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探讨120例急性盆腔炎症性疾病患者的致病及微生物特点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接诊的120例急性盆腔炎症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观察组各种致病微生物进行检查,分析微生物特点。另选取80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分析造成急性盆腔炎症性疾病的原因。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因素和致病微生物的情况以及致病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有STD史(20.8%)、流产史(84.2%)、经期卫生差(31.7%)、无避孕措施(32.5%)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5.0%、57.5%、13.8%、8.8%),研究组IUD的比例(44.2%)明显低于对照组(7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使用避孕套、避孕药措施的比例(25%vs.16.25%)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共检出6种病原微生物,其中人型支原体32例(26.7%)、阴道菌群31例(25.8%)、衣原体30例(25.0%)、假丝酵母菌15例(12.5%)、阴道毛滴虫13例(10.8%)、淋病奈瑟菌11例(9.2%)。观察组患者检出的致病微生物对大环内酯类的耐药率为87.4%、青霉素类为63.3%、四环素类42.4%、喹诺酮类36.0%、氨基糖苷类33.5%、头孢类23.3%。不同病原微生物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不同,其中大环内酯类耐药率最高。结论:不良的性行为及生殖卫生习惯易导致急性盆腔炎症性疾病的发生,且治病微生物种类较多、耐药性较高,故应提高患者的卫生意识,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SRC-3、IGF-1蛋白及基因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子宫肌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从细胞、基因及蛋白水平检测SRC-3和IGF-1在子宫肌瘤及瘤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SRC-3蛋白的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胞浆中,少数位于细胞核。IGF-1蛋白的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胞浆中。SRC-3、IGF-1蛋白在子宫肌瘤中的阳性表达率(67.65%,80.88%)均显著高于瘤旁正常组织(16.18%,27.94%)(P均<0.05)。SRC-3 mRNA、IGF-1 mR-NA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瘤旁正常组织(P均<0.05)。子宫肌瘤中SRC-3蛋白的表达与IGF-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303,P<0.05)。结论:SRC-3、IGF-1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有关。SRC-3可能参与调节IGF-1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促进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有望为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异位妊娠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异位妊娠是受精卵着床于子宫腔以外的部位,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之一。也是导致孕早期妇女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各种危险因素的增加与其发病率不断上升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B,TrkB)及其配体脑源性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rkB及配体BDNF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对不同分级30例宫颈癌、8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进行TrkB及配体BDNF表达的检测,并与18例正常宫颈组织中TrkB及配体BDNF表达比较。结果 TrkB及配体BDNF在正常宫颈组织中大多数呈阴性表达,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中呈阳性表达,其表达强度随病变程度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kB及配体BDNF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检测TrkB及配体BDNF有助于预测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两者联合检测有可能作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5.
The effects of nanometer realgar uterine cervix cancer cell line SiHa cells and suspension on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human oncogenic genes HPV16E6/E7 were investigated. A "micro-jet effiux" strategy was us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nanometer realgar suspension. SiHa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nanometer Realgar suspension in various concentrations (6.25, 12.5, 25 and 50 mg/L) for different durations (12, 24, 48 and 72 h). The inhibitive effect of nanometer realgar suspension on growth of SiHa cells was detected by MTT method. Special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apoptosis were observ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DNA fragments electrophoresis. The apoptotic rate was quantified by flow cytometry (FCM). The expression of HPV 16E6/E7 mRNA and protein was assayed by RT-PCR and Western blot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after being treated with 25--50 mg/L nanometer realgar suspension for 48 h, the survival rate of SiHa cells was decreased, and apoptotic rate markedly increased in a time- and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TEM and DNA electrophoresis revealed the special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apoptosis. The apoptotic rate of SiHa cells treated with nanometer realgar suspens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and G0/G1 phase arrest appeared following treatment with nanometer realgar suspension in 25 and 50 mg/L for 48 h. RT-PCR and Western blot assay indicated that nanometer realgar suspension reduced the HPV16E6/E7 gene expression. Nanometer realgar suspension could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and induce apoptosis of SiHa cells. The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the down-regulation of the HPV16E6/E7 gene expression.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药雄黄主要成分四硫化四砷(As4S4)对子宫颈癌细胞Hela增殖和凋亡作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7.5、15、30、60mg/L)的As4S4对Hela细胞分别处理不同的时间(12、24、36、48、60h),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Y)法测定细胞增殖反应;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环氧合酶-2(COX-2)蛋白的表达;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PGE2释放水平。结果As4S4对Hela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并呈明显的时效和量效关系,作用24h时IC50的As4S4作用浓度为30ms/L。As4S4可诱导Hela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并呈浓度依赖性。As4S4可明显抑制Hela细胞COX-2的表达(P〈0.05),随着As4S4浓度的增加,其COX-2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不同浓度As4S4作用24h,可明显抑制Hela细胞PGE2的分泌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As4S4对Hela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可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COX-2表达和PGE2分泌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NS-398对宫颈癌Hela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100-400μmol/L)的NS-398,以不同时间段(12-72h)处理宫颈癌Hela细胞,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Hela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Hela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COX-2蛋白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Hela细胞PGE2释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的NS-398(100-400μmol/L)对Hela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呈明显的时效和量效关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200-400μmol/L的NS-398诱导Hela细胞的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并呈浓度依赖性。NS-398能明显抑制Hela细胞COX-2的活性和表达,随着浓度的增加,其COX-2蛋白表达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浓度的NS-398(100-400μmol/L)可明显抑制Hela细胞PGE2释放水平,呈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NS-398对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促进其凋亡,其作用可能与抑制COX-2活性表达及抑制细胞PGE2释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尹伶  濮德敏  吴青  程铭  刘嵘  李天 《中国癌症杂志》2006,16(11):919-921
背景与目的四硫化四砷(As4S4)是雄黄的主要成分.近年,实验显示雄黄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疗效明显,发现其具有抗肿瘤作用,但对实体瘤宫颈癌未见报道,本实验体外研究中药雄黄主要成分As4S4对子宫颈癌HeLa细胞的作用,旨在观察其对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 (7.5、15、30、60 mmol/L)的As4S4,分12、24、36、48、60 h处理HeLa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率;用DNA梯状电泳(DNA ladder)检测凋亡的发生.结果不同浓度 (7.5、15、30、60 mmol/L)的As4S4处理的HeLa细胞,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时效和量效关系.24h时IC50为30 mmo/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As4S4诱导HeLa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8.1±1.1)%、(29.6±2.5%)、(46±3)%、(62±4)%,与对照组比较(2.8±1.8)%,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并呈浓度依赖性;DNA ladder呈梯状条带.结论As4S4 对HeLa细胞体外具有增殖抑制和促进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调肿瘤蛋白D52(TPD52)基因表达通过Wnt信号通路对子宫肌瘤细胞活力、凋亡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针对TPD52的特异性si RNA(si-TPD52)及其阴性对照转染原代培养的子宫肌瘤细胞,并加入Dickkopf-1(DKK1)作为Wnt信号通路抑制剂,转染48 h后,用Western blot检测TPD52及Wnt信号通路关键分子β-catenin和相关靶蛋白cyclin D1和survivin的蛋白表达; MTT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和凋亡率的变化; RT-qPCR检测TNF-α和IL-6的m RNA表达。结果:TPD52在转染si-TPD52的子宫肌瘤细胞的表达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 0. 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si-TPD52组细胞活力明显受到抑制,凋亡率增加,TNF-α的m RNA表达降低,IL-6的m RNA表达升高,β-catenin、cyclin D1和survivin的蛋白表达降低(P 0. 05);加入DKK1后si-TPD52对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更明显。结论:下调TPD52基因表达可通过Wnt信号通路抑制子宫肌瘤细胞生长和诱导凋亡,同时下调TNF-α和上调IL-6表达。  相似文献   
10.
鲁进  尹伶  黄汉平 《中国热带医学》2019,19(11):1072-1076
目的 通过病例对照分析肺结核病与心脏瓣膜病之间是否有关联,早期评估结核病对心脏瓣膜病的影响,及时治疗,从而降低心脏瓣膜病发病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鄂州市第三医院2015年1月—2018年2月住院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分层抽样方法从结核科抽取住院患者425例作为观察组,从心血管科抽取370例作为对照组,均接受心脏多普勒三维彩超检查,统计患者心脏瓣膜病发生情况,依据各年龄组调查分析结果,同时分析初治和复治肺结核病与心脏瓣膜疾病之间的关联,以及通过比较入院查痰涂片阳性与阴性的患者与心脏瓣膜病的关联。结果 结核科心脏瓣膜病发生率48.24%(205/425)低于心血管科患者心脏瓣膜病发生率54.05%(200/3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科11~60岁心脏瓣膜病累积发生频率Σf 46.35%较心血管科Σf 22.50%高。从结核科取中青年组(18~55岁)166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比较,显示有心脏瓣膜病者68例,无心脏瓣膜病者98例,复治肺结核患者心脏瓣膜病发生率为55.88%(38/68),与初治肺结核病的30.61%(30/9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结核病是心脏瓣膜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OR=2.87, 95%CI 1.52~5.41);肺结核患者中痰涂片阳性者心脏瓣膜病发病率为45.10%(23/51),与痰涂片阴性的39.13%(45/1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结核菌活动对于心脏瓣膜病形成存在一定的关联(OR=1.28,95%CI 1.10~1.49)。结论 心脏瓣膜病老年多发,而结核病是心脏瓣膜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