为民间中草药,广泛应用于我国南部地区,特别是云南各地。研究发现刺苋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具有显著的开发利用价值。本文介绍刺苋的民间用途,综述刺苋的化学研究,以及在镇痛抗炎、利尿、退热、免疫、保肝、降血糖、抗疟疾、抗菌、抗氧化等方面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刺苋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