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继发性结石的适应症及方法.方法 对32例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镜治疗的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进行的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组进行比较.结果 全组顺利完成,无并发症出现.与对照组相比,在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结论 对于符合条件的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者结果明显优于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者.MRCP检查对手术适应症的判断及对手术操作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可行性的评估价值。 方法 对78例胆道结石患者在术前用MRCP进行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的可行性评估,将病例分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LTCBDE)组及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LCBDE)组。根据实际完成的手术方式,评价MRCP对LTCBDE可行性评估的价值。 结果 术前MRCP评估分组:LTCBDE组:30例,LCBDE组:48例。LTCBDE组30例完成27例,3例改行LCBDE。LCBDE组48例完成43例,5例完成LTCBDE。 结论 MRCP可作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镜探查术可行性的评估方法,并对手术操作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预防急性重症胆管炎术后消化系统并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与对照组33例,治疗组术后预防性应用泮托拉唑40 mg,bid,对照组术后应用西咪替丁40 mg bid.观察两组术后消化道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一般症状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H >4的例次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泮托拉唑能明显降低急性重症胆管炎术后消化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LC逐渐成为急性胆囊炎的常规术式[1],但同时该术式导致的医源性胆道损伤(IBD)I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国内报道的发生率为0.32%~0.75%[2],实际操作中如何预防和减少IBDI的发生将是这一术式存在和发展的关键问题所在。笔者所在医院对2011年3月~2012年12月共135例急性胆囊炎及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进行了腹腔镜胆切除术,其中131例顺利完成LC术,中  相似文献   
15.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21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2l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7例手术治疗,其中胆囊切除12例、胆囊大部切除2例、胆囊切除 胆道探查引流3例,保守治疗4例,全组死亡2例。结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为临床少见病,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提高治疗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立体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优越性张冰,林世杰,陈焰,杜锐锋,杜云飞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优点。我院自1993年9月以来采用引进的三维立体腹腔镜施行胆囊切除75例,并与同期采用二维平面腹腔镜的75例进行了比较。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7.
杜云飞 《中外医疗》2016,(30):79-81
目的:分析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在胆道结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胆道结石患者100例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利用常规传统开腹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利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6%、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5.61±5.22)h、住院时间(6.21±1.73)d均优于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0%、胃肠功能恢复时间(47.78±12.64)h、住院时间(14.81±3.6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在胆道结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感染率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推广,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整个腹部外科领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作为腹腔镜技术的基本术式,已成为胆囊切除的标准术式,急性炎症期的胆囊切除也不再是腹腔镜手术的绝对禁忌症。然而,随着LC的普及,胆囊管残石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1],可高达12.3%[2]。  相似文献   
19.
杜云飞   《中国医学工程》2014,(8):114-114
目的探析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发生非损伤性黄疸的原因,为临床今后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3年6月期间4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非损伤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6例LC术后发生非损伤性黄疸的原因为胆管结石残留、胆汁漏、恶性肿瘤、肝功能或疾病因素、Oddi括约肌功能异常等,经过治疗后均痊愈。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非损伤性黄疸的原因较多,术前要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估,提高术者的技能,避免应用损害肝细胞的药物等措施,能有效地避免术后发生非损伤性黄疸,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杜云飞 《中国卫生产业》2014,(12):105-106,108
目的探析腹腔穿刺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一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04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持续吸氧、禁食、补液、纠正酸碱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抑制胰腺分泌、抑酸、抑制胰酶活性、抗感染、改善微循环、营养支持等内科综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CT或B超引导下腹腔穿刺引流进行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52例患者中痊愈28例(53.85%),好转24例(46.15%),无效0例(0.00%),无死亡,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52例患者中痊愈20例(38.46%),好转18例(34.61%),无效11例(21.15%),死亡3例(1.92%),总有效率为73.07%。综上所述,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PACHEII评分(13.56±3.5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28±2.64)分(t=6.9385,P=0.0000);同时实验组BalthazarCT评分A、B、C级所占比例61.54%(32/52)明显高于对照组17.31%(9/52)(X2=21.2993,P=0.0000)。结论一般临床医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通常会采用外科手术的治疗方式,但是其手术风险大,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极高。因此,选择B超或CT引导下行腹腔穿刺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定位准确且耐受性好,疗效显著,风险小.具有较强的临床辅助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