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22篇
  3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91.
目的探讨喂饲表达甲酰辅酶A转移酶(FCoAT)的大肠杆菌Nissle1917(EcN-Frc)对大鼠尿草酸浓度的影响。 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六组(编号A-F),每组5只。除A组外,其余五组在食物中每克添加1%草酸。B组每次喂食前30 min,喂食1 ml EcN-Frc培养液,C、D、E、F组喂食1 ml EcN-Frc悬液(活细菌数103)。C、D、E、F组喂饲细菌的方式分别为每日1次,每3 d一次,每周一次和观察期内首日喂养一次。实验周期为2周,分别于喂养当日,喂养后3、6、9、14 d分别记录大鼠健康情况和24 h尿草酸排泄量。 结果口服ECN-Frc能有效减低高草酸饮食大鼠的24 h尿草酸排泄量。含103活菌数的EcN-Frc在喂养后3 d即可发挥作用。1次喂服103个活菌数的ECN-Frc,2周后仍能有效降低大鼠尿中草酸浓度。所有大鼠观察期内均体健,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低剂量口服EcN-Frc能有效降低高草酸饮食大鼠的24 h尿草酸排泄量,且安全,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92.
目的:观察温阳活血解毒方泡洗对晚期恶性肿瘤化疗后阳虚瘀毒型手足综合征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手足皮肤反应和生活质量量表(hand-foot skin rea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HF-QOL)积分的影响。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肿瘤临床医学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恶性肿瘤化疗后出现手足综合征的患者38例,给予温阳活血解毒方(药物组成:生黄芪、桂枝、淫羊藿、透骨草、老鹳草、紫草、黄柏)泡洗,每次浸泡手足30 min, 1 d 2次,连续治疗2周。结果:明显改善6例,部分改善25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81.58%(31/38)。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HF-QOL积分较治疗前均改善(P<0.01)。结论:温阳活血解毒方泡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化疗后阳虚瘀毒型手足综合征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3.
李天  高向莹  万单华  陈虹 《安徽医药》2022,26(2):402-405
目的 研究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的相关基因诊断.方法 通过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9年7月收治的1例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病儿的临床表现、体征及基因检测结果,了解新基因突变及复习补体途径的相关理论文献.结果 病儿行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发现CFHR3基因的1个变异,关联疾病为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最终医治无效死亡.结论 基因...  相似文献   
194.
血小板联合APACHEⅡ评分在危重病临床监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继发于各种严重打击后出现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组织细胞功能障碍,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目前ICU危重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血小板减少是患者最常见的异常检测指标之一,常常与SIRS一起出现。为此,作者对江山市人民医院ICU患者的血小板水平进行测定,同时对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年龄及既往疾病评估预后系统(acute physiologyage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prognostic systemⅡ,APACHEⅡ)评分,探讨与疾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98例危重患者均为2002年9…  相似文献   
195.
纳米雄黄混悬液诱导Siha细胞凋亡及对HPV16E6/E7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纳米雄黄混悬液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的抑制增殖、诱导凋亡作用及其对HPV16E6和E7致瘤基因的影响。方法:采用微射流法制备纳米雄黄混悬液,应用不同质量浓度(6.25,12.5,25,50 mg.L-1)的纳米雄黄混悬液作用于Siha细胞不同时间(12,24,48,72 h),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组(不同质量浓度的纳米雄黄混悬液处理组)和对照组(不加药物的细胞)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凋亡细胞DNA Ladder形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改变;RT-PCR方法检测HPV16E6和E7的表达。结果:纳米雄黄混悬液25~50 mg.L-1处理Siha细胞48,72 h后,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增加,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电镜显示细胞呈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凋亡细胞DNA Ladder形成;流式细胞术检测证实细胞凋亡率与纳米雄黄混悬液作用浓度呈明显相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且细胞呈G0-G1期阻滞。RT-PCR检测显示随着纳米雄黄混悬液作用浓度的增加,HPV16E6和E7的表达不同程度地受到抑制。结论:纳米雄黄混悬液对于Siha细胞具有诱导凋亡、抑制增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HPV16E6和E7致瘤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6.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下双频双导管超声碎石系统治疗肾脏铸型感染性结石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0年6月经皮肾镜下双频双导管超声碎石系统治疗42例(53例次)肾脏铸型感染性结石患者。其中左侧18例,右侧24例。结石大小1.8cm×3.0cm~5.5cm×4.5cm,平均4.3cm×3.5cm。结果采用单通道28例次,Ⅰ期双通道13例次,Ⅱ期双通道12例次,平均手术时间为6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70mL,平均住院天数为11d。术后复查KUB平片,结石取净率为90.5%,术后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3个月后,结石总排净率为95.2%。术后输血5例,术后4例出现高热,气胸1例,肾假性动脉瘤1例,均治愈。结论双频双导管超声碎石系统在治疗肾脏铸型感染性结石的过程中,具有加快促进碎石的排出、提高碎石清石效率、缩短手术时间等作用,同时可降低肾盂内压和减少细菌毒素的吸收及有效地减少灌注液外渗导致的并发症,增加了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7.
目的 研究旨在探讨沉香陈化过程中,真菌群落多样性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探索二者的内在联系。方法 收集不同陈化时间的沉香样品,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真菌物种注释结果及丰度信息,并通过αβ多样性分析方法,对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同时提取不同陈化时间沉香的挥发油,并通过二维气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 从5组沉香样品的挥发性成分中共检测到61个化合物,分别为2种单萜、24种倍半萜、1种二萜、13种芳香烃、9种烷烃和12种其他化合物;其中陈化1年沉香中分离出的挥发性化合物种类最多,陈化2年沉香的挥发性成分在总成分中所占比例最大。ITS扩增子测序分析发现5组沉香样品中的真菌隶属于162属,优势真菌属为Kirschsteiniothelia、曲霉属Aspergillus、二孢属LasiodiplodiaPhaeoacremonium、木霉菌属Trichoderma等;多样性指数显示,陈化4年沉香的真菌多样性明显高于新品和陈化1~3年的沉香。结论 在陈化过程中,沉香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和组成均发生明显变化;随着陈化年份增加,沉香中的真菌多样性增加,芳香烃相对含量显著降低,而倍半萜相对含量显著增加。总体而言,陈化过程有利于沉香倍半萜类物质的转化及真菌群落的丰富。  相似文献   
198.
目的 比较微创经尿道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碎石取石术(URSL)、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取石术(FURS)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3种术式的优缺点,探讨治疗上段输尿管嵌顿性结石的术式选取。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上段输尿管结石(>15?mm)患者150例。将患者按1∶1∶1的比例随机分为URSL组、FURS组及MPCNL组。主要分析指标为治疗成功率、术后1个月的 结石清除率,次要分析指标为术中、术后的相关参数,以及与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URSL组的治疗成功率和结石清除率为62.0%和72.0%;FURS组为82.0%和91.1%;MPCNL组为94.0%和96.0%。3组治疗成功率、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需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辅助率与术后1个月结石消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RSL组的治疗成功率低于FURS组和MPCNL组。MPCNL组治疗成功率优于FURS组。URSL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优于另外两组。结论 MPCNL和FURS具有大致相同的结石清除率,均优于URSL,可能更适用于上段输尿管嵌顿性结石的治疗。与MPCNL比较,FURS治疗失败及术后感染风险均较高。此外,如果患者不适合行全身麻醉或手术耐受力差,可考虑行URS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