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6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0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6篇
口腔科学   110篇
临床医学   219篇
内科学   182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58篇
特种医学   6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29篇
综合类   497篇
预防医学   14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12篇
  3篇
中国医学   191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肝泡型棘球蚴周围单核细胞中的表达。方法40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和假手术对照组(n=20),实验组小鼠开腹直视下肝脏穿刺注射0.1 ml泡型棘球蚴混悬液,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感染6个月后处死小鼠,取肝组织,观察泡型棘球蚴的生长和转移情况;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NF-α和caspase-3在肝泡型棘球蚴和淋巴转移灶周围组织中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肝组织和泡型棘球蚴病灶周围单核细胞的凋亡。结果感染6个月后,实验组小鼠肝脏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或团块状的泡型棘球蚴组织,淋巴结转移率为45.0%(9/20)。HE染色后观察发现,实验组肝泡型棘球蚴和淋巴转移灶周围均有大量单核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TNF-α和cas-pase-3蛋白在肝泡型棘球蚴和淋巴转移灶周围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单核细胞阳性细胞检出率分别为100%、100%和95%、100%,与对照组肝组织中阳性细胞检出率(5%和0)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UNEL结果显示,肝泡型棘球蚴和淋巴转移灶周围单核细胞发生凋亡,单核细胞阳性细胞检出率为100%,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泡型棘球蚴在感染宿主过程中,引起TNF-α蛋白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诱导肝泡型棘球蚴周围宿主单核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宿主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2.
目的分析常规水化治疗情况下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我院2010年2月~2011年10月择期行PCI的冠心病患者216例,于冠脉介入围手术期给予0.9%氯化钠以1.5 mL/(kg.h)静点水化治疗,记录患者术前24 h、术后72 h内血肌酐值,分析CIN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择期冠脉介入患者CIN发生率为8.33%(18/216),与非CIN患者比较,CIN患者年龄升高、更多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下降、术中对比剂用量增多(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糖尿病、术前eGFR<60 mL/(min.1.73m2)、对比剂用量>150 mL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结论常规水化治疗下冠脉介入患者仍有8.33%发生CIN,其中年龄、合并糖尿病、术前肾功能下降及对比剂用量是CIN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高危患者应高度警惕并积极预防CIN的发生。  相似文献   
63.
患者男,42岁.因"进行性皮肤巩膜黄染1个月"入院.病程中伴食欲不振,体重下降10 kg.查体:轻度贫血貌,皮肤巩膜重度黄染,生命体征平稳,体重70 kg.CT及MR提示,胆总管十二指肠球后段肿瘤侵犯周围器官,约6 cm×7 cm,门静脉受侵狭窄段约2 cm,腹膜后及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多枚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101×1012/L、PLT 210×109/L、血生化:ALT 430 IU/L、TB 630 mmol/L、ALB 32 g/L;血肿瘤标志物:CA199:297 U/ml、CA242:255 U/ml.诊断:胆管中下段癌.经1周的TPN治疗,在全麻下开腹探查,见肿瘤约7 cm×6 cm×6 cm,侵犯胰头和十二指肠,脾静脉上方门静脉2/3周受侵犯.  相似文献   
64.
颜面部外伤是常见外科急诊.本文总结了自1995年以来对280例颜面部复杂性外伤患者运用整形外科原则和显微外科微技术修复的经验. 一、临床资料 280例颜面部复杂性外伤急诊患者,年龄5~71岁,平均33岁.伤后8h内就诊者277例,24 h后就诊者3例.头面颈部切割伤61例,挫裂伤214例,小面积皮肤撕脱伤5例.280例中,合并骨折(上颌骨、下颌骨、鼻骨、眶骨、颧骨)者13例.  相似文献   
65.
中央型肝癌(Central liver tumors,CLTs)是指发生于肝脏中央区域,邻近一、二、三肝门的肿瘤.由于解剖位置特殊,尤其是紧贴或推挤出入肝管道的癌肿,手术切除难度和风险极大,以往很多患者被迫选择采用射频、微波等局部消融或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hepatica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然而这些方法都存在病灶坏死不完全的问题,首先,为避免紧邻癌肿的出入肝血管和胆道的损伤,使癌肿完全消融几乎不可能,其次,CLTs往往同时接受来自左、右肝动脉的血供,TACE很难完全阻断其血供,而且若癌肿巨大并推挤压迫第一肝门,进行肝动脉插管也绝非易事.因而,手术切除仍然是CLTs唯一有希望获得根治的方法[1-3].  相似文献   
66.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bile duct dilatation,BDD)是一种以胆管扩张和胰管-胆管合流异常为特征的胆道疾病,通常在儿童期发病,但也有少部分患者病情迁延至成年.而成人型BDD的病程长,合并症多,部分患者往往接受多次不恰当手术[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6例行手术治疗的成人BDD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其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  相似文献   
67.
正患者,男,16岁。1个多月前无意中发现左大腿中上段包块,触之轻压痛,行走过多或者劳累后疼痛加重,活动部分受限,休息后疼痛缓解,未做特殊诊治。近日发现左大腿包块较前略有增大,肿胀伴疼痛,来我院就诊。查体:左大腿中上段轻度肿胀,局部皮肤完整,皮温正常,未见明显皮下出血点、蜘蛛痣及静脉曲张。左大腿中上段前外侧可触及一大小约11 cm×4 cm×2 cm的包块,质韧、  相似文献   
68.
朱雪萍  李江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41(12):2308-2312
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对血浆内皮素(ET-1)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与便利抽样研究方法,病例收治时间为2010年2月—2016年12月,选择在此期间在西安市五环集团职工医院诊治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22例,按照治疗方法的区别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纳洛酮治疗,2 mg加入0.9% NaCl注射液100 mL中静滴,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6 mL加入0.9% NaCl注射液100 mL中静滴,1次/d。两组都治疗观察28 d。比较两组疗效、三尖瓣区最大返流速度(Vmax)和肺动脉压(PAPs)及ET-1水平,同时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9%,观察组为98.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Vmax值、PAPs值与血浆ET-1含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凝血酶时间(TT)值都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能抑制血浆ET-1的表达,改善肺动脉压力,具有抗凝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69.
胥艳玲  杨旭  李江  何薇  和平安  吕梅  毕慧 《中国热带医学》2022,22(11):1028-1033
本文报道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4例血液系统疾病合并嗜水气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的诊疗及转归,进一步明确血培养重要性以及加深临床对此病的认识。 选择2017—2021年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血液系统疾病合并嗜水气单胞菌血流感染的4例患者,对患者临床表现、血培养采集及嗜水气单胞菌检出时间、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研究中4例病例均为男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处于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粒细胞缺乏,出现发热后采集血培养并检出嗜水气单胞菌,4例患者血培养报阳时间4~11 h。药敏检测结果显示对二代、三代、四代头孢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较高。4例患者早期均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1例患者经积极抗感染及升白细胞等治疗后痊愈。1例患者未完成化疗,患者要求出院,后续不详。2例患者迅速发展为坏死性筋膜炎,后患者死亡。研究表明,血液系统疾病合并嗜水气单胞菌血流感染罕见但死亡率高,对于反复发热考虑感染致病的患者需尽早进行血培养确认病原体并进行药敏试验,临床治疗时应结合患者情况及时调整治疗,除抗感染治疗外同时要提升患者免疫力,警惕发展为坏死性筋膜炎。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教育在融合社工理念的《护理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构建融合社工理念的《护理综合实践》课程,并选取本校2019级护理本科2个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学生46名,采用传统教学;另一个班学生设为研究组(43名),采用STEM教学。均教学2个月(28学时)。评价两组教学过程、教学总结及教学满意度。采用SPSS 25.0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 教学过程中研究组的STEM素养、实践能力、探究意识、学习情况、参与度和积极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教学结束后研究组的问题解决能力、作品展示情况、课程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构建融合社工理念的《护理综合实践》课程并采用STEM教育进行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及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